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弹性模量的可靠性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5 10:00

  本文关键词: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弹性模量的可靠性的初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评价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hear wave elastrography, SWE)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 CAS)斑块弹性参数检测的可靠性。方法:1.评价SWE技术的可重复性;2.分析在体、离体检测结果的相关性;3.以纳米压入(nanoindentation)检测方法所得结果为CAS斑块弹性模量实际值与SWE技术所得结果进行对照分析。通过以上三个方面使SWE技术的在体检测结果与纳米压入技术的离体检测结果地联系起来,综合评价前者的检测可靠性。具体方法如下:(1)临床上随机选取经由超声检查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且存在CAS斑块的患者3例,应用SWE技术对CAS患者的斑块进行在体多点重复弹性检测。每例患者CAS斑块取3个ROI取样框,共获得135个剪切波传播速度的平均值。分析、评价SWE技术在体检测CAS斑块弹性参数的可重复性。(2)临床上随机选取经由超声检查诊断为CAS、颈动脉狭窄且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3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应用SWE技术对CAS斑块进行在体与离体多点同位重复弹性检测。每例患者CAS斑块取3个ROI取样框,共获得270个剪切波传播速度的平均值。对照分析在体检测与离体检测结果差异性和相关性,评价人体内环境对检测结果的影响。(3)选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CAS斑块完整标本3个,分别应用SWE技术和纳米压入检测技术对标本进行多点同位重复弹性检测。其中应用SWE技术共获得135个弹性模量均值,应用纳米压入检测技术共获得27个弹性模量值。通过对照分析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的差异性和相关性,综合评价SWE技术检测CAS斑块弹性参数的可靠性。嗜果:(1)SWE技术检测的帧间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0.04-0.43,帧间变异性较小类内相关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68~0.89,尸值为0.002~0.005。对每例患者进行的三次检测的剪切波传播速度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次测量的速度值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2)SWE技术检测的在体组帧间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0.043~0.432,离体组帧间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0.005-0.093。在体组重复检测的类内相关系数变化范围为0.678-0.815,离体组重复检测的类内相关系数变化范围为0.755~0.999(p均小于0.011。两组检测所得剪切波速度平均值的配对t检验结果为t=-3.804(p=0.005),两组结果呈直线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80,确定系数R2=0.775(p=0.002)。(3)SWE技术重复检测的类内相关系数RA 1.000,p≥0.999,p=0.000。纳米压入技术重复检测的类内相关系数RB=0.986,ρ≥0.946,p=0.000。两种检测方法所得弹性模量均值配对t检验的结果为t=-11.090,p=0.000,两种检测方法所得弹性模量均值存在明显差异,B组结果明显大于A组。两组结果呈高度二次曲线相关关系。直线相关系数r=0.982,p=0.000,二次曲线方程确定系数R2=0.993。结论:(1)SWE技术检测CAS斑块弹性参数的结果比较稳定,可重复性较好。(2)应用SWE技术对CAS斑块进行在体检测与离体检测所得剪切波速度的平均值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离体检测的结果比在体检测的结果更加稳定、可重复性更好;人体内的复杂环境对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且遵循一定的规律。(3)对CAS斑块进行离体检测时,SWE技术与纳米压入检测技术均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结果都很稳定;SWE技术的检测结果更加稳定,可重复性更好;SWE技术检测得出的弹性模量值不是CAS斑块的真实值,SWE技术中关于弹性模量的计算方程并不适用于CAS斑块;SWE技术中存在适用于CAS斑块这样的生物软组织的弹性模量计算方程;在推算出更加适用的计算方程后,SWE技术完全可以被应用于检测CAS斑块的弹性模量真实值。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斑块 剪切波弹性成像 纳米压入 弹性参数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6-7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2
  • 前言12-14
  • 实验一: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体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弹性参数的可重复性评价14-19
  • 1 实验对象与方法14-17
  • 1.1 实验对象14
  • 1.2 方法14-16
  • 1.2.1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14-16
  • 1.2.2 仪器设备16
  • 1.2.3 操作步骤及要求16
  • 1.3 统计学方法16-17
  • 2 结果17
  • 3 讨论17-19
  • 实验二:在体与离体环境下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弹性参数的对照研究19-25
  • 1 实验对象与方法19-20
  • 1.1 实验对象19
  • 1.2 方法19-20
  • 1.2.1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19-20
  • 1.2.2 仪器设备20
  • 1.2.3 操作步骤及要求20
  • 1.3 统计学方法20
  • 2 结果20-22
  • 2.1 可重复性评价20-22
  • 2.2 两组结果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22
  • 3 讨论22-25
  • 实验三:应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和纳米压入测试技术离体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弹性模量的对照研究25-34
  • 1 实验对象与方法25-29
  • 1.1 实验对象25
  • 1.2 方法25-29
  • 1.2.1 标本准备与解冻25-26
  • 1.2.2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与超声诊断仪26
  • 1.2.3 纳米压入检测技术与纳米压痕仪26-28
  • 1.2.4 操作步骤及要求28-29
  • 1.3 统计学方法29
  • 2 结果29-31
  • 2.1 可重复性评价29-31
  • 2.2 两组结果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31
  • 3 讨论31-34
  • 全文总结34-35
  • 参考文献35-41
  • 文献综述41-54
  • 参考文献50-5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54-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浩铭;郑翊;陈昕;刘盼盼;郭燕荣;汪天富;陈思平;;基于正交频率脉冲编码激励的软组织粘弹性定量测量[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4年04期

2 张纯林;童清平;罗福成;朱先存;左鲁生;;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测量脾脏剪切波速度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程度的初步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2年02期

3 卞东林;王学梅;黄];翟齐西;;剪切波弹性成像在鉴别间叶组织源性良性肿块中的应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4 张明琼;冉海涛;曹小玲;李攀;王志刚;;脾剪切波速度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年10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原;李世愚;周蕙兰;;剪切波分裂的实验室观测[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高原;;剪切波分裂的时间变化:观测与实验证据[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高原;郑斯华;冯德益;;剪切波的多级次分裂模式[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4 董梅;高玉峰;陈宇卫;唐韵恒;;剪切波波速资料管理工作初探[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5 曹凤娟;高原;;郯庐断裂北带辽宁段剪切波分裂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刘希强;李清河;陈天长;;S波分裂中快、慢波识别方法及其运用[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7 王培德;郭金珍;;波形极相似的地震丛集中剪切波分裂的变化[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刘希强;周蕙兰;郑治真;沈萍;高原;杨选辉;李红;马延路;;剪切波分裂的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9 高原;Stuart Crampin;;剪切波分裂与地震预测[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高原;郑斯华;;剪切波分裂相关函数分析法[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莎;利用剪切波分裂方法研究玉树和冰岛地区各向异性[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

2 戴志阳;西太平洋下地幔D”层的地震波速度各向异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3 石玉涛;南北地震带南段地震各向异性与介质各向异性特征数值模拟初步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云逸;低剂量CT图像的质量改善算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高振洋;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弹性模量的可靠性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3 吴欣亮;基于剪切波变换的纹理分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王敏;BI-RADS分类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对乳腺3、4类结节的鉴别诊断[D];郑州大学;2015年

5 刘庚;秦岭造山带和云贵高原东南缘地壳剪切波分裂[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5年

6 太龄雪;辽宁区域地震台网资料的地壳介质剪切波分裂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8年

7 高红萍;剪切波的性质分析及其应用[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8 赵雯佳;基于水库气枪震源的剪切波分裂初步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3年

9 赵博;地震定位对剪切波分裂的影响分析与张家口—渤海地震带西端地壳介质各向异性[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0年

10 王治成;基于非下采样剪切波和RI-LPQ的图像检索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弹性模量的可靠性的初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6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26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e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