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大鼠运动节律和睡眠—觉醒周期的变化及其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帕金森大鼠运动节律和睡眠—觉醒周期的变化及其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理改变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神经元中路易小体形成。PD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不稳等。同时,PD还存在一些非运动障碍症状,如精神障碍、节律异常或者心理障碍等。其中,节律异常尤其是睡眠障碍在PD患者中普遍存在,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很大。近些年来,与PD相关的睡眠障碍引起了广泛关注。 目的:观察PD大鼠运动节律及睡眠--觉醒周期的变化,研究大脑核团在PD非运动症状发生中的作用,探讨PD可能的发病机制,从而为PD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本实验选择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Sham组和PD组,通过单侧mfb内注射6-OHDA建立偏侧PD大鼠模型。(1)通过跑轮运动的行为学检测观察大鼠运动节律变化;(2)应用神经电生理技术记录大鼠的脑电活动反映睡眠--觉醒周期变化;(3)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测定大鼠黑质TH阳性细胞数变化;(4)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大鼠缰核、蓝斑和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变化;(5)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大鼠中缝背核5-HT含量变化;(6)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黑质和外侧缰核节律基因Per2mRNA表达。 结果:(1)PD大鼠基本活动节律保持完整,但是运动节律发生变化,日间及夜间的平均跑轮转数均明显减少(P㩳0.0001);(2)PD大鼠的睡眠--觉醒周期发生改变。PD大鼠总睡眠时间增多,觉醒时间减少,其中ZT06-ZT11NREMS增多明显(P0.05),ZT0-ZT05REMS减少明显(P0.05);(3)PD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染色结果发现TH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4)PD大鼠外侧缰核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明显增高(P0.05),而中缝背核、蓝斑及被盖背外侧核神经元COX活性显著降低(分别为P0.001,P0.05和P0.001);(5)PD大鼠中缝背核内5-HT分泌下调,正常节律发生变化,日间ZT06时5-HT产生明显减少(P0.0001);(6)在黑质和外侧缰核,PD大鼠节律基因Per2mRNA的表达在四个时间点均没有明显变化(P0.05)。 结论:(1)PD大鼠存在运动节律及睡眠--周期的改变,5-HT正常分泌节律的改变可能参与其中;(2)脑内多个相关核团参与了帕金森病的节律改变,包括SCN、LHb、DRN、LC及LDT等。
【关键词】:帕金森病 睡眠--觉醒周期 运动节律 外侧缰核 中缝背核 视交叉上核 5-羟色胺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2.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英文缩略词表10-11
- 引言11-12
- 第1章 文献综述12-21
- 1.1 帕金森病12-15
- 1.1.1 研究现状12
- 1.1.2 PD的昼夜节律12-15
- 1.2 外侧缰核15-17
- 1.2.1 外侧缰核与节律调节的关系15-16
- 1.2.2 外侧缰核与 PD 的关系16-17
- 1.3 视交叉上核17-18
- 1.3.1 视交叉上核与节律调节的关系17
- 1.3.2 视交叉上核与 PD 的关系17-18
- 1.4 中缝背核18-19
- 1.4.1 中缝背核与节律调节的关系18
- 1.4.2 中缝背核与 PD 的关系18-19
- 1.5 其他参与睡眠--觉醒周期调节的核团19-21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21-30
- 2.1 实验动物21
- 2.2 实验常用试剂及仪器21
- 2.3 实验方法21-30
- 2.3.1 PD 大鼠模型制备21-22
- 2.3.2 PD 大鼠模型鉴定22-23
- 2.3.3 大鼠跑轮活动记录23
- 2.3.4 大鼠脑电活动记录23-24
- 2.3.5 酪氨酸羟化酶免疫荧光染色24-25
- 2.3.6 细胞色素 C 氧化酶染色25
- 2.3.7 脑神经递质含量测定25-26
- 2.3.8 节律基因表达水平检测26-29
- 2.3.9 数据统计学处理29-30
- 第3章 实验结果30-43
- 3.1 大鼠跑轮活动结果30-32
- 3.2 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结果32-35
- 3.3 大鼠 DRN 中 5-HT 含量的变化35-37
- 3.4 大鼠 SCN 和 LHb 中节律基因的变化37-39
- 3.5 大鼠不同脑区神经元活动度的检测结果39-41
- 3.6 黑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荧光染色结果41-43
- 第4章 讨论43-47
- 4.1 PD 大鼠活动节律的变化43-44
- 4.2 PD 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改变44
- 4.3 PD 大鼠节律改变的可能机制44-47
- 4.3.1 节律基因的改变44-45
- 4.3.2 脑内相关核团神经元活动度的变化45-46
- 4.3.3 脑内相关核团神经递质的变化46-47
- 第5 章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4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54-55
- 致谢5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正仁;关于蓝斑的一些认识[J];蚌埠医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2 傅庆功,富继义,王绍,李洛英;视前区、下丘脑外侧区对外侧缰核“痛”单位放电的影响[J];动物学报;1982年04期
3 傅庆功,富继义,王绍,李落英;外侧缰核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型式——痛抑制单位放电特性的研究[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83年01期
4 房家智,王绍,夏映红;缰核对导水管周围灰质内痛相关神经元放电的影响[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84年06期
5 刘敏芝,樊英显,黄民;电刺激海马对缰核痛反应神经元放电的影响[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85年02期
6 王绍;由前脑通过缰核的下行通路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87年01期
7 唐志刚,王绍;乙酰胆碱对大鼠缰核的兴奋作用及对痛阈的影响[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87年05期
8 李睿;杨文明;汪美霞;;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线索探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年11期
9 陈燕生;方元;史文宗;刘德丰;吴爽;杜丹;刘兰祥;;黑质致密部FA值和T_2*值对诊断早期帕金森病的比较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4年02期
10 陈燕生;方元;史文宗;刘兰祥;;早期帕金森病黑质致密部FA值量化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育红;缰核负反馈通路在海洛因精神依赖中作用和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陈路;培补肝肾复方治疗帕金森病及其肠功能障碍的疗效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郑慧芬;自噬在系统性炎症所致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4 薛雪;AQP4基因缺失对中脑TGF-β产生的影响及其与帕金森疾病的相关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5 张莹;NHBA和B2镇静催眠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6 马明;小鼠主嗅球及内侧缰核—脚间核通路中胆碱能系统的功能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7 DONG Christian Lionel;外侧缰核在酒精成瘾所致认识和睡眠障碍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D];吉林大学;2013年
8 龙丹;基于多模态磁共振信息的早期帕金森病影像标记及计算机辅助诊断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张瑾;大鼠腹外侧视前区腺苷对睡眠—觉醒节律调控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10 熊婧;甲氰菊酯对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系统毒性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敏雁;不同电针频率对山羊痛阈和中枢脑啡肽表达水平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曹恒毅;早期帕金森患者触觉功能损伤机制的神经影像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宁翔;恩他卡朋联合复方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D];山东大学;2011年
4 郭海停;不同频率电针对山羊痛阈和中枢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含量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5 刘莹;直立性低血压在特发性帕金森病和伴有直立性低血压的多系统萎缩患者中的临床分析以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6 巩利;尿酸对帕金森大鼠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7 陈肖静;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8 颜楠;G蛋白调节子Rgs5在炎症调控中作用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9 王洁;急性偏侧食蟹猴帕金森病模型造模过程中行为学与睡眠状况的动态评价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10 陈浪;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帕金森大鼠运动节律和睡眠—觉醒周期的变化及其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05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450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