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在天疱疮棘层松解和抗体产生中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I型胶原的提取及其组装和表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三军医大学》 2003年
细胞因子在天疱疮棘层松解和抗体产生中的作用
王鹰
【摘要】: 目的:天疱疮是一种自身抗体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以出现针对角质形成细胞表面桥粒成分的特异性IgG抗体引起棘层细胞松解为特征。近年研究发现天疱疮发病中同时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紊乱,天疱疮患者皮损局部细胞因子水平增高,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B细胞产生自身抗体需要HLA-II限制性的CD4+T细胞的辅助,局部浸润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表型提示Th2细胞在天疱疮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本实验借助体外建立的天疱疮器官模型,选取IL-2、IFN-γ(Th1型细胞因子)和IL-10(Th2型细胞因子)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它们在棘层松解和B细胞抗体产生中的作用,为深入研究细胞免疫在天疱疮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生物学治疗奠定基础。 方法:用硫酸铵盐析沉淀法和DEAE-32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天疱疮患者血清,得到纯化的天疱疮抗体,加入正常人表皮片培养体系中,,建立天疱疮体外器官培养模型。在此基础上,单独或共同加入不同浓度的IL-2、IFN-γ、IL-10,取培养24、48、72小时的皮片,组织病理H.E.染色观察棘层松解程度;分离正常人PBMC与纯化的天疱疮抗原EC1-2、EC4共同培养,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IL-2、IFN-γ、IL-10,7天后取培养上清进行ELISPOT和间接ELISA法检测其中的天疱疮抗体量。 结果:1、天疱疮器官培养模型组织病理可见棘细胞间隙增宽、表皮内裂隙形成、棘层松解和表皮内水疱形成等典型的天疱疮病理改变,随加入天疱疮抗体浓度的增加棘层松解的程度也加重;2、IL-2、IFN-γ浓度接近正常体内浓度时引起棘层松解的程度与无干预因素时接近;随浓度增加、培养时间的延长表现出逐渐加强的促进棘层松解的作用,与IL-2相比,IFN-γ促进棘层松解的作用较轻,出现时间较晚;IL-10浓度接近正常体内浓度时表皮片棘层松解的程度比无干预因素时轻;随浓度增加IL-10表现出逐渐加强的抑制棘层松解的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在天疱疮抗体浓度较高时有所减弱,随培养时间的延长仍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3、IL-2和IFN-γ对促进棘层松解没有明显的协同作用,IL-10能明显抑制IFN-γ促进棘层松解的作用,低浓度的IL-10有协同IL-2促进棘层松解的作用,高浓度的IL-10则表现出明显抑制IL-2促进棘层松解的作用;4、IL-2、IFN-γ、IL-10均有刺激B细胞产生天疱疮抗体的能力,IL-2、IL-10表现出随浓度增加而增强的促进B细胞抗体分泌的作用,IL-10浓度高于一定值后其促进作用不再增强,IFN-γ不表现促进B细胞抗体分泌的作用。 WP=8 结论:1、纯化的天疱疮抗体加入培养的表皮片中,可引起表皮的棘层松解和表皮内水疱形成,天疱疮抗体的浓度和作用时间与表皮棘层松解的程度成正相关,体外天疱疮器官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天疱疮的病理改变;2、IL-10有随浓度增加而增强的抑制Pab引起的棘层松解的作用,IL-2和IFN-γ有随浓度增加而增强的促进Pab引起的棘层松解的作用,且IFN-γ的作用受IL-10的抑制,低浓度的IL-10有协同IL-2促进棘层松解的作用,高浓度时则发挥抑制作用;3、IL-2和IL-10具有随浓度增加而增强的促进B细胞抗体产生的作用,但IL-10浓度高于一定值后促进作用不再增强,IFN-γ没有明显的促进B细胞分泌IgG的作用;4、天疱疮是一种Th1/Th2混合失调性疾病,Th2型细胞因子在天疱疮棘层松解和抗体产生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Th2细胞在天疱疮发病早期阶段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R758.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晋宇,侯立中,颜炜群,杨同书;组织工程化人工复合皮肤的构建[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刚,程滨珠,周余来,杨同书,颜炜群;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的超微结构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年01期
2 马刚,程滨珠,杨同书;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的细胞外基质功能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年04期
3 胡帅;丛亮亮;但年华;林海;唐国庆;但卫华;;医用生物皮片降解性能的研究[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0年06期
4 沈磁石;王天理;吴道深;马刚;;胶原蛋白制备基质网架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热带医学;2006年06期
5 周余来,侯立中,刘晋宇,陈昕,章培标,颜炜群,杨同书;以壳多糖为基质网架构建大鼠组织工程皮肤[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3年02期
6 张念荣;王全杰;;蛋白生物膜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2年06期
7 于淑贤;胶原在皮肤替代物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8 江智茂;程滨珠;马刚;李建军;陈■成;周余来;;角质形成细胞的培养及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03期
9 宋维旭;伍津津;赵晓云;朱堂友;杨桂红;;不同类型胶原蛋白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收缩情况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年01期
10 于淑贤;胶原在皮肤替代物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国皮革;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郭瑞;基因活性真皮替代物的构建及其用于皮肤再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鲁红;应用组织工程方法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3 王碧;制革废弃物提取的胶原特性及与多糖共混生物膜材料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丁国斌;人胎儿表皮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基因转染及向毛囊的定向分化[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5 马列;胶原基组织工程真皮支架的构建[D];浙江大学;2004年
6 陶克;人胎儿皮脂腺细胞和汗腺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和人胎儿表皮干细胞向毛囊、皮脂腺和汗腺诱导分化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剑雄;扩张器周围构建的自体复合皮修复创面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2 胡学庆;胶原——壳聚糖多孔膜的生物相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陆新;胶原—壳聚糖人工皮肤替代物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闫国和;人羊膜基质负载小香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表皮细胞移植对难愈性创伤促愈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5 龚立;甲壳素人工皮肤的研究及临床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6 陈轶欣;胶原—壳聚糖/硅橡胶双层人工皮层大动物体内移植实验及生物学行为观察[D];浙江大学;2006年
7 陆璐;I型胶原的提取及其组装和表征[D];东南大学;2006年
8 孙锦章;胶原—壳聚糖/纤维蛋白胶不对称支架的制备及其在组织工程皮肤构建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7年
9 吕荣晖;复合移植用胶原真皮支架的制备研究及其性能表征[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宋维旭;牛肌腱胶原的提取及生物相容性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刚,杨同书,颜炜群,张林,侯立中;复合培养人工皮肤的制备[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年02期
2 苏波;赵雪莲;张仕敏;张素贞;葛绳德;;表皮细胞培养与移植研究——表皮细胞分离技术[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6年02期
3 王旭,王甲汉,吴军,赵阳兵,赵雄飞;复合皮的制作与临床应用[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建民;;棘层松解性棘细胞瘤[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年09期
2 景稳心;;持久性棘层松解性皮病与光线性损伤的关系[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5年01期
3 刘毅;;小皮角样痣:一种新的棘层松解病[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1年03期
4 蔡林;;对常建民关于《棘层松解角化不良性表皮痣并发色素性毛表皮痣》一文不同意见的答复[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年10期
5 曹宏康;口腔上皮棘层松解瘙痒症——氯苯砜治疗有效[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78年04期
6 李伯壎;早期落叶性天疱疮中嗜伊红细胞性海绵形成[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79年04期
7 郑沛枢;;棘层松解性脂溢性角化病[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7年03期
8 赵广;;脂溢性角化病的一种棘层松解性变异[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7年06期
9 陈谦明,李秉琦,贾问炬;天疱疮基础研究新进展[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1年06期
10 常建民;;对《棘层松解角化不良性表皮痣并发色素性毛表皮痣》一文的不同意见[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雪文;吴芝英;;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病一例报告[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齐欣;;Hailey-Hailey病1例[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丁晓岚;蔡林;杜鹃;张建中;;棘层松解角化不良性表皮痣合并色素性毛表皮痣1例[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段逸群;;大疱性皮肤病及中西医治疗(提纲)[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四次学术年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诊疗新进展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7年
5 魏兵;李新军;步宏;张红英;;含有鳞状细胞癌成份的乳腺化生性癌[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牛国强;;对布鲁氏菌病的调查研究[A];2009新华杯迎国庆60周年畜牧兽医科技论文集[C];2009年
7 李金花;林星;陈爽;张庆镐;;五种结核分枝杆菌分泌性蛋白的纯化及其血清学特性的研究[A];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遗传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韩聪;张耀洲;;家蚕OCIAD2基因的原核表达及相关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9 刘霞;贾汝琳;赵金霞;栗占国;;抗突变型瓜氨酸化波形蛋白抗体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意义[A];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王维;王静;刘春红;ITALIANI,Paola;BORASCHI,Diana;马世平;瞿涤;;穿心莲内酯对小鼠巨噬细胞活化及特异性抗体应答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暨环境·免疫与肿瘤防治综合交叉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国强;[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2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免科主治医师 陈长;[N];大众卫生报;2006年
3 胥金章 黄显斌;[N];科技日报;2003年
4 王振坤;[N];家庭医生报;2007年
5 记者 张可喜;[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6 蓝琴;[N];中国妇女报;2005年
7 张立平;[N];天津日报;2004年
8 浦 汶;[N];大众科技报;2003年
9 陶锦琰;[N];中国医药报;2000年
10 记者 李天舒;[N];健康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淑华;天疱疮发病机理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2 周俊平;HAI-TMIP抗体对人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内皮细胞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3 姜大峰;单分子检测结合荧光显微术定量抗体[D];山东大学;2010年
4 陈功;神经突触前膜胞内蛋白(Munc18)抗体慢性点燃致痫大鼠及其致痫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肖非;Claudin一1抗体应用于抑制丙型肝炎感染的体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刘朝普;MG胸腺骨骼肌抗原表达及相应抗体改变的临床意义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7 杨子义;肺肿瘤放射免疫显像的应用和核素放射治疗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8 胡振林;DNA免疫激活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9 封启龙;心肌钠-钙交换体基因片段的克隆与表达和抗α重复序列抗体的制备与功能特性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10 邵建国;人胰腺癌Hedgehog信号转导途径膜蛋白受体PTCH重组蛋白的克隆、表达、多抗血清制备[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鹰;细胞因子在天疱疮棘层松解和抗体产生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2 刘玉华;鸡恒定链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抗体制备[D];安徽农业大学;2004年
3 尤海芹;氰戊菊酯免疫分析化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4 陈小锋;克伦特罗免疫分析化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5 寿佩勤;糖萜素对小鼠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5年
6 胡春艳;衣原体噬菌体Vp1蛋白的表达、提纯及杂交瘤细胞的培养[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7 凌珊珊;禽呼肠孤病毒σC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原性初步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8 田露芳;制备人源性TNF-α单克隆抗体治疗变应性鼻炎[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9 王爱华;EDS-76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10 冯媛;抗体序列结构分析系统的建立与应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I型胶原的提取及其组装和表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14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21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