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基聚甲基丙烯酸甘油酯季铵盐的合成及其作为基因载体的性能和抗菌活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胺基聚甲基丙烯酸甘油酯季铵盐的合成及其作为基因载体的性能和抗菌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支化和超支化大分子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比较固定的结构以及多价态组分比例较高,使得这些具有纳米尺寸的材料有望作为非病毒载体。 线性和八臂胺基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OHMAs)由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与异丙胺(MEA),二乙胺(DEA),二正丙胺(DPA)通过开环反应生成。对其所含的叔胺用碘甲烷通过季铵化反应进行修饰,生成季铵盐,简称QPGMAs,QPGMA与pDNA(质粒)在不同的N/P摩尔比例条件下形成纳米粒子。此外,异丙胺修饰的八臂PGMA与pDNA形成的纳米粒子作为阳性对照。扫描电镜显示QPGMA/pDNA复合物呈球形,动态光散射测出其粒径比S8-MEA/pDNA要更小,同时,凝胶电泳阻滞实验与EB置换实验显示QPGMA/pDNA可以在更低的N/P有条件下压缩DNA,用Huh-7cells做体外实验发现:与S8-MEA/pDNA复合物相比,QPGMA/pDNA复合物细胞毒性低和转染效率高。细胞摄取实验结果显示QPGMA可以提高DNA的摄取,尽管QPGMA/pDNA在溶酶体中的逃逸效率略低于S8-MEA/pDNA,但是,总的来说,将胺基PGOHMA季铵化形成的季铵盐可以作为有效地基因传递载体。 采用核磁、红外、GPC、热重以及溶解度测试对QPGMAs的物化性质及结构进行表征,胺基PGOHMA的胺基取代率由元素分析结果计算所得,季铵盐的季铵化度(DQ)由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测得,根据溶解度结果所得,S8-MEA是唯一的一种水的胺基PHOHMA,因此,用它作为QPGMA的抗菌对照。这些PGMA衍生物的抗菌活性是通过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抑菌率(BIR)来衡量的,测试菌种为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结果显示,QPGMAs比S8-MEA的抗菌活性强,且在弱碱性条件下,随着DQ的增加,抗菌活性增强,此外,,研究发现化学结构与pH都会影响抗菌活性。
【关键词】:阳离子聚合物 胺基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季铵化 基因载体 抗菌活性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O633.2;R318.0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1.1 基因治疗概述11
- 1.2 非病毒基因载体-物理方法11-12
- 1.2.1 注射裸 DNA11
- 1.2.2 电穿孔(Electroporation)11-12
- 1.2.3 基因枪(Gene gun)12
- 1.2.4 超声介导法(Ultrasound)12
- 1.3 非病毒载体-化学方法12-15
- 1.3.1 脂质体12-13
- 1.3.2 聚 L-赖氨酸(PLL)13
- 1.3.3 聚乙烯亚胺(PEI)13-14
- 1.3.4 树状高分子14
- 1.3.5 壳聚糖14
- 1.3.6 阳离子聚合物基因载体功能化修饰14-15
- 1.4 高分子抗菌材料15-18
- 1.4.1 含氮季铵盐高分子15-16
- 1.4.2 含胍类高分子16
- 1.4.3 卤代胺类高分子16-17
- 1.4.4 含磷酸基和苯磺酸基高分子17
- 1.4.5 化学改性的抗菌高分子17
- 1.4.6 含有机抗菌组分的高分子17-18
- 1.5 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18-20
- 第二章 胺基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及其季铵盐的合成20-27
-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20-21
- 2.1.1 实验仪器与主要设备20
- 2.1.2 材料与试剂20-21
- 2.2 胺基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及其季铵盐的合成与表征21-23
- 2.2.1 胺基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及其季铵盐的合成21-23
- 2.2.2 产物的表征23
- 2.2.3 胺基含量的测定23
- 2.3 结果与讨论23-26
- 2.4 结论26-27
- 第三章 胺基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季铵盐作为基因载体性能的研究27-39
-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27-28
- 3.1.1 实验仪器与主要设备27
- 3.1.2 材料与主要试剂27-28
- 3.2 质粒 PEGFP-N1 的准备28-29
- 3.2.1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28
- 3.2.2 质粒 PEGFP-N1 的转化28-29
- 3.2.3 质粒 PEGFP-N1 的扩增、提取与鉴定29
- 3.2.4 质粒 DNA 浓度的测定29
- 3.3 高分子与质粒 DNA 复合物的制备29
- 3.4 复合物的表征29-31
- 3.4.1 动态光散射(DLS)30
- 3.4.2 溴化乙锭(EB)置换实验30
- 3.4.3 凝胶电泳阻滞实验30
- 3.4.4 扫描电镜(SEM)30
- 3.4.5 细胞毒性试验30-31
- 3.4.6 体外转染实验31
- 3.4.7 流式细胞仪分析31
- 3.4.8 细胞摄取实验31
- 3.5 结果与讨论31-38
- 3.5.1 粒径与电势31-33
- 3.5.2 溴化乙锭置换实验33
- 3.5.3 扫描电镜33-34
- 3.5.4 琼脂糖凝胶电泳阻滞实验34
- 3.5.5 复合物的细胞毒性实验与转染实验34-36
- 3.5.6 细胞摄取实验36-37
- 3.5.7 CLSM 和溶酶体逃逸效率37-38
- 3.6 结论38-39
- 第四章 胺基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季铵盐抗菌性能的研究39-48
- 4.1 实验仪器与试剂39-40
- 4.1.1 实验仪器与主要设备39
- 4.1.2 材料与试剂39-40
- 4.2 产物的表征40
- 4.3 胺基 PGOHMA 与 QPGMA 溶解度测试40
- 4.4 热重分析(TGA)40
- 4.5 抗菌活性的研究40-41
- 4.5.1 细菌的形态和细胞结构40
- 4.5.2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化学结构和组成40
- 4.5.3 培养基的配制40-41
- 4.5.4 抑菌环实验41
- 4.5.5 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41
- 4.5.6 抑菌率的测定41
- 4.6 结果与讨论41-47
- 4.6.1 胺基 PGOHMA 与 QPGMA 溶解度测试44
- 4.6.2 热重分析(TGA)44-45
- 4.6.3 抑菌环实验45
- 4.6.4 最低抑菌浓度和抑菌率45-47
- 4.7 结论47-48
- 第五章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9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59-60
- 致谢60-6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立宁;微生物在生物脱氮过程中的作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5年04期
2 王飞宇;洪剑明;靖德兵;阮晶晶;姜冰冰;;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污水净化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3 欧红香;闫永胜;毛艳丽;朱红力;依成武;;1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4 王晖文;韩会玲;;人工湿地污水净化处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5 刘树根;朱南文;;污泥高温好氧消化微生物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6 付丽丽;;微生物对污水的生物处理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7 江军山;张鑫;;产抗菌活性物质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8 李洪枚;;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氧化17β-雌二醇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3期
9 朱灵峰;张召跃;王海燕;张乐;雷书凤;周岳溪;王业耀;;真菌传统分离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10 孟泽婧;李玉成;吴涓;王宁;;巢湖蓝藻衰亡过程中颜色及形态变化的室内模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欢;刘伟伟;王秀菊;刘士清;李建昌;张无敌;;不同阴离子在生物质发酵产氢中的作用研究[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刘涛;;浅谈微生物絮凝剂(MBF)物质组成和应用[A];河南省冶金行业低碳冶金与节能减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郑敏;吴佳卿;许乐;殷骏;;氮掺杂ZnO纳米晶表面改性及其抗菌性、紫外防护性研究[A];“力恒杯”第11届功能性纺织品、纳米技术应用及低碳纺织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黄海鹏;;烟气生物脱硫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5 于江;郭萍;田云龙;蒋细良;朱昌雄;;沙化退化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和趋势[A];第五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梁孝锡;郝斌;李良超;陈柯宇;周琴;;Cu_xZn_(1-x)O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4分册)[C];2010年
7 昌艳萍;阚振荣;李艳芹;闫蕾蕾;李春青;;禽类粪便无害化处理在预防禽流感中的作用[A];第十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全国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研究与产业化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贺启环;;微电解技术在电镀综合废水处理中的应用[A];二氧化氯研究与应用--2010二氧化氯与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艳华;马学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性状与微生物关系浅析[A];《河北环境科学》-华北五省市环境科学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吴旭辉;李铁民;张玲;;垃圾渗滤液高效复合降解菌的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兵;固定化微生物净化低浓度SO_2烟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刘畅;超声预处理组合技术改善污水污泥厌氧消化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伟;自然风速场下微生物气溶胶的室内外扩散与风险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赵慧明;泥沙颗粒生长生物膜后基本物理性质的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5 池勇志;微波结合碱解预处理改善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效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胡星;强静磁场对细菌的生物效应及其对偶氮染料降解的强化机制[D];上海大学;2011年
7 姚协丰;庐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六种不同类型土壤细菌多样性、青枯病生防细菌筛选及降解二氯苯胺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8 王冬波;SBR单级好氧生物除磷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刘国华;己内酰胺废水的生物脱氮技术及水资源综合利用[D];东华大学;2011年
10 刘宏远;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系统的仿真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岩岩;烟道气微生物脱硫反应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薛梅;潍坊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彭冉;抗铅联合苯酚降解多功能菌的构建[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4 沈一村;生物膜法对淋浴废水中表面活性剂和氨氮去除效果试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5 赵晓宁;重金属离子对好氧活性污泥活性影响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徐文兵;青岛近海地区生物气溶胶季节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巩元娇;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含油污水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焦媛媛;海洋微藻快速生长及油脂富集技术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宋妮;好氧厌氧多级串联潜流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艺优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李春惠;水基金属切削液的生物稳定性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胺基聚甲基丙烯酸甘油酯季铵盐的合成及其作为基因载体的性能和抗菌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98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19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