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神经痛性肌萎缩的肌电图与体感诱发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6 13:25

  本文关键词:神经痛性肌萎缩的肌电图与体感诱发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神经痛性肌萎缩(neuralgic amyotrophy,NA)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病变主要位于臂丛神经的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肩背部和(或)上肢的剧烈疼痛,随后出现肌无力、肌萎缩,可伴轻度感觉障碍。该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感染或免疫介导相关。NA的常规实验室化验一般无阳性发现,临床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神经电生理检测。目的:探讨神经痛性肌萎缩患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分析肌电图与体感诱发电位对NA患者的诊断价值,以期为NA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客观的神经电生理方面的证据。方法:收取神经痛性肌萎缩患者25例,正常对照组25例。采用美国Nicolet公司的Viking IV肌电及诱发电位仪进行检查。室温控制在22~25℃,被检查者在安静、屏蔽、微暗的环境中仰卧放松。1.神经电图及F波测定:(1)运动神经电图:采用鞍形刺激器,表面电极记录,记录电极置于肌腹,参考电极置于肌腱,地线放于记录电极与刺激电极之间,分别在近、远端刺激所检神经。记录运动潜伏期及波幅。(2)F波测定:将刺激电极的阴极放在近端,连续刺激20次,取潜伏期平均值。(3)感觉神经电图:采用顺向刺激,刺激电极阴极置于近端,记录电极沿神经走行放置,记录感觉波幅及SCV。2.针电极肌电图测定:消毒局部皮肤,将针电极迅速刺入皮下肌肉。首先在肌肉放松状态下,观察自发电位,观察屏幕上的波形,监听声音,多个部位均进行探测。嘱患者小力收缩肌肉,测定单个运动单位电位的参数。嘱患者尽最大力量收缩肌肉,测定募集电位。3.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测定:参照国际脑电图10-20电极放置系统放置头皮电极。记录电极分别置于刺激同侧的Erb’s点(锁骨上窝)、第7颈椎及刺激对侧头部C3’、C4’区,参考电极置于Fpz。结果:1.近端刺激时,患者组病侧肌皮神经的运动潜伏期较自身健侧轻度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潜伏期较对照组轻度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近端刺激时,患者组病侧腋神经、肌皮神经的运动波幅较自身健侧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病侧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运动波幅较对照组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远端刺激时,正中、尺神经的运动潜伏期轻度延长、MCV轻度减慢、运动波幅轻度减低;SCV轻度减慢,感觉波幅减低;F波潜伏期轻度延长,与患者组健侧和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针电极肌电图检查时,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病侧三角肌的自发电位出现率增高,募集相异常率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拇短展肌的自发电位出现率增高,募集相异常率增加,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组病侧三角肌、拇短展肌的MUP平均时限延长,平均波幅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双侧正中神经分别刺激时,与自身健侧比较,患者组病侧N9波幅减低,N13潜伏期延长,N9-N13峰间期延长,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组病侧N9、N13波幅减低,N9、N13、N20潜伏期均延长,N9-N13峰间期延长,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患者组病侧的腋神经及肌皮神经运动波幅明显减低,运动潜伏期轻度延长,三角肌肌电图呈典型神经源性损害,提示神经痛性肌萎缩是以上肢近端神经肌肉受累多见,且运动神经纤维受损形式主要为轴索损害。2.患者组病侧的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波幅减低,感觉传导速度轻度减慢,提示神经痛性肌萎缩感觉神经受累亦是轴索损害为主,损害位于脊神经节远端。3.患者组病侧的N9波幅减低,N9-N13峰间期延长,说明神经痛性肌萎缩深感觉传导纤维受累,也是以轴索损害为主,病变节段可能存在轻度的脱髓鞘改变。4.运动神经电图、感觉神经电图、F波、针电极肌电图及体感诱发电位五种电生理检查的异常率不同,其中针电极肌电图异常率最高,其次为运动神经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而感觉神经电图和F波异常率较低。5.对NA患者进行双侧电生理检查,可发现电生理指标的相对异常,从而提高电生理诊断的阳性率,有利于早期轻度NA患者的诊断。
【关键词】:神经痛性肌萎缩 神经电图 肌电图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6.4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1
  • 缩略语/符号说明11-12
  • 前言12-15
  • 研究现状、成果12
  • 研究目的、方法12-15
  • 对象和方法15-22
  • 结果22-32
  • 讨论32-37
  •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1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41-42
  • 综述 神经痛性肌萎缩的研究进展42-57
  • 综述参考文献52-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Van Alfen N.;Gabre■ls-Festen A.A.W.M.;Ter Laak H.J.;王晓琳;;遗传性神经痛性肌萎缩的组织学研究[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5年07期

2 陈淑兰;神经痛性肌萎缩12例报告[J];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2年04期

3 谷彩萍,贾华;神经痛性肌萎缩两例报道[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1995年01期

4 马国庆,杨沈秋,刘丽萍;电针治疗神经痛性肌萎缩[J];针灸临床杂志;1997年01期

5 Tsao B.E.;Ostrovskiy D.A.;Wilbourn A.J.;Shields Jr. R.W.;高宗强;;神经痛性肌萎缩所致膈神经病变[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6年10期

6 武化云;吴士文;纪慧茹;王芳;;神经痛性肌萎缩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年02期

7 马维娅;吴士文;苏惠;冉敏;杨光;;神经痛性肌萎缩8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年11期

8 杨期东;;糖尿病所致神经痛性肌萎缩[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82年05期

9 杨斌,郑海军,秦东香;神经痛性肌萎缩9例[J];实用内科杂志;1990年12期

10 李娟;张宝荣;;伴有颅神经损害的神经痛性肌萎缩1例报告[J];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士文;马维娅;苏慧;;神经痛性肌萎缩[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2 张德智;戚晓昆;钱海蓉;孙京莉;;神经痛性肌萎缩2例报道[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娄展;神经痛性肌萎缩的肌电图与体感诱发电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2 李晓文;神经痛性肌萎缩的肌电图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神经痛性肌萎缩的肌电图与体感诱发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09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709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d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