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气动肌肉驱动的下肢康复训练器的研制

发布时间:2016-11-12 08:00

  本文关键词:气动肌肉驱动的下肢康复训练器的研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广东工业大学》 2008年

气动肌肉驱动的下肢康复训练器的研制

刘靖  

【摘要】: 肢体康复训练器是一种帮助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完成各种运动功能恢复性训练的器械,其性能直接影响康复训练的训练效果。目前国内外研究的肢体康复训练器多以电机或气缸作为驱动器,驱动病人关节运动,虽位置控制精度较高,但柔性差,容易造成关节的损伤。气动肌肉是一种新型的驱动器,不仅安全柔顺,力/重量比大,而且其力/长度特性与生物肌肉的力/长度特性极为相似,因此以气动肌肉驱动的肢体康复训练器更加符合人的生理特点。但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基于气动肌肉驱动的肢体康复训练器的研究,主要围绕手臂或手部器械进行,而气动肌肉驱动的下肢康复训练器却鲜见研究报道。而在肢体残疾人群体中,又以下肢残疾人居多,因此研究气动肌肉驱动的下肢康复训练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题旨在研制出气动肌肉驱动的下肢康复训练器,并对其特性进行实验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气动肌肉在下肢康复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本文首先根据康复训练理论,提出了下肢康复训练器机械系统及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并确定了其总体设计方案。 在确定了下肢康复训练器的总体设计方案之后,本文根据下肢康复训练器的设计要求,设计了下肢康复训练器的机械系统、硬件控制系统和软件控制系统。其中机械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驱动器气动肌肉的选型及机械结构的设计;硬件控制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气动控制回路和电气控制回路的设计及相应的气动元件、检测元件的选型;软件控制系统的设计主要是在Labview的平台上开发出实现下肢康复训练器康复运动的控制程序。 在完成了下肢康复训练器的机械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之后,本文以膝关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控制特性、等速CPM和等速ARM特性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研制的下肢康复训练器能够实现不同人群的等速CPM训练和等速ARM训练,运动速度和角度范围均可调,其施加于肢体的阻力可随着患者用力的大小而变化,并具有较好的柔顺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H78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2
  • 第一章 绪论12-23
  • 1.1 引言12-13
  • 1.2 康复机器人发展概况13-18
  • 1.2.1 国外康复机器人发展和研究状况13-16
  • 1.2.2 国内康复机器人发展和研究状况16-18
  • 1.3 气动肌肉在康复机器人中的研究状况18-21
  • 1.3.1 气动肌肉的发展历史和驱动特点18-20
  • 1.3.2 气动肌肉在康复机器人中的应用20-21
  • 1.4 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21-22
  • 1.5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22-23
  • 第二章 下肢康复训练器总体方案设计23-33
  • 2.1 康复训练理论23-24
  • 2.2 下肢康复训练器设计要求24-25
  • 2.2.1 机械系统设计要求24-25
  • 2.2.2 控制系统设计要求25
  • 2.3 总体方案设计25-32
  • 2.3.1 机械系统设计方案26-30
  • 2.3.2 硬件控制系统设计方案30-32
  • 2.3.3 软件控制系统设计方案32
  • 2.4 本章小结32-33
  • 第三章 下肢康复训练器机械系统设计33-43
  • 3.1 机械结构设计33-35
  • 3.2 气动肌肉静态数学模型35-36
  • 3.3 气动肌肉的选型36-41
  • 3.3.1 膝关节静态数学模型36-38
  • 3.3.2 膝关节气动肌肉选型38-40
  • 3.3.3 髋关节静态数学模型40
  • 3.3.4 髋关节气动肌肉选型40-41
  • 3.4 本章小结41-43
  • 第四章 下肢康复训练器控制系统设计43-56
  • 4.1 硬件控制系统设计43-52
  • 4.1.1 阀类元件选型43-50
  • 4.1.2 空气组合元件选型50-51
  • 4.1.3 压缩机选型51
  • 4.1.4 传感器选型51-52
  • 4.1.5 硬件控制回路52
  • 4.2 软件控制系统设计52-55
  • 4.2.1 Labview简介52-54
  • 4.2.2 软件控制系统实现54-55
  • 4.3 本章小结55-56
  • 第五章 下肢康复训练器实验研究56-72
  • 5.1 实验系统简介56-57
  • 5.2 控制特性研究57-67
  • 5.2.1 开环动态响应特性57-58
  • 5.2.2 开环稳态控制特性58
  • 5.2.3 输入输出特性58-59
  • 5.2.4 闭环动态响应特性59-67
  • 5.3 等速 CPM和等速 ARM特性研究67-70
  • 5.3.1 等速 CPM特性研究67-69
  • 5.3.2 等速 ARM特性研究69-70
  • 5.4 本章小结70-72
  • 结论72-74
  • 一、总结72
  • 二、进一步的工作72-74
  • 参考文献74-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8-80
  • 致谢80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捡;韩建海;程卫卫;;下肢行走康复训练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J];液压与气动;2011年08期

    2 李军强;王娟;赵海文;刘今越;;基于虚拟现实的外骨骼式远程康复系统[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1年04期

    3 付宜利;甘增康;张福海;张勤超;;基于患者表现逐步辅助的康复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J];机械与电子;2011年08期

    4 张立勋;伊蕾;白大鹏;;六连杆助行康复机器人鲁棒控制[J];机器人;2011年05期

    5 滕燕;杨罡;李小宁;黄新燕;;推力大行程气动柔性驱动器及其特性[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杨中香;光琪;;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7 孙大刚;冯辰生;宋勇;章新;卢南炎;;Mckibben型气动人工肌肉缓冲座椅减振特性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8 刘昊;王涛;范伟;赵彤;王军政;;气动人工肌肉关节的自抗扰控制[J];机器人;2011年04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隋立明;张立勋;;气动技术在康复领域中的应用[A];第四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杨瀚涛;杨瀚朝;陈淑霞;;康复训练配合电针治疗卧床恢复期中风病人33例[A];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血栓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庞红;纪树荣;胡春荣;;帕金森病的康复训练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4 刘昆;;制动与运动、康复评价与康复训练的研究进展[A];第六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吴正奇;;重建股骨头康复训练的健康教育实施及评价[A];全国第七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李嫦英;;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护理[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杨万章;张敏;吴芳;李春镇;梁豪文;李韶辉;舒国建;赵宁;唐映;;脐血源神经干细胞合康复训练治疗遗传性共济失调30例[A];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社会学会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李莎莎;卢君艳;郑余银;蒋松鹤;;下胸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术后撑开外固定器保护早期康复一例报告[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选编[C];2007年

    9 廖洪波;;湖南省“脑瘫康复训练及康复技术培训项目”的实践与思考[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周均铭;狄春明;徐雅芬;卫志华;;规范化康复治疗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袁晓婕 通讯员 胡佳和;[N];南通日报;2008年

    2 记者 高加平 吴勇 通讯员 王蓉 实习生 刘楠;[N];泰州日报;2008年

    3 记者 叶锋;[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通讯员 庄新明 张爱香;[N];济宁日报;2009年

    5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丁娟;[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6 记者 钟兰花;[N];绍兴日报;2009年

    7 记者 张洪河;[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记者 沈洁 通讯员 徐珍;[N];嘉兴日报;2010年

    9 李哓平;[N];厦门日报;2008年

    10 王梅;[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先志;双向对拉气动肌肉驱动关节的伺服控制及其在康复机器人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余茜;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3 谢芹;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金熙哲;枳实芍药散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姜铭;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时效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江先志;驱动关节在康复机器人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辉;康复训练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及分子机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8 朱笑丛;气动肌肉并联关节高精度位姿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陆敏;运动训练与电针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可塑性和脑卒中患者功能改善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郑荣强;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功能评估及临床疗效预测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彬;气动肌肉驱动的踝关节康复训练装置设计及控制特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2 姚黎清;石杉碱甲及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D];昆明医学院;2005年

    3 王芳;脑梗死早期康复治疗对血清NSE和GST的影响及临床评价[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4 张新昕;超早期介入康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孟步亮;康复训练修复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5年

    6 周飞雄;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屈菲;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白旭晶;山西省听力残疾现况调查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9 殷艳玲;家庭跟进服务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李虹;康复训练对女运动员慢性下腰痛近期疗效观察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本文关键词:气动肌肉驱动的下肢康复训练器的研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1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171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3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