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影像学诊断及血管内治疗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20 07:50
本文关键词: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影像学诊断及血管内治疗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椎基底夹层动脉瘤(vertebrobasilar dissecting aneurysms, VBDA)是中青年脑卒中的最主要的原因。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于脑干,邻近重要的神经和血管,并且位置深在,手术空间及显露非常困难,使得开颅手术治疗困难,且死亡率和致残率高。随着影像学、神经介入学和材料工程学的发展,椎基底夹层动脉瘤的治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微创、低致残率、死亡率,被越来越被患者和医生认可。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影像学诊断并总结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4年6月我科(武警总医院神经血管外科)收治的20例后循环(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核磁共振(MRI)及血管造影(DSA)影像学特点、血管内介入治疗经过和疗效。结果DSA是诊断夹层动脉瘤的金标准。典型表现有珠线征(pear land string)、双腔征、梭形扩张、造影剂清除延迟以及假腔。高分辨核磁共振成像(HRMRI)可以清晰的看到内膜瓣及壁间血肿。8例单纯行微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的患者,术中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和载瘤动脉闭塞完全,周围各穿支血管显影正常。9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患者,7例达到致密栓塞,2例非致密栓塞。3例单纯弹簧圈栓塞患者2例致密栓塞,1例非致密栓塞。其中1例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患者,术后出现短暂性吞咽困难和偏侧肢体麻木,1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仍昏迷状态。术后3个月~3年DSA随访结果显示,1例单纯弹簧圈非致密栓塞患者夹层动脉瘤复发予以二次手术,1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余患者无复发和进展。随访结束时行MRS评分,0分12例,1分5例,2分2例,死亡1例。结论HR-MRI在夹层动脉瘤的诊断相比DSA具有一定优势。血管内治疗是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的选择。当然,需考虑患者临床表现、动脉瘤的形态以及动脉瘤是否处于优势椎动脉、是否破裂出血、是否累及小脑后下动脉,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保证血管内治疗效果。多支架支架并联置入治疗椎-基底夹层动脉瘤,不仅能很好的缓解症状,且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
【关键词】:高分辨核磁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数字减影造影
【学位授予单位】:新乡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中英对照9-10
- 前言10-11
- 资料与方法11-14
- 结果14-17
- 讨论17-22
- 结论22-23
- 附图23-30
- 参考文献30-32
- 综述:椎-基底夹层动脉瘤32-45
- 参考文献41-4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45-46
- 致谢46-47
- 个人简历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浩猛;张伟东;杜会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SA检查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年08期
2 杨庭才;刘文;蒋惟伟;马骏;桑雁;;头颈部血管DSA介入造影检查技术参数选择的探讨[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年03期
3 高霞;方芸;刘刚;;1例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年02期
4 马朝晖;李铁林;李贵福;黄胜平;白小欣;朱吉祥;陈锦华;罗望池;林浩;;血管内治疗颅内后循环夹层动脉瘤13例[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0年07期
本文关键词: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影像学诊断及血管内治疗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0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8095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