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非接触式人体三维测量系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1 17:12

  本文关键词:非接触式人体三维测量系统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06年

非接触式人体三维测量系统的研究

杨云涛  

【摘要】:随着世界范围内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及光学技术等学科的飞速发展,非接触式三维测量技术也相应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于该项技术具有高分辨率、无破坏、数据获取速度快等优点而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三维形貌测量方法,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生物医学、机器视觉、工业检测、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内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非接触式人体三维测量系统的研究是根据投影栅相位法基本原理,采用具有一定特性的结构光进行照射,通过分析相位值获得被测物体的高度信息。本文的工作围绕系统软硬件的开发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研制了由投影仪、摄像头、图像采集卡、工作台等组成的三维人体测量系统的硬件装置。该系统具有非接触、高分辨率、低成本和数据采集速度快等特点。论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创新性成果如下: (1)分析了投影栅相位测量方法的原理,阐述了相位展开和高度求解的方法,对投影栅相位测量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2)针对系统标定的复杂性,提出了一套严格的标定步骤,介绍了一些较为实用的标定方法。 (3)研究了光栅图像的投影和采集的方法,并对得到的被测物体表面三维数据点进行重构显示。 (4)分析了图形拼接的原理,对被测物体三部分数据的拼接方法进行了探讨。 (5)为实现被测物体的三维立体测量,设计了工作台,实现了对物体正面、及两个侧面的测量。 (6)利用该系统对人体模特、医用假体等物体进行了三维重建和三维测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H789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7-20
  • 1.1 引言7-8
  • 1.2 人体三维测量技术发展概况8-13
  • 1.2.1 接触式测量8-10
  • 1.2.2 非接触式测量10-13
  • 1.3 非接触三维测量技术的应用13-16
  • 1.4 研究人体三维测量的意义16-18
  • 1.5 课题研究背景及预期达到的目的18
  • 1.6 课题研究内容概述18-19
  • 1.7 本章小结19-20
  • 第二章 系统测量原理20-40
  • 2.1 投影栅相位法测量原理20-26
  • 2.1.1 投影栅相位测量方法概述20-21
  • 2.1.2 投影栅相位测量方法的光学原理21-24
  • 2.1.3 投影栅相位法解相原理24-26
  • 2.2 系统标定26-29
  • 2.3 相位展开和高度求解29-30
  • 2.4 抗噪解相技术30-34
  • 2.4.1 抗噪解相技术的方法30-32
  • 2.4.2 噪声点识别32-33
  • 2.4.3 噪声点处理方法33-34
  • 2.5 图像拼接技术34-38
  • 2.5.1 图像拼接技术的方法34-35
  • 2.5.2 图像拼接技术理论35-38
  • 2.6 本章小结38-40
  • 第三章 系统设计与研制40-59
  • 3.1 系统硬件设计40-56
  • 3.1.1 工作台的研制41-42
  • 3.1.2 电机的选择及控制方式42-53
  • 3.1.2.1 控制电机的选择42-46
  • 3.1.2.2 控制电机的控制46-53
  • 3.1.3 图像采集卡的选择53-54
  • 3.1.4 CCD摄像机及镜头的选择54-56
  • 3.1.5 投影仪的选择56
  • 3.2 系统软件设计56-57
  • 3.3 本章小结57-59
  • 第四章 系统误差分析59-66
  • 4.1 投影装置的影响59
  • 4.2 成像装置的影响59-61
  • 4.3 系统标定的影响61-62
  • 4.4 光栅自身参数的影响62
  • 4.5 采集图像模块的影响62-63
  • 4.6 图像处理模块的影响63-65
  • 4.7 本章小结65-66
  • 第五章 系统实验66-69
  • 5.1 人体模特的测量66-68
  • 5.2 医用假体的测量68
  • 5.3 本章小结68-69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69-71
  • 6.1 结论69-70
  • 6.2 展望70-71
  • 参考文献71-77
  • 致谢77-78
  • 摘要78-81
  • Abstract81-82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国;丁士海;;国人髌骨的测量和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2 王宇,施榕,戴斐;人体测量指标与血糖水平的典型相关[J];中国公共卫生;2004年01期

    3 张超;陈楠;王星;陈霖;杨金柱;赵大哲;李坤成;;中国正常成人扣带回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年11期

    4 武晓冬;;针灸骨度人体测量100例研究报告[J];针刺研究;2011年01期

    5 李怡勇;夏伟;米永巍;;基于人机工程的脑外科手术辅助支架设计与制作[J];中国医学装备;2011年06期

    6 史铀;朱小平;舒斌;鞠梅;康忠淑;胡兴宇;;3192例四川地区青少年及儿童面部角度活体测量研究[J];解剖学杂志;1993年01期

    7 刘建国,丁士海;国人胸骨的测量和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8 姜雯,张凤芝,郝伟;胰腺癌患者术前营养状况分析[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2年03期

    9 张勇;陈楠;王星;卓彦;陈霖;李坤成;;标准化测量海马体积[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年09期

    10 刘兴旺;人体测量[J];日本医学介绍;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倩;郭俊杰;;激光非接触式测头的研究与应用[A];制造技术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李奕;刘少华;宋志文;刘铁湘;宋学印;;非接触式铸坯切割定尺控制系统在钢厂的应用[A];自动化技术与冶金流程节能减排——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梁霄;贾朝波;;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李伟;刘芳;李晋川;邹远文;黄学进;陈孟诗;;非接触式多功能脊柱生物力学测试仪[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张立臣;汪韬;尹飞;杨瑾;胡雅楠;;非接触式远程微小物体温度的测量[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陈强;;测宽仪在热轧的应用[A];2008全国制造业信息化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余新;童云飞;;当今几何量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A];2008年江苏省计量测试学术论文集[C];2008年

    8 郝延红;王家礼;;模拟电路红外故障诊断中的关键技术解决方法[A];第20届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治国;;MSP430非接触式IC卡阶梯水表[A];第十一届全国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孙宇;刘刚;汪姗;;基于PVDF的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应变测量技术研究[A];'2009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远霞;[N];张家界日报;2006年

    2 徐风;[N];中国质量报;2006年

    3 徐威;[N];中国贸易报;2006年

    4 徐威;[N];国际商报;2006年

    5 周报;[N];中国工业报;2008年

    6 ;[N];人民邮电;2006年

    7 ;[N];人民邮电;2007年

    8 孙艳辉 宇文雄;[N];中国航空报;2010年

    9 重庆 罗宇屏;[N];电子报;2007年

    10 郭群;[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昊;非接触式IC卡天线的集成化研究及芯片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3年

    2 李泽松;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水下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陈文飞;基于服装合体性的女性人体体型研究[D];东华大学;2001年

    4 张玉贵;烟气轮机叶片振动的非接触式在线监测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陆建钢;高分辨率显示特性的分析与测量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于江林;滚动轴承故障的非接触声学检测信号特性及重构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7 王明宇;低功耗双界面CPU智能卡芯片的研究与设计[D];复旦大学;2011年

    8 孙运达;多视点非接触式人体运动捕捉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9 郭占社;基于微机械工艺的电磁型平面微电机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3年

    10 程养春;发电机定子绝缘局部放电非接触式在线监测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云涛;非接触式人体三维测量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王玉秀;非接触式人体测量系统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3年

    3 赵静秒;非接触式人体测量系统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4年

    4 赵伟;深海非接触式双向信号传输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宋海鹰;基于光电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高温熔体非接触式测温系统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6 马海燕;非接触式IC卡技术研究及防冲突系统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7 牛钊;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城市公共交通非接触式IC卡收费系统的研究及实现[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8 安慰东;提高随钻系统中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效率的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0年

    9 徐晓刚;电网非接触式过电压监测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黄冕;射频识别系统阅读器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非接触式人体三维测量系统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0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50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9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