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金属激光烧结钛表面形貌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表观遗传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5 18:48
目的:具有分级微/纳米复合形貌的骨内种植体更类似于天然骨组织和细胞外微环境,因此在调节细胞-材料表面相互作用方面具有潜在优势。然而,细胞对该表面形貌的应答和潜在的应答机制并不完全清楚。为了探讨细胞响应分级微/纳米复合形貌的生物学行为及潜在机制,本研究采用直接金属激光烧结(direct metal laser sintering,DMLS)技术制备了具有分级微/纳米复合形貌的钛表面。探究DMLS钛表面分级微/纳米复合形貌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潜在的表观遗传机制。方法:1.通过机械抛光、喷砂酸蚀、直接金属激光烧结技术分别加工制作三组不同表面形貌的钛表面,包括光滑钛组(Ti)、喷砂酸蚀钛组(SLA)和直接金属激光烧结钛组(DMLS)。然后对三组钛表面进行表面形貌、表面亲水性及表面蛋白吸附能力的表征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各组钛表面不同放大倍数下的表面形貌特征;接触角测量仪检测各组钛表面接触角的大小差异;蛋白吸附实验分析各组钛表面的蛋白吸附能力。2.对各组钛表面进行表征后,在各...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直接金属激光烧结钛分级微/纳米复合表面形貌的制备及表征分析
1.1 对象和方法
1.1.1 主要试剂耗材
1.1.2 主要设备
1.1.3 各组钛片的制备
1.1.4 各组钛片的表面表征
1.2 结果
1.2.1 成功制备DMLS分级微/纳米复合形貌钛表面
1.2.2 各组钛表面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
1.2.3 接触角大小的测量
1.2.4 蛋白吸附能力
1.3 讨论
1.4 小结
二、直接金属激光烧结钛分级微/纳米复合形貌表面生物相容性评价
2.1 对象和方法
2.1.1 主要试剂耗材
2.1.2 主要设备
2.1.3 细胞培养及实验所需溶液配置
2.1.4 细胞培养相关实验方法
2.1.5 细胞早期黏附和形态学观察
2.1.6 细胞存活检测实验
2.1.7 细胞增殖实验
2.1.8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早期细胞黏附与形态学观察
2.2.2 细胞存活检测结果
2.2.3 细胞增殖结果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三、直接金属激光烧结钛分级微/纳米复合形貌的体内、体外成骨性能检测
3.1 对象和方法
3.1.1 主要试剂耗材
3.1.2 主要设备
3.1.3 主要试剂配制
3.1.4 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
3.1.5 实时定量荧光PCR实验
3.1.6 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实验
3.1.7 体内成骨实验
3.1.8 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碱性磷酸酶活性
3.2.2 实时定量荧光PCR结果分析
3.2.3 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实验结果分析
3.2.4 体内成骨结果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四、分级微/纳米复合形貌促进BMSCs成骨分化的表观遗传机制研究
4.1 对象和方法
4.1.1 主要试剂耗材
4.1.2 主要设备
4.1.3 主要试剂配制
4.1.4 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实验
4.1.5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
4.1.6 统计分析
4.2 结果
4.2.1 H3K4me3的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结果分析
4.2.2 CHIP结果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LINC复合体与细胞内力传导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ontrol of stem cell fate by engineering their micro and nanoenvironment[J]. Michelle F Griffin,Peter E Butler,Alexander M Seifalian,Deepak M Kalaskar. 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 2015(01)
本文编号:3686309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直接金属激光烧结钛分级微/纳米复合表面形貌的制备及表征分析
1.1 对象和方法
1.1.1 主要试剂耗材
1.1.2 主要设备
1.1.3 各组钛片的制备
1.1.4 各组钛片的表面表征
1.2 结果
1.2.1 成功制备DMLS分级微/纳米复合形貌钛表面
1.2.2 各组钛表面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
1.2.3 接触角大小的测量
1.2.4 蛋白吸附能力
1.3 讨论
1.4 小结
二、直接金属激光烧结钛分级微/纳米复合形貌表面生物相容性评价
2.1 对象和方法
2.1.1 主要试剂耗材
2.1.2 主要设备
2.1.3 细胞培养及实验所需溶液配置
2.1.4 细胞培养相关实验方法
2.1.5 细胞早期黏附和形态学观察
2.1.6 细胞存活检测实验
2.1.7 细胞增殖实验
2.1.8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早期细胞黏附与形态学观察
2.2.2 细胞存活检测结果
2.2.3 细胞增殖结果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三、直接金属激光烧结钛分级微/纳米复合形貌的体内、体外成骨性能检测
3.1 对象和方法
3.1.1 主要试剂耗材
3.1.2 主要设备
3.1.3 主要试剂配制
3.1.4 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
3.1.5 实时定量荧光PCR实验
3.1.6 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实验
3.1.7 体内成骨实验
3.1.8 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碱性磷酸酶活性
3.2.2 实时定量荧光PCR结果分析
3.2.3 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实验结果分析
3.2.4 体内成骨结果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四、分级微/纳米复合形貌促进BMSCs成骨分化的表观遗传机制研究
4.1 对象和方法
4.1.1 主要试剂耗材
4.1.2 主要设备
4.1.3 主要试剂配制
4.1.4 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实验
4.1.5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
4.1.6 统计分析
4.2 结果
4.2.1 H3K4me3的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结果分析
4.2.2 CHIP结果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LINC复合体与细胞内力传导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ontrol of stem cell fate by engineering their micro and nanoenvironment[J]. Michelle F Griffin,Peter E Butler,Alexander M Seifalian,Deepak M Kalaskar. 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 2015(01)
本文编号:3686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686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