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和接枝对纤维桩粘结强度和机械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06 04:48
由于纤维桩具有与牙本质相近的弹性模量、良好的美学效果、稳定的化学性能,使得纤维桩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粘结强度不足是纤维桩修复失败最常见的原因。表面处理是增加纤维桩粘结强度的有效方法。低温等离子体的表面处理和表面接枝改性作用都有可能增加纤维桩与树脂水门汀的化学粘结强度。因此,本研究将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和接枝改性技术应用于纤维桩修复领域,探讨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对纤维桩粘结强度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实验一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和接枝对纤维桩粘结强度的影响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和接枝作用对纤维桩粘结强度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将64支玻璃纤维桩根据不同表面处理方法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无处理组、氦气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组、氦气等离子体有氧液相接枝组和氦气等离子体同步接枝组组。每组16支纤维桩再根据表面处理后在空气中放置的时间不同分为4个亚组,分别是0h组、1h组、6组和12h组,使用自粘结桩核树脂水门汀进行粘结,测试微推出粘结强度并观察其断裂模式。结果: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方法和表面处理后纤维桩在空气中的放置时间这两个影响因素对纤维桩粘结强度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纤维桩的微推出粘结强度(不同表面处理*不同放置时间)
同步接枝组 0h、1h、6h、12h 断裂模式图 2.2 微推出试件的断裂模式(不同表面处理*不同放置时间)2.3 讨论等离子体的概念出现于 1929 年,Tonks L[28]将其定义为部分或全部电离的气体物质,含有分子、原子、离子激发态和亚稳态,由于电子、正离子与负离子的含量大致相等,因此也被称为物质的第四态[21]。相对于 108-109K 高温条件下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低温等离子体可以在常温下产生[30]。低温等离子体对高分子材料表面的反应包括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低温等离子体接枝和低温等离子体聚合三类。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作用可以通过反应性等离子体和非反应性等离子体来实现[30]。反应性等离子体可以参与材料表面的化学反应,含氧等离子体是这一类的代表,通过在材料表面引入含氧基团来增加化学结合作用;而非反应性等离子体一般不参与材料表面的化学反应,以惰性等离子体为代表,只是将电离气体产生的能量传递至材料表面,使材料表面的化学键发生断裂,形成自由基,同时自由基之间又相互反应形成极薄的表面交
不同表面处理纤维桩表面SEM图像(70×,200×,500×,100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r等离子体改性PTFE膜接枝丙烯酸研究[J]. 刘小冲,易佳婷,王琛.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06(04)
[2]等离子体表面技术和在有机材料改性应用中的新进展[J]. 杨超,邱高.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1(06)
博士论文
[1]化学偶联剂对瓷及纤维桩粘结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D]. 王迎捷.第四军医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00750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纤维桩的微推出粘结强度(不同表面处理*不同放置时间)
同步接枝组 0h、1h、6h、12h 断裂模式图 2.2 微推出试件的断裂模式(不同表面处理*不同放置时间)2.3 讨论等离子体的概念出现于 1929 年,Tonks L[28]将其定义为部分或全部电离的气体物质,含有分子、原子、离子激发态和亚稳态,由于电子、正离子与负离子的含量大致相等,因此也被称为物质的第四态[21]。相对于 108-109K 高温条件下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低温等离子体可以在常温下产生[30]。低温等离子体对高分子材料表面的反应包括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低温等离子体接枝和低温等离子体聚合三类。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作用可以通过反应性等离子体和非反应性等离子体来实现[30]。反应性等离子体可以参与材料表面的化学反应,含氧等离子体是这一类的代表,通过在材料表面引入含氧基团来增加化学结合作用;而非反应性等离子体一般不参与材料表面的化学反应,以惰性等离子体为代表,只是将电离气体产生的能量传递至材料表面,使材料表面的化学键发生断裂,形成自由基,同时自由基之间又相互反应形成极薄的表面交
不同表面处理纤维桩表面SEM图像(70×,200×,500×,100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r等离子体改性PTFE膜接枝丙烯酸研究[J]. 刘小冲,易佳婷,王琛.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06(04)
[2]等离子体表面技术和在有机材料改性应用中的新进展[J]. 杨超,邱高.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1(06)
博士论文
[1]化学偶联剂对瓷及纤维桩粘结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D]. 王迎捷.第四军医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007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900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