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特异性microRNAs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全血中的表达
本文关键词:肌肉特异性microRNAs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全血中的表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背景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最常见的肌营养不良类型,属于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位于Xp21片段上的抗肌肉萎缩蛋白(dystrophin)基因突变而致骨骼肌肌膜上dystrophin缺失引起。目前,DMD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肉病理与免疫组化、基因检测等,但血清CK值容易受应激、感染、损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且诊断的特异性较差;肌肉病理与免疫组化属于有创性检查,而基因检测所需费用较高。因此,探寻诊断DMD的非侵入性、稳定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Micro RNAs(mi RNAs/mi Rs)是一类约含有19~25个核苷酸(nucleotide,nt)的非编码单链微小RNA,在人类基因组中,大约有30%的基因受mi RNAs的调节,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时序性和组织特异性。在众多的mi RNAs家族中,mi R-206、mi R-1、mi R-133a/b属于经典的肌肉特异性mi RNAs,它们组成进化过程中保守的肌肉转录调节网络,在肌肉的正常生长发育、能量代谢与肌肉的损伤、坏死等病理过程均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外周血mi RNAs已被视为多种疾病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如:癌症、肝损伤、心血管疾病等,但关于循环血中mi RNAs能否作为诊断DMD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目的探讨全血肌肉特异性mi R-206、mi R-1、mi R-133a/b作为诊断DMD的新型、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为DMD的诊断提供依据。研究对象及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5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6-17岁DMD男童24人(平均年龄8.88±2.72岁)作为DMD组;选择家庭、经济条件等与实验组相似的6-17岁健康男童24人(平均年龄8.71±2.63岁)作为健康对照组。两组年龄、身高、体重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技术检测DMD组与健康对照组儿童全血中肌肉特异性mi RNAs的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DMD组患儿肌肉特异性mi RNAs与年龄、肌力与肌肉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判断肌肉特异性mi RNAs作为DMD诊断标准的可靠性。结果1.肌肉特异性mi RNAs的表达情况肌肉特异性mi RNAs在DMD组患儿全血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肌肉特异性mi RNAs与年龄、肌力、肌肉功能之间的相关关系(r)DMD组中肌肉特异性mi RNAs在全血中的表达水平与年龄呈低度负相关(P0.05),与肌力、肌肉功能呈中度正相关(P0.05)。3.ROC曲线结果DMD组中全血肌肉特异性mi RNA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7,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良好,尤以mi RNA-206为著。结论肌肉特异性mi RNAs在DMD患者全血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DMD的新型潜在、非侵入性生物学标志物,在临床工作中可不必分离血清而直接测定全血中肌肉特异性mi RNAs的表达来筛查DMD,为诊断DMD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肌肉特异性 miRNAs DMD RT-qPCR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6.2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1
- 中英文缩略词11-13
- 前言13-15
- 材料和方法15-24
- 结果24-28
- 讨论28-33
- 结论33-34
- 参考文献34-36
- 综述 Micro RNAs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研究进展36-59
- 参考文献52-59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59-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辉明;假肥大(Duchenne)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一家系3例报告[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6年01期
2 张宁;尹小玲;肖波;刘运海;孙新刚;张文娟;李秋香;;Duchenne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30例临床与病理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02期
3 蔡转;;Duchenne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恶性程度的临床一遗传学分析[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83年02期
4 孙永明;Duchenne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利用流式细胞计进行生化学研究[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86年04期
5 侯辉光;赵瑛;宰春和;;Duchenne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超微结构观察[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86年03期
6 沈成鑫;武忠弼;王慧君;;Duchenne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肌超微结构变化与临床关系的探讨[J];遗传与疾病;1987年02期
7 陆振家,李静;Duchenne型肌养不良症一家系4例报告[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8 沈成鑫,邵启华,同位素室,张扬刚;Duchenne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血清免疫球蛋白与β_2m的观察[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9年06期
9 朱绿松;;Duchenne位点体细胞嵌合[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91年06期
10 曹玉红;张光运;张国成;徐燕;;Duchenne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40例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成;任姿;黄文;冯善伟;周灿权;;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彭放;郭航远;邢杨波;杨彪;裘宇芳;何益平;许伟源;周妍;马孝泉;;Duchenne's cardjomyopathy:2 cases report[A];2006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李西华;赵蕾;;对Duchenne肌营养不良肌内脂肪和肌肉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张成;谢有梅;刘晓蓉;张为西;王展航;陈松林;李善宗;李群;唐云安;;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刘晓蓉;张成;张为西;王训;王展航;苏全喜;卢锡林;;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后的病理、生理及运动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朱敏生;;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肌肉中的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异常表达[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7 刘晓蓉;张成;王展航;王训;张为西;刘长征;苏全喜;;骨髓干细胞移植后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的模型鼠体内早期分布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陈松林;刘晓蓉;张为西;张成;;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模型鼠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陈万金;吴志英;王柠;林珉婷;慕容慎行;;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115例临床分析[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邓德茂;孟梭非;陈应明;;磁共振在Duchenne肌营养不良评价中的应用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君;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临床诊治的系统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楠;苦痛与希望-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母亲的生活体验[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亚玉;Duchenne型假肥大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及女性携带者临床特点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3 金东东;肌肉特异性microRNAs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全血中的表达[D];郑州大学;2016年
4 尧正雄;糖皮质激素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的疗效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5 梅倩倩;经鼻吸气压力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呼吸功能的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5年
6 张彬彬;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的临床与血清肌酸激酶及肌肉病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庞绍娟;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8 林婧娴;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的遗传学、血清生化学及病理学的探讨[D];遵义医学院;2013年
9 朱机;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合并脊柱侧凸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10 尹小玲;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MuRF-1和MAFbx表达的研究及临床病理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肌肉特异性microRNAs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全血中的表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2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442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