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大鼠模型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5 18:04

  本文关键词: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大鼠模型的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 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期或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有症状恶化或再发的风险,多发生在起病48-72小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已被证明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但由于严格的用药时间窗,使其应用受到局限。因此,多数指南推荐对于大多数缺血性卒中患者应尽快给予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临床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其疗效比较多见于临床试验,观察指标多为脑血管病新发事件的发生率。由于临床观察不可控因素较多,本实验旨在利用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不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 目的: 本实验采用改良线拴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灌胃给药,比较治疗后大鼠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评分、外周血肿瘤因子和白细胞介素的动态变化进而探讨两种药物的疗效。 方法: 选用250-300g SD大鼠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A组,n=6),对照组(B组,n=6),阿司匹林组(C组,n=6),氯吡格雷组(D组,n=6)。大鼠入组次日给予C组阿司匹林10.28mg/kg/d灌胃21天。D组氯吡格雷7.71mg/kg/d灌胃21天。于灌胃第14天开始行水迷宫实验,第21天水迷宫测评。用药治疗第7天、第14天、第21天行神经功能评分。第21天处死大鼠开胸取心脏血2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变化。 结果: 1、氯吡格雷用药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高于阿司匹林用药组。 2、氯吡格雷用药组较阿司匹林用药组逃避潜伏期短,且穿越平台次数多。 3、造模组外周血TNF、IL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氯吡格雷用药组与阿司匹林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TNF、IL显著降低。且氯吡格雷用药组更加显著。 结论: 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改善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认知功能。 2.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减轻缺血再灌注炎性反应。 3.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均有疗效。
【关键词】: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水迷宫 Garcia18分评分法 Zea-Longa线栓法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3;R-33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中英文缩略词表10-11
  • 前言11-12
  • 第1章 实验材料12-14
  • 1.1 实验动物12
  • 1.2 实验试剂12
  • 1.3 主要仪器12-13
  • 1.4 试剂配制13-14
  • 1.4.1 磷酸盐缓冲液(PBS)13
  • 1.4.2 4%多聚甲醛固定液13-14
  • 第2章 实验方法14-16
  • 2.1 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Y OCCOLUSION)大鼠 MCAO 制备14-15
  • 2.2 MCAO 模型评价方法15
  • 2.3 实验动物分组15
  • 2.4 统计学分析15-16
  • 第3章 实验观察指标16-20
  • 3.1 水迷宫16-17
  • 3.1.1 实验设备16
  • 3.1.2 定位航行16-17
  • 3.1.3 空间探索实验17
  • 3.2 神经功能评分17-18
  • 3.3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 TNF、IL-1、IL-6 水平18-20
  • 3.3.1 实验原理18
  • 3.3.2 标本采集18-19
  • 3.3.3 实验步骤19-20
  • 第4章 实验结果20-25
  • 4.1 大鼠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20-21
  • 4.2 大鼠改良 GARCIA18 分评分法21-22
  • 4.3 水迷宫22-23
  • 4.4 外周血 TNF、IL-1、IL-6 水平23-25
  • 第5章 讨论25-30
  • 5.1 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25-26
  • 5.2 水迷宫26-27
  • 5.3 外周血 TNF、IL-1、IL-6 水平27-30
  • 第6章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35
  • 综述35-49
  • 参考文献44-49
  • 作者简介49-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正怀,雷玉兰,张白嘉,罗亨明,黄良月;延妇春对中年雌性大鼠神经内分泌的影响[J];华西药学杂志;2000年01期

2 罗陆一,马骋,项晓人,王耿,李晓岭,孙小玉;加减神仙不老汤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年06期

3 宋菊敏;廖菡;李永方;莫启忠;郑惠田;;糖尿宁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大鼠激素水平调节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S1期

4 李茂进,胡俊峰,张春玲,于素芳,韩惠芬;天麻和阿胶对铅所致大鼠脑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J];劳动医学;2001年05期

5 ;缺氧大鼠血循环内皮细胞形态学变化[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1年11期

6 曹文俊,王菁,宋志芳,简乐,王梦令,郎惠卿;矽宁对大鼠生殖与子代发育的影响[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1年01期

7 李民,刘薇;乙酰氨基己酸锌大鼠一般生殖毒性试验[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8 杨晓光,黄晶波,郭宝军,黄晶华,门跃科;低压缺氧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J];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李敬来;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现状[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1年03期

10 何春水,沈文律,何延政;豚鼠-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柏年;高梅;时丽丽;张恒艾;杜冠华;;匹诺塞林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09年

2 朱萱萱;王广基;刘建平;王淑云;徐轩;;口腔膜治疗实验性大鼠口腔膜溃疡的研究[A];中国制药工业药理学会2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戴文鑫;吴智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邝素娟;邓春玉;张光燕;饶芳;单志新;林秋雄;杨敏;余细勇;钱卫民;吴书林;;大蒜素对大鼠微血管张力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王劲;柳启沛;黄宗枝;;几种不同钙化合物对大鼠铝、铅代谢的影响(摘录)[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三十八期):营养因素与骨髓健康[C];2009年

6 胡翔;王静;;雌性大鼠去势造模中设立假手术对照的必要性探讨[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齐伟;曾薇;庞琦;郭艳红;牟娇;冯兵;刘理;叶自林;袁发焕;;蛋白酶体抑制剂对大鼠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梁锐;王军波;;核苷酸喂养大鼠的安全性评价[A];北京市营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膳食与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林小琪;;SD大鼠灌胃百可利30天反复给药毒性试验[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暨2011年全国前列腺药理毒理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曦;牛欣;罗致诚;;增龄与雄性大鼠氮氧化物及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奇 云;解读大鼠基因有助人类攻克疑难病症[N];大众科技报;2004年

2 记者 冯卫东;大鼠研究显示孕期压力或可代代相传[N];科技日报;2014年

3 本报特约撰稿人 陆志城;用大鼠还是用小鼠?[N];医药经济报;2004年

4 张天行;克隆大鼠意义重大[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记者 蓝建中;日本研究:骨髓移植使大鼠血管“返老还童”[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6 记者 姜澎;聪明大鼠 解密大脑记忆功能[N];文汇报;2009年

7 万姗姗 记者 王春;转基因“聪明大鼠”学得快记得牢[N];科技日报;2009年

8 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通讯员 孙国根;大鼠基因功能图谱被成功绘制[N];光明日报;2014年

9 记者 孙国根;将大鼠基因的功能“对号入座”[N];健康报;2014年

10 记者 白毅 通讯员 孙国根;大鼠基因功能图谱绘制成功[N];中国医药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德明;氯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与心功能的调节及其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2 杨少兵;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镇痛疫苗应用于大鼠的安全性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盖建芳;低出生体重对大鼠肾脏和血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史敏;慢性间歇性低压低氧抗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5 安平;柴夏煎对甲亢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周宜;从大鼠性周期的分子变化探讨柴胡止血液的作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张庆红;白细胞介素2和雌激素受体在大鼠垂体前叶的相互关系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0年

8 张海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常薪霞;盐酸小檗碱对高脂饮食诱导的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及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顼红雨;早期应激对海马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宁;铅、镉、铬、汞对大鼠听力的损伤及铜、锰、锌、硒的保护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王莹;慢性肾衰竭大鼠全段甲状旁腺激素与心肌肌钙蛋白的相关性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3 邓旭辉;养精种子汤对缺氧雄性大鼠生殖机能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4 夏长青;活血降脂灵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抗氧化应激作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5 王海燕;运动对SD大鼠与GK大鼠骨骼肌中COUP-TF Ⅰ与COUP-TFⅡ基因表达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吉星;知母提取物的成分分析及对T2DM大鼠干预代谢组学初探[D];广东药学院;2010年

7 曾志;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汪春彦;金荞麦对克雷伯杆菌肺炎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9 王媛媛;胡芦巴总皂苷对大鼠脂肪肝的预防作用[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10 徐莉;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大脑可塑性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大鼠模型的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6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26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8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