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s联合EPCs在组织工程血管化中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6 21:18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联合内皮祖细胞(EPCs)体外促进组织工程血管化。方法:利用全骨髓贴壁法结合差时贴壁法分离、扩增小鼠骨髓来源的MSCs和EPCs,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MSCs和EPCs的表面标记物。取第3代MSCs和EPCs,分别按3×106个接种于无纺布聚乙醇酸支架(PGA)上后体外培养8周(MSCs+EPCs组按1.5×106个以1∶1的比例共同接种)。细胞-支架复合物常规切片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形态。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评价CD31、CD34在各实验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MSCs+EPCs组的细胞数目及组织形态较MSCs组、EPCs组多且规则,PGA代谢产物已基本完全降解。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31、CD34在MSCs组、EPCs组、MSCs+EPCs组中的染色得分为(1.67±0.82)、(1.33±0.52),(4.83±1.33)、(5.33±1.03),(8.67±0.52)、(8.00±2.45),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Cs联合EPCs体外可促进组织工程血管化,并且其增殖分化和促血管生成能力高于单一培养组。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试剂和仪器
1.3 细胞培养
1.4 表面标记物测定
1.5 支架材料处理
1.6 细胞接种及培养
1.7 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1.8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细胞形态学观察
2.2 MSCs和EPCs表面标记物测定结果
2.3 HE组织形态学结果 (8周)
2.4 免疫组化结果 (8周)
3 讨论
本文编号:3750911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试剂和仪器
1.3 细胞培养
1.4 表面标记物测定
1.5 支架材料处理
1.6 细胞接种及培养
1.7 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1.8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细胞形态学观察
2.2 MSCs和EPCs表面标记物测定结果
2.3 HE组织形态学结果 (8周)
2.4 免疫组化结果 (8周)
3 讨论
本文编号:37509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750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