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比较带蒂筋膜瓣与生物膜包绕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超临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5 10:22

  本文关键词:比较带蒂筋膜瓣与生物膜包绕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超临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利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以带蒂筋膜瓣与生物膜作为膜引导材料,比较二者在修复超临界骨缺损方面的疗效。方法 3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不限雌雄,制备双侧尺骨中段连同骨膜1 cm骨缺损模型,将自体红骨髓接种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骨诱导活性材料制备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并植入双侧骨缺损区,左侧骨缺损区采用可吸收医用膜包裹,设为对照组,右侧骨缺损区采用带蒂筋膜瓣包裹,设为实验组。两组术中均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术后观察实验动物一般情况,4、8、12、16周行实验动物尺骨X射线检查、修复区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修复区内骨形态计量分析,并在12、16周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实验组动物一般情况表现优于对照组;X射线检查术后16周实验组髓腔完全贯通,对照组髓腔仍封闭,实验组骨缺损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植入物的降解吸收程度强于对照组;大体观察示实验组外骨痂形成的量及速度优于对照组;组织学检查示实验组骨小梁、软骨组织、成熟骨结构形成的数量和速度、骨干结构的重塑均优于对照组。骨形态计量分析术后4、8、12、16周两组新生骨小梁面积占修复总面积比值及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显示,术后12、16周两组间比较及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蒂筋膜瓣的膜引导成骨作用显著,其联合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技术修复超临界骨缺损的疗效明显。
【作者单位】: 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
【关键词】带蒂筋膜瓣 生物膜 膜引导性骨再生 骨缺损 组织工程骨
【基金】:河北省卫生厅2010年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资助项目(编号:20100481) 河北省2009年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资助项目(编号:09276102D-46) 张家口市2008年科学技术与发展指令计划资助项目(编号:0807045D-10) 河北北方学院2009年校级科研指令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9036)
【分类号】:R318.08
【正文快照】: 由创伤、感染、骨肿瘤切除等造成的骨缺损一直是骨科领域的研究热点,而超临界骨缺损(exceedcritical size bone defect,ECSD)的修复和功能重建更是骨科所面临的难题。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人工骨应用于ECSD修复均受到限制[1]。而组织工程骨应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membr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治国,陈志信,刘林,吴彬;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加自体红骨髓复合植骨修复兔尺骨长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4年19期

2 杨新明;张磊;孟宪勇;王耀一;石蔚;杜雅坤;胡振顺;阴彦林;;比较带蒂筋膜瓣包裹接种自体红骨髓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时促血管化成骨与膜诱导成骨作用[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宪勇;杨新明;彭阿钦;王耀一;齐志民;白瑞;;带蒂筋膜瓣与可吸收生物膜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骨缺损的放射学比较[J];河北医药;2010年24期

2 王耀一;杨新明;胡振顺;孟宪勇;;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研究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2011年11期

3 孟宪勇;杨新明;彭阿钦;王耀一;齐志民;白瑞;;以带蒂筋膜瓣为膜材料应用GBR技术修复兔骨缺损的血管化作用及成骨方式研究[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0年05期

4 胡振顺;杨新明;王耀一;孟宪勇;张瑛;阴彦林;;以带蒂筋膜瓣为膜引导骨再生屏障膜包裹接种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促进骨缺损修复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年04期

5 王耀一;杨新明;胡振顺;孟宪勇;张瑛;阴彦林;张军威;;带蒂筋膜瓣促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血管化及其成骨的组织学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15期

6 黄文良;邓江;贾东林;阮世强;苑成;;自体红骨髓构建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21期

7 胡振顺;杨新明;王耀一;孟宪勇;张瑛;阴彦林;;以带蒂筋膜瓣为MGBR屏障膜的促成骨作用及作用方式[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8 弓家弘;王静成;王大新;;载药纳米材料治疗骨缺损或骨缺损伴骨髓炎的研究进展[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0年01期

9 赵御森;杨新明;张瑛;王海波;孟宪勇;;应用膜引导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再生技术修复超临界骨缺损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年23期

10 杨新明;张瑛;孟宪勇;赵御森;王海波;;内固定对带蒂筋膜瓣稳定性影响及其促超临界骨缺损成骨作用的观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肖颖;纳米珍珠层人工骨构建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治疗犬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2 许锋;骨膜及其周围软组织修复兔桡骨临界性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3 弓家弘;新型载药纳米骨支架的研制与体外实验[D];扬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新明;石蔚;杜雅坤;孟宪勇;阴彦林;李化光;;以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自体红骨髓构建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桡骨缺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46期

2 陈志信,吴祖尧,祝彼得;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对猪骨形态发生蛋白体外诱导小鼠肌组织成骨的影响[J];中华创伤杂志;1996年06期

3 郭昭庆,党耕町,王志国,张惠珠;种植骨髓基质细胞的骨组织工程学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1999年07期

4 杨新明;石蔚;杜雅坤;孟宪勇;阴彦林;;带蒂筋膜瓣包裹自体红骨髓接种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江;黄文良;阮世强;苑成;佘荣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活化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王永刚,裴国献,张洪涛,张元平,王学明;兔股骨干缺损模型的制备及在组织工程骨实验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年10期

3 陈滨;裴国献;王珂;金丹;魏宽海;;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山羊胫骨骨缺损的实验(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05期

4 李涛;宋国栋;包崇云;罗恩;刘显;王买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干细胞参与生物材料异位诱导成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21期

5 蓝旭;葛宝丰;刘雪梅;;冻存保护剂对低温保存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影响[J];创伤外科杂志;2007年04期

6 付志厚;王爱民;;核素骨显像评价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效果的价值[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8年04期

7 简月奎;田晓滨;赵筑川;李波;张美心;杨震;;改良法制备异种脱蛋白骨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支架材料修复长骨大段骨缺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27期

8 王程越;王伟;张力;艾红军;崔福斋;;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复合物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下颌骨缺损(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49期

9 孟宪勇;杨新明;齐志民;王耀一;白瑞;;生物膜与带蒂筋膜瓣体内构建组织工程复合体修复兔骨缺损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03期

10 罗晓中,杨志明,邓力,李秀群;组织工程骨低温保存后修复兔骨缺损的影像及形态学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英;沈哲;曹勇;李岚;顾立英;顾青;虞朝辉;厉有名;;内镜洗涤剂对内窥镜生物膜的影响及清除力比较[A];第二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宋会平;刘强;;RhIGF-I/CHA/ARBM重组人工骨移植影像学评价[A];2005'中国修复重建外科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3 李建华;方园;李世普;韩颖超;;磷酸钙骨水泥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专辑(上)[C];2006年

4 黄文良;邓江;苑成;阮世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修复兔骨缺损的效果研究[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董健;李熙雷;方涛林;程飚;冯振洲;阎作勤;姚振均;陈峥嵘;;医用硫酸钙Osteoset人工骨修复四肢骨缺损及脊柱融合中的应用[A];2005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马全美;田晓红;柏树令;;组织工程骨膜的研究进展[A];2008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花奇凯;赵劲民;;异种生物骨衍生材料与大鼠骨髓基质细胞黏附的体外实验研究[A];2005'中国修复重建外科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8 田晓滨;孙立;杨述华;唐欣;冯建军;张宇坤;傅德皓;胡如印;;基因活化纳米骨浆异位诱导成骨能力的实验观察[A];2009第一届贵州骨科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9 崔磊;;骨组织工程研究进展[A];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崔磊;;骨组织工程研究进展[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锐;我国组织工程骨应用研究获成果[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蒋锐;用患者骨细胞构建修复材料[N];健康报;2006年

3 韩富明;苏玉军;让鸵鸟、乌贼“献身”医学造福人类[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韩富明 苏玉军;让鸵鸟乌贼“献身”医学造福人类[N];科技日报;2004年

5 韩富明 苏玉军 杨月清;四医大口腔医院首创用动物骨做人造骨支架材料[N];陕西日报;2004年

6 韩富明 苏玉军;鸵鸟骨乌贼骨可望作成人工骨[N];健康报;2004年

7 冯琳;大节段骨缺损修复获成功[N];中国医药报;2002年

8 白毅陈;祖亮;新技术有望修复老年性骨缺损[N];中国医药报;2005年

9 记者 白毅;智能生物材料可修复骨缺损[N];中国医药报;2011年

10 通讯员 张献怀;新材料修复骨缺损[N];科技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新君;RhBMP-2/ACBM:一种有潜力的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2 罗晓中;组织工程骨低温保存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侯喜君;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4 陈晓庆;丝素蛋白/磷酸钙骨水泥的制备及其强化骨缺损椎体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俞广;自固化大孔隙碳酸化羟基磷灰石相关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6 徐展望;中药调控种子细胞复合生物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7 罗飞;模拟微重力生物反应器制备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8 戴江华;体内灌注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俞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硫酸钙/脱钙骨基质构建组织工程骨并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张明磊;BMP-2、VEGF基因修饰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标;BMP-9基因修饰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异位成骨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2 刘剑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自体肌肉内移植成骨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3 曹豫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及复合去抗原牛松质骨修复大鼠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4 章永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和自体皮下移植的成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5 文涛;重组牛角胎复合骨构建组织工程骨的扫描电镜观察[D];昆明医学院;2005年

6 刘涌;智能化组织工程组织仿生培育系统的研制及压应力对组织工程骨中MSCs生物学作用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7 王金雪;组织工程骨力学性能测试装置的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何大为;陶瓷化骨/水凝胶与骨髓基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9 田小华;煅烧骨的制备及煅烧骨颗粒大小对其引导成骨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谢红军;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骨髓基质细胞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比较带蒂筋膜瓣与生物膜包绕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超临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7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67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f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