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基于碳量子点的磁共振/荧光双模态成像探针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0 14:28
  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荧光成像(Fluorescence imaging,FI)、超声成像等分子影像技术对癌症进行早期诊断是提高疾病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但是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单一的分子影像技术在选择性、分辨率、灵敏度等方面均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因而可将两种或多种模态的成像技术有效融合,取长补短,同时辅以多模态成像探针将检测信号放大,以期能够获得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的诊断信息。其中,多模态成像探针的有效构筑是多模态影像检测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本论文主要围绕基于碳量子点的MRI/FI双模态成像探针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开展一系列的工作,主要研究的工作如下:(1)以柠檬酸作为前驱体,在两种不同类型的低共熔溶剂:尿素/氯化胆碱低共熔溶剂(U-DES)和草酸/氯化胆碱低共熔溶剂(O-DES)中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合成得到了四种新型碳量子点(CQDs-1,CQDs-2,CQDs-3和CQDs-4)。利用XRD、TEM、FTIR、Raman、XPS等对四种碳量子点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分子影像技术
        1.1.1 分子影像技术简介
        1.1.2 分子影像技术成像方法
    1.2 多模态成像技术
    1.3 磁共振成像技术
        1.3.1 磁共振成像基础
        1.3.2 T_1 型造影剂
        1.3.3 T_2 型造影剂
    1.4 荧光成像技术
        1.4.1 荧光成像基础
        1.4.2 荧光成像探针
    1.5 碳量子点
        1.5.1 碳量子点简介
        1.5.2 碳量子点的合成方法
    1.6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多色发光碳量子点荧光成像探针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低共熔溶剂的制备
        2.2.4 碳量子点的制备
        2.2.5 荧光产率测定
        2.2.6 细胞毒性测定
        2.2.7 细胞成像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材料结构和组成分析
        2.3.2 光学性能分析
        2.3.3 细胞成像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T_1型MRI/FI双模态成像探针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柠檬酸钆配合物Gd(Cit)·2H_2O的制备
        3.2.4 钆掺杂碳量子点的制备
        3.2.5 荧光产率测定
        3.2.6 细胞毒性测定
        3.2.7 细胞成像测定
        3.2.8 弛豫率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材料结构和组成分析
        3.3.2 光学性能分析
        3.3.3 细胞成像分析
        3.3.4 弛豫性能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T_1-T_2型MRI/FI双模态成像探针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Gd掺杂碳量子点(Gd-CQDs)的制备
        4.2.4 氨基功能化Fe_3O_4(N-Fe_3O_4)的制备
        4.2.5 钆掺杂碳量子点复合四氧化三铁(Gd-CQDs@N-Fe_3O_4)的制备
        4.2.6 荧光产率测定
        4.2.7 弛豫率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材料结构和组成分析
        4.3.2 光学性能分析
        4.3.3 磁学性能分析
        4.3.4 弛豫性能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689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689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3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