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P复合蚕丝人工韧带重建兔前交叉韧带的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PRP复合蚕丝人工韧带重建兔前交叉韧带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 研究蚕丝人工韧带重建兔的前交叉韧带后,植入物在兔子膝关节腔内的转归;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对蚕丝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后早期微血管形成和生物力学性能改变的影响。 方法 3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切除双侧前交叉韧带,每兔随机一侧植入经PRP处理的蚕丝人工韧带复合物重建前交叉韧带作为PRP组(共32膝),另一侧植入经等量生理盐水处理的蚕丝人工韧带作为NS组(共32膝),另取4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仅切开双侧膝关节囊不做任何处理后缝合作为ACL组(共8膝)。分别于术后4、8、16、24周行血管灌注法和HE、Masson染色方法观察,测量新生血管面积和成纤维细胞数量,并截取双侧膝关节股骨-移植物-胫骨复合物做生物力学测试。 结果 手术后蚕丝韧带逐渐被胶原纤维覆盖,新生血管和新生细胞逐渐长入,到手术后24周移植物已形成类似于正常前交叉韧带外形,新生细胞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沿胶原纤维受力方向排列。术后4、8、16周PRP组新生血管面积和成纤维细胞数目均高于NS组(P0.05),各组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为507±22、1214±84、619±23和402±27、823±38、521±30,两组间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且PRP组在在新血管形成的时间、血管形成数量及血管长入肌腱的深度方面均优于NS组。各组新生细胞数目分别为261.25±12.42、386.50±36.57、276.50±34.07和198.25±6.55、304.25±52.64、206.00±16.08,两组间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24周时,PRP组和NS组新生血管面积和成纤维细胞数目分别为为330±22、309±32和186.25±21.93、175.00±13.69,,新生血管面积和成纤维细胞数目比较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正常前交叉韧带比较,PRP组和NS组新生血管面积和成纤维细胞数目都接近正常前交叉韧带,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6、24周PRP组移植物最大张力负荷明显高于NS组(P0.05),各时间点两组移植物最大张力负荷分别为99.93±7.45N、90.64±5.37N、49.25±2.89N、49.40±1.84N和83.32±6.14N、53.77±9.24N、18.63±2.09N、13.53±1.65N,两组见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间点PRP组和NS组移植物最大张力负荷都随时间逐渐降低,NS组下降更加明显,PRP组移植物的抗拉强度在16周以后基本保持不变。 结论 1、蚕丝人工韧带重建兔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后,蚕丝人工韧带在兔子膝关节腔内能够转化为类似兔子自身前交叉韧带的组织。 2、富含血小板血浆能够促进植入膝关节腔内的蚕丝人工韧带早期的新生血管形成和向正常前交叉韧带转化的过程。 3、富含血小板血浆能够明显改善新生韧带组织的生物力学的损失,加速移植物的重建。
【关键词】:蚕丝 前交叉韧带 重建 富血小板血浆 组织学观察
【学位授予单位】:泰山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18.17;R687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符号说明8-9
- 前言9-13
- 材料和方法13-20
- 1、蚕丝韧带支架的设计及性能测试13-14
- 2、实验动物及分组14
- 3、实验所需主要试剂、溶液及其配制14-15
- 4、富血小板血浆的制备及蚕丝人工韧带的预处理15-16
- 5、手术用品及实验仪器16-17
- 6、蚕丝人工韧带重建兔前交叉韧带17
- 7、观察指标17-19
- 8、生物力学测试19
- 9、统计学分析方法19-20
- 结果20-26
- 1、蚕丝人工韧带拉力机械性能实验20
- 2、血小板含量20
- 3、移植物大体观察20-21
- 4、组织学观察21-22
- 5、移植物新生血管密度和新生成纤维细胞数量22-24
- 6、生物力学分析24-26
- 讨论26-37
- 1、蚕丝构建韧带组织工程支架26-30
- 2、PRP 促进移植物再血管化30-37
- 结论37-38
- 附录38-44
- 参考文献44-48
- 综述48-57
- 参考文献53-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游 ,孙材江 ,王万春 ,张薇 ,李菊元;膝关节镜下自体髌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探讨[J];中国内镜杂志;2002年07期
2 徐卿荣,朱振安;负荷条件下前交叉韧带的股骨重建位置[J];临床骨科杂志;2004年02期
3 闵红巍,王岩,屈艳萍;关节镜下采用自体髌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年06期
4 袁锋;赵金忠;皇甫小桥;何耀华;王建华;朱越;彭晓春;;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的生物力学转归[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33期
5 石俊俊;纪斌平;;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与单束重建术对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6 范华强;黄长明;;前交叉韧带等长点定位方法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颈腰痛杂志;2009年05期
7 李彬;白伦浩;傅永慧;王广斌;贺明;王佳时;;前交叉韧带单束断裂12例治疗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年07期
8 万超;郝智秀;温诗铸;;前交叉韧带力学特性差异对膝关节有限元仿真结果的影响[J];医用生物力学;2012年04期
9 白朝晖;章莹;;前交叉韧带移植物和对侧前交叉韧带的存活率:至少15年的随访研究[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2年06期
10 严广斌;;前交叉韧带[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刘华;凌晶;章云峰;何志勇;章军辉;狄正林;冯建翔;;前交叉韧带部分重建早期临床疗效观察[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马一鸣;李坚;许海波;陶勇;阎亮;刘国强;朱建华;杨峰;;节镜下解剖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应用[A];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30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刘洪亮;许树柴;李敏龙;;未成年人前交叉韧带体部完全断裂的修复方法[A];第二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骨伤科学术年会、第十九届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4 姜鑫;张益民;郭永智;孙延山;王军;刘建永;;前交叉韧带上止点撕脱镜下缝合术的研究[A];第二届华东地区骨科学术大会暨山东省第九次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傅宏;马海涛;毕大卫;刘道君;胡钢锋;翟利锋;朱元;;经损伤韧带包膜内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损伤[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林默涵;方迪培;容树恒;陈启明;;对双束前交叉韧带修复手术后回复多余的胫骨转动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葛杰;周谋望;;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原则[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 危立军;罗军;易观俊;王鹏;黄明;王灵海;;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韧带个性化解剖位重建前交叉韧带[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欧阳云飞;丁晶;杨军;金涛;陈斌;;前交叉韧带不完全性损伤诊断与治疗方法的探讨[A];第20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1年
10 唐华;卢波;吴林;陈思历;昝中学;;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2009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山东临沂 赵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的几点注意[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2 南昌大学第四医院 孙贵才 (副教授);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N];家庭医生报;2008年
3 汤河子;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N];中国医药报;2002年
4 杨振岭 魏妍平;关节镜———重建膝部韧带[N];健康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宇晟;后交叉韧带断裂对前交叉韧带影响的生物力学和组织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谢静;损伤的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中的赖氨酰氧化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3 刘畅;同种异体皮质骨横穿钉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4 肖文峰;前交叉韧带分束及其断裂对外侧胫骨平台影响的力学和组织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熠;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的诊断和治疗[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2 王雪晖;前交叉韧带粘弹性特性的实验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石俊俊;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与单束重建术早期临床疗效的比较[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4 操石磊;皮肤成纤维细胞修复原位冻融前交叉韧带的可行性相关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5 李志超;保留残端纤维与剩余束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6 冯大源;部分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的临床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杨天龙;关节镜下治疗前交叉韧带部分断裂的临床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薛静;膝骨关节炎前交叉韧带Ⅰ、Ⅲ型胶原纤维定量分析及组织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9 潘政军;聚乙烯醇—胶原聚合物构建组织工程前交叉韧带的初步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10 李文凯;关节镜下解剖位与传统过顶位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的近期疗效对比[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PRP复合蚕丝人工韧带重建兔前交叉韧带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6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46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