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24-03-31 08:27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合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连续住院治疗的14例ET合并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按1∶2的比例纳入同一时期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8例非CVST的ET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特点、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脑脊液检查、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应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栓国际预后评分(IPSET)对患者进行血栓风险分层,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共纳入ET合并CVST患者14例,其中男6例,女8例;年龄17~55岁,中位年龄为29.5(24.5,44.0)岁;病程中位数为150(20,565) d。慢性起病8例,亚急性起病5例,急性起病1例。CVST的主要首发症状为头痛。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头痛(13/14)、恶心呕吐(8/14)及视物模糊(7/14),其中8例合并视神经乳头水肿。影像学检查显示静脉性脑梗死6例,其中4例合并出血转化。所有患者表现为2处及以上静脉窦受累,常见的血栓部位分别为横窦...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实验室检查方法
1.4 影像学检查方法
1.5 治疗方法
1.5.1 抗凝治疗:
1.5.2 介入治疗:
1.5.3 降细胞治疗:
1.5.4 其他治疗:
1.6 随访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2.2 实验室检查
2.3 神经影像学特征
2.4治疗及预后
2.5 ET合并CVST组与单纯ET组的比较
3 讨论
本文编号:3943727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实验室检查方法
1.4 影像学检查方法
1.5 治疗方法
1.5.1 抗凝治疗:
1.5.2 介入治疗:
1.5.3 降细胞治疗:
1.5.4 其他治疗:
1.6 随访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2.2 实验室检查
2.3 神经影像学特征
2.4治疗及预后
2.5 ET合并CVST组与单纯ET组的比较
3 讨论
本文编号:39437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94372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