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基于环戊二噻吩的NIR-Ⅱ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5-03-15 06:00
  生物荧光成像技术可进行实时立体的成像,在检测生物分子,细胞和组织/器官上实现可视化,使检测结果更加直观。荧光成像技术可以追踪生物体各种各样的生理过程,对研究人员了解和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大帮助。近红外(NIR)成像技术特别是第二近红外窗口(NIR-Ⅱ),相对于可见光区的成像技术,具有更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并且对生物组织的损伤较小,穿透力更强,灵敏度更高,受到背景荧光的干扰更小。有机聚合物材料相对于无机材料来说,从根本上杜绝了重金属的潜在毒性,是构造NIR荧光探针的理想之选。NIR-Ⅱ荧光成像在诊断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是有机荧光染料的低量子产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提高发射波长和量子产率,我们对分子的构效关系进行了探索,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荧光聚合物:(1)我们采用供体单元-受体单元(D-A)的设计,通过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多功能聚合物P-TT。它在主链中具有四面体C(sp3)和支链烷基链,通过这种设计来增大分子间的位阻,减弱聚集诱导猝灭,从而获得高量子效率。P-TT吸收峰和发射峰分别为686 nm和1071 nm,量子产率达到了0.5%,...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诊断仪器与材料的发展
    1.2 无机近红外成像材料
    1.3 有机近红外一区成像材料
    1.4 有机近红外二区成像材料
    1.5 光声成像与光热治疗
    1.6 本论文立题依据与意义
第二章 含SP3杂化的给体单元增强共轭聚合物量子产率其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2 聚合物的合成
        2.2.3 纳米颗粒的制备:
        2.2.4 量子产率的计算
        2.2.5 光热转换效率的计算
        2.2.6 细胞毒性试验
        2.2.7 裸鼠肝脏荧光成像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TT纳米颗粒的形貌及稳定性表征
        2.3.2 P-TT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质表征
        2.3.3 P-TT纳米颗粒的光热和光声性能表征
        2.3.4 生物实验
    2.4 小结
第三章 改进受体单元增强共轭聚合物量子产率及其应用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及药品
        3.2.2 合成路线
        3.2.3 纳米颗粒的制备:
        3.2.4 量子产率的计算
        3.2.5 光热转化率计算:
        3.2.6 生物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纳米颗粒的尺寸及稳定性
        3.3.2 P-DPP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能表征
        3.3.3 P-DPP纳米颗粒的光热性能表征
        3.3.4 生物实验
    3.4 小结
第四章 一种基于芴的水溶性NIR-Ⅱ荧光分子的设计与合成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及药品
        4.2.2 合成路线
        4.2.3 细胞毒性试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能表征
        4.3.2 光热表征
        4.3.3 生物实验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1.重要化合物的核磁图谱
    2.标准样品IR-26量子产率的计算
致谢



本文编号:40352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40352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a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