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室重建装置研发及临床应用进展
发布时间:2022-01-08 19:00
左室重建术可减少心室容积,重建心室几何结构,从而治疗心力衰竭。该文回顾了左室重建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微创杂交左室重建术、微创左室减容术、经皮左室重建术以及注射生物材料等技术。
【文章来源】: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0,47(02)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Coapsys装置示意图
一项纳入51例接受Revivent患者和20例接受Revivent-TC患者的研究显示,术后30d内死亡率为5.6%,经过1年随访,患者LVESVI和LVEDVI分别由基线时的70.9 mL/m2和102.3mL/m2下降至49.7mL/m2和74.2mL/m2(P均<0.001),LVEF、6min步行试验(6MWT)及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均显著改善[13]。Revivent-TC是左室重建治疗中的重要里程碑,它完成了从传统外科向微创介入治疗的转化,已获准在欧洲上市。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单臂研究入选了89例AMI后左室扩张的心衰患者,其中86例患者完成Revivent-TC治疗;院内死亡4例,其中3例为手术相关,总体1年生存率为90.6%,术后1年随访,患者LVEF较术前改善[(29.8±8)%对(34±9)%,P均<0.005)],LVESVI、LVEDVI均显著下降;患者心功能分级、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以及6MWT均显著改善[14]。该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未设置对照组,为进一步验证该装置的有效性,一项用于比较在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Revivent-TC是否对治疗效果有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正在进行中。2.3 经皮左室重建术
经皮左室重建术采用的左室隔离装置由镍钛金属骨架、聚四氟乙烯膜以及底座构成,形状类似降落伞。通过输送系统将折叠的左室隔离装置送入左室心尖部,并用球囊扩张器扩张,使其支撑于心室壁,伞面将心室隔离为功能活动区域与无功能静止心腔,消除室壁瘤区域的逆向运动,提高心室机械效率,降低心室容积,减小室壁应力(见图3)。Cardiokinetix公司研发的左室隔离装置PARACHUT首次人体试验于2005年在美国和欧洲同时开展。该研究共入选39例室壁瘤患者,随访1年的结果显示患者LVEDVI及LVESVI较基线显著下降,随访3年时患者LVEDVI较基线显著下降,但LVESVI与基线无统计学差异,且患者LVEF较基线有所下降[15-1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发生的影响因素[J]. 冯硕,张瑞岩.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9(05)
[2]左心室重建术的发展过程[J]. 朱天宇,张瑞岩.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6(03)
本文编号:3577104
【文章来源】: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0,47(02)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Coapsys装置示意图
一项纳入51例接受Revivent患者和20例接受Revivent-TC患者的研究显示,术后30d内死亡率为5.6%,经过1年随访,患者LVESVI和LVEDVI分别由基线时的70.9 mL/m2和102.3mL/m2下降至49.7mL/m2和74.2mL/m2(P均<0.001),LVEF、6min步行试验(6MWT)及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均显著改善[13]。Revivent-TC是左室重建治疗中的重要里程碑,它完成了从传统外科向微创介入治疗的转化,已获准在欧洲上市。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单臂研究入选了89例AMI后左室扩张的心衰患者,其中86例患者完成Revivent-TC治疗;院内死亡4例,其中3例为手术相关,总体1年生存率为90.6%,术后1年随访,患者LVEF较术前改善[(29.8±8)%对(34±9)%,P均<0.005)],LVESVI、LVEDVI均显著下降;患者心功能分级、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以及6MWT均显著改善[14]。该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未设置对照组,为进一步验证该装置的有效性,一项用于比较在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Revivent-TC是否对治疗效果有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正在进行中。2.3 经皮左室重建术
经皮左室重建术采用的左室隔离装置由镍钛金属骨架、聚四氟乙烯膜以及底座构成,形状类似降落伞。通过输送系统将折叠的左室隔离装置送入左室心尖部,并用球囊扩张器扩张,使其支撑于心室壁,伞面将心室隔离为功能活动区域与无功能静止心腔,消除室壁瘤区域的逆向运动,提高心室机械效率,降低心室容积,减小室壁应力(见图3)。Cardiokinetix公司研发的左室隔离装置PARACHUT首次人体试验于2005年在美国和欧洲同时开展。该研究共入选39例室壁瘤患者,随访1年的结果显示患者LVEDVI及LVESVI较基线显著下降,随访3年时患者LVEDVI较基线显著下降,但LVESVI与基线无统计学差异,且患者LVEF较基线有所下降[15-1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发生的影响因素[J]. 冯硕,张瑞岩.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9(05)
[2]左心室重建术的发展过程[J]. 朱天宇,张瑞岩.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6(03)
本文编号:35771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577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