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可穿戴式睡眠监护设备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7 14:01

  本文关键词:可穿戴式睡眠监护设备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睡眠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长期睡眠障碍会降低机体免疫力,诱发各种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多导脑电睡眠监护是评价整晚睡眠质量的金标准,也是治疗睡眠疾病的首要步骤。然而这种方法专业性强、操作复杂,难以应用于日常家庭睡眠监护。本论文提出了基于多生理参数的睡眠监护方法,涉及睡眠分期和睡眠呼吸暂停事件检测两个方面,为日后研发应用于日常家庭监护的可穿戴式睡眠监护设备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实现一种基于单导联脑电信号的睡眠分期算法设计。首先,对MIT-BIH睡眠数据库各例患者数据的脑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然后,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选取16个有效特征。最后,采用分步的线性距离判别方法进行分类,平均准确率为81.7%。2.提出一种基于心率变异性的睡眠分期方法。首先,通过离散小波变换分析和去趋势波动分析提取心率变异性信号的两组特征。之后,对去趋势波动分析特征组进行统计分析,验证其在睡眠各个阶段的显著性及可行性。最后,结合两组特征并通过支持向量机完成睡眠分期的分类,准确率为61.2%。3.提出一种抗运动干扰的血氧饱和度优化算法。算法主要包括去趋势分析、快速傅里叶变换以及后处理分析三个步骤。去趋势分析将脉搏波信号的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分离,并计算直流分量比值。然后,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提取交流分量比值。最后,通过直流分量比值与交流分量比值进一步计算血氧饱和度值,并进行后处理分析。运动实验表明,本算法在准确度和稳定性上均优于传统方法。4.实现一种基于血氧饱和度的睡眠呼吸暂停事件实时检测算法。首先,通过呼吸信号对MIT-BIH睡眠数据库的各个睡眠呼吸暂停事件起止时刻进行人工标记。然后,根据每5秒的血氧饱和度信号的斜率特征对可能发生呼吸暂停事件的片段进行标记预警。最后,结合血氧标准差阈值特征,完成对每个睡眠呼吸暂停事件的实时检测。最终平均准确度在90%以上,延迟时间在20秒以内。5.分析了睡眠呼吸暂停过程中脑电信号的变化趋势。采用事件相关电位分析和事件相关(去)同步分析,完成对睡眠呼吸暂停事件脑电片段和正常脑电片段的处理,通过归一化标准差分析和三倍归一化标准差分析标记异常脑电时间点。结果表明,脑电信号在发生睡眠呼吸暂停事件之前就发生了变化,且各个频段脑电变化具有一定顺序。本文完成了基于脑电和心率变异性的睡眠分期和基于血氧饱和度和脑电的睡眠呼吸暂停事件检测及相关研究,在算法计算量和结果性能方面满足可穿戴式设备的技术要求,为日常家庭睡眠监护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睡眠分期 睡眠呼吸暂停 脑电 心率变异性 血氧饱和度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197.3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0
  • 1.1 研究背景10-14
  • 1.2 可穿戴式睡眠监护设备所面临的问题和研究现状14-18
  • 1.2.1 睡眠分期研究问题与现状14-15
  • 1.2.2 运动状态下血氧饱和度检测算法问题与现状15-16
  • 1.2.3 睡眠呼吸暂停研究问题与现状16-18
  • 1.3 论文结构安排与研究内容18-20
  • 第2章 基于脑电和心率变异性的睡眠分期研究20-42
  • 2.1 基于脑电的睡眠分期研究20-27
  • 2.1.1 睡眠数据库介绍20-21
  • 2.1.2 脑电特征提取21-23
  • 2.1.3 特征筛选与分类23-25
  • 2.1.4 结果及分析25-27
  • 2.2 基于心率变异性的睡眠分期研究27-39
  • 2.2.1 心率变异性信号预处理28-29
  • 2.2.2 心率变异性信号特征提取29-33
  • 2.2.3 去趋势波动分析特征组统计分析33-38
  • 2.2.4 特征分类及结果38-39
  • 2.3 本章小结39-42
  • 第3章 抗运动干扰血氧饱和度算法研究42-54
  • 3.1 血氧饱和度及其运动伪迹的消除方法42-45
  • 3.1.1 血氧饱和度基本概念42-43
  • 3.1.2 血氧饱和度运动伪迹的消除方法43-45
  • 3.2 抗运动干扰血氧饱和度检测算法研究45-52
  • 3.2.1 抗运动干扰血氧饱和度检测算法基本理论45-46
  • 3.2.2 实验与结果46-48
  • 3.2.3 分析与讨论48-52
  • 3.3 本章小结52-54
  • 第4章 基于血氧饱和度和脑电的睡眠呼吸暂停事件检测研究54-74
  • 4.1 基于血氧饱和度的睡眠呼吸暂停事件检测方法54-61
  • 4.1.1 人工标记55-57
  • 4.1.2 算法设计57-58
  • 4.1.3 参数选择58-60
  • 4.1.4 结果与分析60-61
  • 4.2 基于脑电的睡眠呼吸暂停事件检测研究61-72
  • 4.2.1 数据与方法62-65
  • 4.2.2 结果与分析65-71
  • 4.2.3 结论71-72
  • 4.3 本章小结72-74
  • 总结与展望74-78
  • 参考文献78-86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6-88
  • 致谢88-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夜间睡眠呼吸暂停感知机器人[J];企业技术开发;2012年01期

2 慈书平,高贤铭;睡眠呼吸暂停医疗装置治疗的进展[J];医疗装备;1998年03期

3 Holden;;睡眠让生活更美好[J];航空港;2008年06期

4 胡良冈,龚永生;袖珍式睡眠呼吸暂停监测仪[J];医疗卫生装备;1995年03期

5 崔丽;徐先荣;王铃;王露今;付兆君;;飞行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引发事故征象2例[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淑琴;黄朝阳;李宁;丁岩;王玉平;贾建平;;特发性颅内压增高与睡眠呼吸暂停[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孙江;慈书平;;减肥治疗对睡眠呼吸暂停的影响[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著汇编[C];2001年

3 孙书臣;;临床上几种需要鉴别的睡眠呼吸暂停[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赵莹莹;许彦臣;孙书臣;;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的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5 董丽霞;陈宝元;曹洁;冯靖;郭美南;王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睡眠时相关呼吸驱动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睡眠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韩芳;;基因,呼吸调控与睡眠呼吸暂停[A];全国睡眠呼吸障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靖猛;孙书臣;;复杂性睡眠呼吸暂停——一种难治性的睡眠呼吸暂停[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李静宜;吴艳雯;;有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认知度10年对比调查[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王彦;;睡眠呼吸暂停的护理文献计量学分析[A];2008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韩芳;;睡眠呼吸暂停与呼吸调节功能异常[A];2006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知识更新讲座[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颖;睡眠呼吸暂停可引发多种疾病[N];科技日报;2007年

2 周婷玉;打鼾是受睡眠呼吸暂停“侵袭”的征兆[N];医药经济报;2007年

3 陕西省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主任医师 魏开敏;睡眠呼吸暂停四大危害[N];大众卫生报;2013年

4 北京阜外肺血管诊治中心 供稿;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大[N];保健时报;2007年

5 刘锡潼;瑞思迈扎根中国向“打鼾”开战[N];北京商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邓晓洪;睡眠呼吸暂停 37岁的好医生走了[N];成都日报;2007年

7 周建华;打鼾警惕睡眠呼吸暂停[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8 马辉;睡眠呼吸暂停的分类[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9 通讯员 易明 宁习源;摆脱睡眠呼吸暂停的危害[N];家庭医生报;2009年

10 湖南省人民医院副主任护师 刘小白;治疗睡眠呼吸暂停 首选呼吸机[N];大众卫生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良平;睡眠呼吸暂停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吴海云;心房超速起搏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3 王菁;TASK-1在SD大鼠呼吸中枢的表达及其与睡眠呼吸暂停现象之间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4 王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一期多平面手术治疗与血清标记物变化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5 赵智慧;睡眠呼吸暂停及其干预治疗对心力衰竭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6 罗勤;睡眠呼吸暂停对心力衰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复超;睡眠呼吸暂停模式慢性间歇低氧致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闫佳运;可穿戴式睡眠监护设备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3 朱慧儿;体表膈肌肌电在诊断睡眠呼吸暂停中的作用[D];广州医学院;2010年

4 孙泽丽;肺容积的改变对睡眠呼吸暂停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1年

5 张骁;生物雷达监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6 张娜娜;睡眠呼吸暂停进程中自主神经功能活动的变化趋势[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7 张婵娟;睡眠呼吸暂停间歇性低氧对体外原代培养皮质神经元活性及凋亡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8 徐昕;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6年

9 金星亮;便携式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监测仪的研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刘攀;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可穿戴式睡眠监护设备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05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905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5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