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YbF 5 :Tm@BaGdF 5 :Yb,Tm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多模式成像(荧光/CT/MRI)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2 20:47
综述:近几年,随着稀土元素在光学、电磁学、X线吸收等方面的独特性质不断被发现与了解,掺杂稀土元素的纳米材料越来越多的被广泛地研究和使用。尤其是当新型稀土纳米材料应用于医学领域时,其在生物荧光成像、光敏药物载体、核磁成像、X线体层摄影、靶向治疗等方面更是表现出了其它材料无法比拟的特性和优势。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生物成像和临床诊断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CT机是通过采集X线在穿透不同组织后的衰减信息,经过计算机分析后,呈现出的高分辨率三维模拟图像。但由于CT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较低,使其在疾病诊断中能够提供的信息比较有限。然而,MRI则可提供一个较高软组织分辨率的图像,并且从原理上避免了电离辐射损伤。虽然CT和MRI技术各自都具有许多优点,但它们在细胞水平的分辨能力始终限制着他们的发展。通过对现有理论的研究发现,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荧光成像来解决。然而目前尚没有一种成熟的造影剂材料能够将三种成像方法互相结合,因此发现并改进一种能够将荧光、CT和MR三种成像模式结合的新型造影剂,使每种生物成像都能发挥其各自优点的同时弥补其自身的不足,这成为了研制造影剂材料的新重点。通过...
【文章页数】:11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稀土纳米材料
1.2.1 稀土元素的历史
1.2.2 稀土元素的特性
1.2.3 纳米材料
1.2.4 稀土离子纳米材料
1.3 稀土离子纳米材料的生物应用
1.3.1 稀土离子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和检测
1.3.2 稀土离子纳米材料的生物成像
1.3.3 稀土离子纳米材料在临床治疗领域的应用
1.4 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造影剂
1.4.1 X线/CT造影剂的发展历史
1.4.2 X线/CT造影剂的原理
1.4.3 X线/CT造影剂的种类、结构及理化性质
1.4.4 X线/CT造影剂的药物动力学
1.4.5 X线/CT造影剂的安全性
1.5 MRI造影剂
1.5.1 MRI造影剂的简述
1.5.2 MRI造影剂的原理概述
1.5.3 MRI造影剂的分类
1.5.4 MRI造影剂的发展趋势
1.6 综述小结
1.7 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试剂
2.1.2 主要设备
2.1.3 实验动物
2.2 实验方法
2.2.1 油酸稳定的纳米粒子BaYbF_5:0.5%Tm的制备
2.2.2 油酸稳定的纳米粒子BaYbF_5:0.5%Tm@BaGdF5:20%Yb,0.5%Tm的制备
2.2.3 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的表面PEG化
2.2.4 BaYbF_5:Tm@BaGdF_5:Yb,Tm纳米粒子的表征测定
2.2.5 体外细胞毒性研究
2.2.6 小鼠体内细胞毒性实验
2.2.7 BaYbF_5:Tm@BaGdF_5:Yb,Tm-PEG的上转换发光(UCL)成像
2.2.8 BaYbF_5:Tm@BaGdF_5:Yb,Tm-PEG的CT成像
2.2.9 BaYbF_5:Tm@BaGdF_5:Yb,Tm-PEG的MR成像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BaYbF_5:Tm@BaGdF_5:Yb,Tm纳米粒子的表征
3.2 BaYbF_5:Tm@BaGdF_5:Yb,Tm-PEG的毒性实验结果
3.3 BaYbF_5:Tm@BaGdF_5:Yb,Tm-PEG的上转换发光(UCL)结果
3.4 BaYbF_5:Tm@BaGdF_5:Yb,Tm纳米粒子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
3.5 BaYbF_5:Tm@BaGdF_5:Yb,Tm纳米粒子的核磁共振(MR)成像
第4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4.1 所得样品校验
4.2 BaYbF_5:Tm@BaGdF_5:Yb,Tm -PEG纳米粒子的毒性分析
4.3 BaYbF_5:Tm@BaGdF_5:Yb,Tm -PEG纳米粒子的上转换发光(UCL)性能分析
4.4 BaYbF_5:Tm@BaGdF_5:Yb,Tm纳米粒子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性能分析
4.5 BaYbF_5:Tm@BaGdF_5:Yb,Tm纳米粒子的核磁共振(MR)成像性能分析
4.6 BaYbF_5:Tm@BaGdF_5:Yb,Tm纳米粒子的大小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4.7 BaYbF_5:Tm@BaGdF_5:Yb,Tm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4.8 BaYbF_5:Tm@BaGdF_5:Yb,Tm的发展潜力
第5章 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鼓室注射Gd-DTPA后内耳MRI增强强度与造影剂浓度关系体外试验初步探讨[J]. 华清泉,董昶,刘阳,林伟,孙建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1(03)
[2]配体能级分布对稀土配合物荧光性能的影响[J]. 陶栋梁,崔玉民,殷榕灿,张文保,李冰,韩廷飞,姜小龙,袁伟,徐怡庄,吴瑾光. 中国稀土学报. 2010(06)
[3]Magnetic molecular materials with paramagnetic lanthanide ions[J]. WANG BingWu,JIANG ShangDa,WANG XiuTeng & GAO Song Beijing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Molecular Sciences,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are Earth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Applications,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Engineering,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Science in China(Series B:Chemistry). 2009(11)
[4]CT增强检查前患者焦虑情绪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干预[J]. 王锦玲,王安平,孙丽,黄津芳. 现代护理. 2006(22)
[5]纳米级四氧化三铁的药物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J]. 王国斌,肖勇,陶凯雄,张力,李剑星,夏泽锋,刘劲伟. 中南药学. 2005(01)
[6]对含碘造影剂皮试方法的探讨[J]. 刘艳萍,赫金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13)
[7]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进展[J]. 杨晓芳,奚廷斐.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1(01)
[8]X线造影剂肾毒性的研究近况[J]. 阳朝晖,陈锡昌.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4)
[9]动态CT扫描及其临床应用[J]. 郭兴华,曹丹庆. 实用放射学杂志. 1993(03)
[10]测定细胞存活和增殖的MTT方法的建立[J]. 郑永唐,贲昆龙. 免疫学杂志. 1992(04)
博士论文
[1]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D]. 程亮.苏州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76570
【文章页数】:11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稀土纳米材料
1.2.1 稀土元素的历史
1.2.2 稀土元素的特性
1.2.3 纳米材料
1.2.4 稀土离子纳米材料
1.3 稀土离子纳米材料的生物应用
1.3.1 稀土离子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和检测
1.3.2 稀土离子纳米材料的生物成像
1.3.3 稀土离子纳米材料在临床治疗领域的应用
1.4 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造影剂
1.4.1 X线/CT造影剂的发展历史
1.4.2 X线/CT造影剂的原理
1.4.3 X线/CT造影剂的种类、结构及理化性质
1.4.4 X线/CT造影剂的药物动力学
1.4.5 X线/CT造影剂的安全性
1.5 MRI造影剂
1.5.1 MRI造影剂的简述
1.5.2 MRI造影剂的原理概述
1.5.3 MRI造影剂的分类
1.5.4 MRI造影剂的发展趋势
1.6 综述小结
1.7 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试剂
2.1.2 主要设备
2.1.3 实验动物
2.2 实验方法
2.2.1 油酸稳定的纳米粒子BaYbF_5:0.5%Tm的制备
2.2.2 油酸稳定的纳米粒子BaYbF_5:0.5%Tm@BaGdF5:20%Yb,0.5%Tm的制备
2.2.3 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的表面PEG化
2.2.4 BaYbF_5:Tm@BaGdF_5:Yb,Tm纳米粒子的表征测定
2.2.5 体外细胞毒性研究
2.2.6 小鼠体内细胞毒性实验
2.2.7 BaYbF_5:Tm@BaGdF_5:Yb,Tm-PEG的上转换发光(UCL)成像
2.2.8 BaYbF_5:Tm@BaGdF_5:Yb,Tm-PEG的CT成像
2.2.9 BaYbF_5:Tm@BaGdF_5:Yb,Tm-PEG的MR成像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BaYbF_5:Tm@BaGdF_5:Yb,Tm纳米粒子的表征
3.2 BaYbF_5:Tm@BaGdF_5:Yb,Tm-PEG的毒性实验结果
3.3 BaYbF_5:Tm@BaGdF_5:Yb,Tm-PEG的上转换发光(UCL)结果
3.4 BaYbF_5:Tm@BaGdF_5:Yb,Tm纳米粒子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
3.5 BaYbF_5:Tm@BaGdF_5:Yb,Tm纳米粒子的核磁共振(MR)成像
第4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4.1 所得样品校验
4.2 BaYbF_5:Tm@BaGdF_5:Yb,Tm -PEG纳米粒子的毒性分析
4.3 BaYbF_5:Tm@BaGdF_5:Yb,Tm -PEG纳米粒子的上转换发光(UCL)性能分析
4.4 BaYbF_5:Tm@BaGdF_5:Yb,Tm纳米粒子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性能分析
4.5 BaYbF_5:Tm@BaGdF_5:Yb,Tm纳米粒子的核磁共振(MR)成像性能分析
4.6 BaYbF_5:Tm@BaGdF_5:Yb,Tm纳米粒子的大小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4.7 BaYbF_5:Tm@BaGdF_5:Yb,Tm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4.8 BaYbF_5:Tm@BaGdF_5:Yb,Tm的发展潜力
第5章 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鼓室注射Gd-DTPA后内耳MRI增强强度与造影剂浓度关系体外试验初步探讨[J]. 华清泉,董昶,刘阳,林伟,孙建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1(03)
[2]配体能级分布对稀土配合物荧光性能的影响[J]. 陶栋梁,崔玉民,殷榕灿,张文保,李冰,韩廷飞,姜小龙,袁伟,徐怡庄,吴瑾光. 中国稀土学报. 2010(06)
[3]Magnetic molecular materials with paramagnetic lanthanide ions[J]. WANG BingWu,JIANG ShangDa,WANG XiuTeng & GAO Song Beijing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Molecular Sciences,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are Earth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Applications,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Engineering,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Science in China(Series B:Chemistry). 2009(11)
[4]CT增强检查前患者焦虑情绪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干预[J]. 王锦玲,王安平,孙丽,黄津芳. 现代护理. 2006(22)
[5]纳米级四氧化三铁的药物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J]. 王国斌,肖勇,陶凯雄,张力,李剑星,夏泽锋,刘劲伟. 中南药学. 2005(01)
[6]对含碘造影剂皮试方法的探讨[J]. 刘艳萍,赫金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13)
[7]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进展[J]. 杨晓芳,奚廷斐.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1(01)
[8]X线造影剂肾毒性的研究近况[J]. 阳朝晖,陈锡昌.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4)
[9]动态CT扫描及其临床应用[J]. 郭兴华,曹丹庆. 实用放射学杂志. 1993(03)
[10]测定细胞存活和增殖的MTT方法的建立[J]. 郑永唐,贲昆龙. 免疫学杂志. 1992(04)
博士论文
[1]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D]. 程亮.苏州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76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676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