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患者高信号血管征与颅底血管狭窄及Willis环完整性的相关研究
本文关键词:脑梗塞患者高信号血管征与颅底血管狭窄及Willis环完整性的相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1.研究磁共振Flair高信号血管征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塞患者中的诊断价值。2.探讨磁共振Flair高信号血管征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塞患者中的发生率、级别与分布等与颅底血管狭窄及梗塞区情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2年间临床诊断为“急性脑梗塞”且具有完整临床和头颅MRI检查的患者资料,磁共振检查包括了常规头颅MRI平扫、DWI、FLAIR和MRA等检查序列。排除了非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新近脑梗塞患者85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腔隙性脑梗塞80例、明确证据为心源性脑梗塞者47例、颅脑肿瘤或外伤形所致脑梗塞15例、伴出血性脑梗塞者20例、伴动脉瘤、血管畸形、大动脉炎、血液系统疾病所致脑梗塞26例、图像质量差影响观察者15例。最后剩余162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新近脑梗塞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临床出现症状到MRI检查的时间不同,将患者资料分为四组,其中=24小时33例、1-3天62例、3-6天41例、6天26例。分析总体HVS发生率及各组发生率,比较组间HVS的发生率差异。采用χ2检验分析HVS级别(1-3级)与颅底血管狭窄部位的相关性、不同血管狭窄程度(0-3级)与HVS发生的关系、不同血管狭窄部位与HVS发生比例与级别的关系、不同梗塞部位及形态(按皮质、髓质及散在、大片)与HVS级别间的关系。统计分析不同Willis环类型与发生HVS的关系。结果:1.小于等于24小时组27例出现了HVS,阳性率为81.82%(27/33),1-3天组HVS阳性率69.35%(43/62),3-6天组HVS阳性率63.41%(26/41),6天组阳性率19.23%(5/26),统计分析示6天以内各组间HVS阳性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6天组MRI检查发现HVS阳性概率明显降低(χ2=27.587,P0.001)。故本研究将6天内行MR检查的所有136例患者纳入,进一步分析。2.HVS不同级别与血管狭窄部位具有统计学相关性(P=0.003),HVS1级出现于颈内动脉颅底段狭窄者2例,占6.06%(2/33)、出现于M1段狭窄患者17例,占22.37%(17/76)、出现于M2段狭窄者4例,占21.05%((4/19);HVS2级出现于颈内动脉颅底段狭窄者11例,占33.33%(11/33)、出现于M1段狭窄患者13例,占17.11%(13/76)、出现于M2段狭窄者7例,占36.84%((7/19);HVS3级出现于颈内动脉颅底段狭窄者14例,占42.42%(14/33)、出现于M1段狭窄患者22例,占28.95%(22/76)、出现于M2段狭窄者1例,占5.26%((5/19)。3.不同血管狭窄程度与HVS阳性率的关系:本组136例中,血管狭窄0级2例,有50%(1/2)出现HVS;血管狭窄1级25例,有28%(7/25)出现HVS;血管狭窄2级30例,有53.33%(16/30)出现HVS;血管狭窄3级79例,有89.87%(71/79)出现HVS。分组两两比较,血管狭窄程度1级、2级与3级HVS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P=0.000),而在血管狭窄程度1级、2级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4.不同血管狭窄部位与HVS级别相关性:136例患者中,有134例患者(98.53%)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ICA)为33例,HVS1级、2级、3级分别为2例、11例、14例;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76例,HVS1级、2级、3级分别为17例、13例、22例。统计发现,颈内动脉狭窄与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所伴有的HVS发病率与级别的关系有显著差异,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患者,倾向于伴发HVS 2级及3级。(χ2=12.927,P0.001)。5.梗塞形态分布与HVS级别的关系:136例脑梗塞患者中,将梗塞形态分为散在(n=65)及大片(n=71)分布两种形式。统计分析后发现,梗塞散在分布的患者中,出现HVS阳性的概率为78.46%(51/65),略高于梗塞大片分布的患者63.38%(45/71),且梗塞散在分布的患者中出现HVS 3级的比例要显著高于梗塞大片分布的患者(χ2=12.927,P0.05)。6.HVS出现的部位与脑梗塞形态相关性:将96例有HVS阳性征象的患者纳入进一步研究,按不同节段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显示M1段出现HVS时趋向为大片脑梗塞,较少出现散在脑梗塞,而M4-5段出现HVS时趋向为散在脑梗塞,较少出现大片脑梗塞。M2、3段出现HVS时其脑梗塞形态分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7. Willis环完整表现为Ⅰ型者仅7.4呱10/136)、Willis环Ⅱ型58.09%(79/136)、Willis环Ⅲ型2.94%(4/136)、Willis环Ⅳ型31.62%(43/136)。按后循环完整或不完整分组比较发现,后者出现HVS阳性概率显著高于前者(χ2=7.089,P=0.008)。结论:(1)HVS在急性大脑中动脉区脑梗塞早期(6天)具有较高阳性率,然随着时间延长有下降趋势。(2)HVS的分布及级别与颅底血管狭窄部位及程度密切相关:近段大血管狭窄程度越重其HVS分布越广且级别越高。(3)HVS的分布与脑梗塞形态密切相关:M1段HVS趋向为大面积累及皮髓质脑梗塞,M4、5段出现HVS趋向为散在小片脑梗塞。(4) Willis环缺损是脑梗塞重要影响因素。Willis环后循环缺损患者HVS发生率显著高于后循环完整者。
【关键词】:高信号血管征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脑血管狭窄 Willis环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3;R445.2
【目录】:
- 致谢4-5
- 中文摘要5-8
- 英文摘要8-12
- 缩略词表12-14
- 引言14-17
- 1 资料与方法17-22
- 2 结果22-30
- 3 讨论30-36
- 4 结论36-37
- 5 未来转望37-38
- 参考文献38-42
- 综述42-51
- 参考文献47-51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5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婷婷;徐文安;曹树刚;郭茜;王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DWI病灶分型与病因分型的关系[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年02期
2 杜先红;刘范林;杨小君;;FLAIR序列远端高信号血管征在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塞诊断中的作用及文献复习[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年03期
3 程期光;刘圣;许晓泉;祖庆泉;鲁珊珊;余静;盛晔;施海彬;;犬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及其超急性期CT灌注成像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年12期
4 葛婷婷;郭茜;徐文安;;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学分型及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现的相关性[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年03期
5 程大文;高玲;沈广澍;赵杨;黄迟;胡春平;;皮层下分水岭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MRI特征及血管相关性对比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年12期
6 刘廷磊;王允明;;侧脑室旁放射冠后部的孤立单侧脑梗死与进展性运动障碍的关系[J];现代实用医学;2015年04期
7 曲方;刘保印;何凡;;急性多发性脑梗死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年08期
8 张栩;郑雪平;高翔;张勇;赵仁亮;;不同类型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特点[J];山东医药;2014年01期
9 陈修芬;鞠春成;刘玉艳;张丽;闫宇博;赵楠;于美婷;侯小路;李雪婷;;普外科手术后期并发脑梗死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年32期
10 李雯;庄伟端;杨俭;;颅内外脑动脉狭窄共存者脑梗死模式特征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年1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晓媛;脑穿支动脉单个腔隙性梗死卒中分型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2 朱时才;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与脑梗死分型相关性的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3年
3 程丽妞;急性进展性卒中的影像学特征及其机制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3年
4 葛婷婷;DWI背景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灶分型与病因的关系[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5 张卫;FLAIR血管高信号征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评价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6 李玉兰;青年多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病因及预后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4年
7 吴莹;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治疗措施及预防[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8 徐吉;长沙市社区腔隙性脑梗死的预后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9 王昕;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危险因素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10 朱枫;MRI-T2FLAIR高信号血管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及临床预后评估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脑梗塞患者高信号血管征与颅底血管狭窄及Willis环完整性的相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6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46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