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PEG-PLA载药缓释微球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3 09:00
本文关键词:PLA-PEG-PLA载药缓释微球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聚乳酸(PLA)是一种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同时具有低免疫性,低毒性和较好的机械强度,已被FDA批准用于骨科固定、医用手术缝合线及埋植等。聚乳酸在多肽、蛋白质、疫苗、抗肿瘤、骨缺损修复等药物载体方面也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由于PLA官能团单一,疏水性较强,降解时间过长,使得它在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仍受到一定限制。聚乙二醇(PEG)既溶于水又溶于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两亲性和生物相容性。因此经聚乙二醇改性的PLA,在亲水性和降解速率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在药物缓释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因为经聚乙二醇改性的聚乳酸在药物缓释方面的上述优点,本文以此聚合物为基质,制备了高血压药物尼群地平的缓释注射型微球,并表征了微球的药物释放方式。本论文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研究和讨论: 首先,对聚乳酸的聚合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聚乳酸聚合时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丙交酯纯度和反应真空度的研究,得出了各反应条件与PLA分子量大小的关系。另外通过对反应中间体丙交酯和反应最终产物聚乳酸的红外光谱表征,验证了所得产物的结构为所预期的结构。 其次,使用聚乙二醇与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了PLA-PEG-PLA三嵌段共聚物并对其结构和生物相容性进行了表征。红外、核磁共振图谱说明本文合成的共聚物具有如其分子式所示的嵌段共聚结构。溶血实验证明这种材料的溶血率为1.99%,符合生物材料的要求,上述实验验证了所制备的PLA-PEG-PLA缓释材
【关键词】:聚乳酸 微球 嵌段共聚物 尼群地平 缓释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R318.0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前言(文献综述)9-25
- 1.1 控释微球系统的发展现况9-11
- 1.1.1 用于控制释放体系的高分于材料和释放体系的分类9-10
- 1.1.2 控释微球系统的发展现况10-11
- 1.2 PLA/PLGA载药微球的研究进展11-21
- 1.2.1 PLA/PLGA微球系统在药物释放方面的应用11-14
- 1.2.2 PLA/PLGA载药微球装置的制备方法14-17
- 1.2.3 PLA/PLGA微球的降解机制17-19
- 1.2.4 PLA/PLGA微球的生物相容性19-21
- 1.3 PEG修饰的聚乳酸类药物释放系统的研究进展21-24
- 1.3.1 PLA—PEG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面的应用22
- 1.3.2 PLA—PEG在缓释制剂方面的应用22-23
- 1.3.3 PLA—PEG在靶向释药方面的应用23-24
- 1.4 本文设想24-25
- 第二章 聚乳酸的合成和表征25-34
- 2.1 前言25-27
- 2.2 实验部分27-28
- 2.2.1 原料试剂与主要仪器27
- 2.2.2 实验方法及步骤27-28
- 2.3 结果与讨论28-33
- 2.3.1 丙交酯的红外图谱表征28-29
- 2.3.2 丙交酯熔点的测定29
- 2.3.3 聚乳酸的红外图谱表征29-30
- 2.3.4 不同聚合条件对聚乳酸分子量的影响30-33
- 2.4 本章结论33-34
- 第三章 PLA-PEG-PLA材料的制备和表征34-41
- 3.1 前言34
- 3.2 实验部分34-36
- 3.2.1 原料试剂与主要仪器34-35
- 3.2.2 实验方法及步骤35-36
- 3.3 结果与讨论36-40
- 3.3.1 PLA-PEG-PLA的红外表征结果36-37
- 3.3.2.PLA-PEG-PLA的核磁共振表征结果37-39
- 3.3.3 PLA-PEG-PLA的溶血实验结果39-40
- 3.4 本章结论40-41
- 第四章 PLA-PEG-PLA载药微球的制备和表征41-58
- 4.1 前言41
- 4.2 实验部分41-44
- 4.2.1.原料试剂与主要仪器41-42
- 4.2.2 实验步骤和方法42-44
- 4.3 结果与讨论44-57
- 4.3.1 微球制备影响因素讨论44-45
- 4.3.2 乳化剂用量对微球质量的影响45-46
- 4.3.3 搅拌速度对微球粒径的影响46-47
- 4.3.4 不同载药量对微球质量的影响47-49
- 4.3.5 架桥剂对微球质量的影响49-50
- 4.3.6 载药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测定50-51
- 4.3.7 空白微球的降解实验51-54
- 4.3.8 载药微球的释药曲线的测定54-57
- 4.4 本章结论57-58
- 第五章 全文总结58-60
-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58-59
- 5.2 本文的创新点59
- 5.3 需进一步研究的后续问题59-60
- 致谢60-61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1-62
- 参考文献62-68
- 声明68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亚瑜;毛晓颖;汪凌;甄卫军;;PLA-PEG-PLA的微波合成工艺及其在鬼臼毒素载药微球中的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2012年03期
2 周礼玲;;姜黄提取物PLA-PEG-PLA微球的制备[J];黑龙江医药;2011年04期
3 李亚瑜;甄卫军;汪凌;刘月娥;庞桂林;;PLA-PEG-PLA的微波合成及其磁性载药微球的表征、释药性[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亚瑜;PLA-PEG-PLA的微波合成及其载药微球的表征与释药性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2 霍晋涛;聚氧乙烯—聚乳酸温敏型药物传递体系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赵军;两亲性核交联聚合物胶束的制备与载药应用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9年
4 高鹏;新型不饱和树脂基亲水性药物缓释材料的制备[D];湖南大学;2012年
5 钱俊;水溶性叶黄素共聚物胶束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PLA-PEG-PLA载药缓释微球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20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62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