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条索状和颗粒状胶原生物玻璃分别修复骨缺损的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11:07

  本文关键词:条索状和颗粒状胶原生物玻璃分别修复骨缺损的有效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背景:当今社会中,交通事故的发生、战争的爆发都会引起机体骨组织的被动性缺失。而且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人员已经能够治疗由于骨本身病变或者其他疾病所引起的骨损伤,但是其治疗过程是以切除病变骨组织为代价的,也造成了所谓 主动性‖骨缺损的发生。对于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和异种骨等来说,其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均因为某些原因而被限制。目前,医学人员主要集中于对人工骨移植材料的研发。虽然已经有大量的人工骨移植材料问世,但是其修复骨缺损的能力都有限,修复效果难以达到期望值。因此,,对于骨组织新型移植材料的需求,仍然是骨科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的:(1)制造兔股骨髁缺损模型,并进行一定的改进。(2)设计并制造条索状和颗粒状的两种不同三维形态的胶原生物玻璃新型材料(A胶原生物玻璃条索,B胶原生物玻璃颗粒)。(3)与对照组(C含I型胶原的β-磷酸三钙颗粒)进行比较,观察并评价两种新型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成骨效应和降解性能的优劣。(4)对比两种新型材料的三维形态结构对于其降解性能和成骨效应的影响。(5)总结并归纳出两种新型材料的降解规律和成骨规律。 方法:利用醋酸等试剂从成年新鲜牛皮中提取高纯度I型胶原,并采用化学物质Na2O、CaO、SiO2、P2O5进行烧结制备直径大小为32~2500m的45S5生物玻璃颗粒。将两者按照胶原1.5:生物玻璃8.5的比例进行混合分别制造成条索状和混合颗粒状的骨移植材料。18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股骨髁建立直径6mm、深12mm的腔隙性骨缺损模型。双侧胫骨上端抽取骨髓液与骨移植材料混合后,将其移植入骨缺损内。根据缺损部位植入的材料不同而分为A、B、C三组,每组6只兔子即12个样本。术后6周、12周取材,通过标本大体观察、X线片分析、Micro-CT扫描和硬组织切片染色来评估三种材料的组织相容性、成骨效能和降解性能。 结果:三种材料的大体标本观察均未见材料漏出和炎性反应,未发现有骨组织的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现象。Lane-Sandhu X射线评分,术后6周、12周时,A组和B组的评分大于C组(P0.01),且A组的评分大于B组(P0.01);术后12周与术后6周比较,ABC三组的评分均增大(P0.01)。Micro-CT扫描结果表明,术后6周和12周时,A组的新生骨占骨缺损区域的体积百分比均大于B组和C组(P0.05),并且B组大于C组(P0.01);A组剩余材料所占骨缺损区域的体积百分比小于B组和C组(P0.01),同时B组低于C组(P0.05)。术后12周与6周相比较,ABC三组材料的新生骨组织均明显增加(P0.01),而剩余材料量则进一步减少(P0.05)。组织切片VG染色,术后6周、12周时,A和B的新生骨量多于C(P0.01),且A的成骨效应强于B(P0.01),A和B残余材料量少于C (P0.01),且A少于B(P0.01);术后12周与6周比较,ABC三组新生骨显著增多(P0.01),残余材料显著减少(P0.01)。 结论:胶原生物玻璃条索作为骨移植修复材料与其他两种含胶原材料相比,具有更好的成骨作用和降解性能,且生物相容性较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骨移植材料 I型胶原 生物玻璃 β-磷酸三钙 成骨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18.08
【目录】:
  • 缩略语表5-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前言11-13
  • 文献回顾13-26
  • 1. 骨缺损的治疗现状13-15
  • 2. 人工骨移植替代材料15-19
  • 3. 组织工程骨19-25
  • 4. 总结与展望25-26
  • 第一部分 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股骨髁腔隙性骨缺损模型的建立26-37
  • 1 实验材料26-30
  • 1.1 实验动物26-27
  • 1.2 实验试剂27
  • 1.3 实验手术器械27
  • 1.4 实验骨移植材料27-30
  • 2 实验方法30-33
  • 2.1 实验动物分组30-31
  • 2.2 实验动物骨缺损模型的建立31
  • 2.3 手术过程31-32
  • 2.4 术后处理32
  • 2.5 观测指标32-33
  • 3 实验结果33-36
  • 3.1 手术中动物情况观察33
  • 3.2 术后动物一般情况观察33
  • 3.3 伤口愈合情况33-34
  • 3.4 X 线检查结果34-36
  • 4 讨论36-37
  • 第二部分 条索状和颗粒状胶原生物玻璃分别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37-57
  • 1 实验材料38-39
  • 1.1 实验试剂38
  • 1.2 实验设备38-39
  • 2 实验方法39-42
  • 2.1 股骨髁标本的获取和固定39
  • 2.2 X 线检查分析39
  • 2.3 Micro-CT 扫描39-40
  • 2.4 标本硬组织学切片的制备、染色和观察40-42
  • 3 实验结果42-55
  • 3.1 X 线分析42-44
  • 3.2 Micro-CT 扫描结果44-50
  • 3.3 组织学观察结果50-55
  • 4 讨论55-57
  • 小结57-59
  • 参考文献59-77
  • 附录77-78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78-79
  • 致谢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韦从云;周磊;赖春花;卢海宾;王忠磊;李少冰;;骨代用品实验中兔股骨远端标准骨缺损模型的建立[J];广东牙病防治;2010年06期

2 姚超;卜令学;王科;李宁毅;王玲玲;于跃远;;应用细胞片层技术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犬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2年03期

3 顾其胜,严凯;胶原蛋白在组织工程及临床中的应用[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1999年03期

4 史宏灿;徐志飞;秦雄;;人工气管组分材料胶原蛋白/羟基磷灰石及聚乙丙交酯在大鼠体内的降解(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35期

5 曾宪利,裴国献,金丹,唐光辉,王学明,刘晓霞,曾俊岭,张文高;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猕猴胫骨缺损模型的建立及初步观察[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年04期

6 林炜,穆畅道,王坤余,张铭让,潘志成;皮革固体废弃物资源化(Ⅱ) 胶原的性质及其在医药和化妆品工业中的应用[J];中国皮革;2001年15期

7 王永胜,侯春林,陈爱民,顾其胜;胶原海绵止血功能的实验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1年03期

8 陈滨,裴国献,王珂,金丹,魏宽海,任高宏;大动物体内促组织工程骨成骨及血管化手段的研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梁文娜;叶蕻芝;廖凌虹;张凌媛;沈建英;陈淑娇;丁珊珊;;Ⅰ型胶原蛋白对骨矿化机制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年17期


  本文关键词:条索状和颗粒状胶原生物玻璃分别修复骨缺损的有效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05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905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a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