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集核磁共振成像与光热治疗于一体的硫化铜纳米粒子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3 19:09

  本文关键词:集核磁共振成像与光热治疗于一体的硫化铜纳米粒子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提出的近红外光介导的光热治疗,能够对肿瘤组织进行定点清除并且对正常组织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为了降低光热治疗的毒副作用并且提高光热杀伤效率,需要在治疗前确认肿瘤在体内的大小和位置,并且对光热治疗的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测。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能够为光热治疗提供诊断辅助和实时监测的成像模式。目前,一些同时具有光热治疗效果和核磁成像功能的多功能复合纳米粒子被设计和开发出来,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然而,成本高昂、制备过程繁琐以及光热稳定性较差等不足,限制了这些纳米材料的进一步应用。最新报道的半导体硫化铜纳米粒子,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并且具有突出的光热稳定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成为了当今纳米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本论文制备了一种集核磁共振成像与光热治疗于一体的新型硫化铜纳米粒子,利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核磁成像造影剂钆螯合物作为稳定剂,修饰到硫化铜纳米粒子的表面,从而实现MRI成像辅助监测下的光热治疗,并且通过将这种小分子MRI造影剂与纳米粒子相结合,延长其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增强了造影剂的核磁成像效果。这种新型的硫化铜纳米粒子粒径约为12nm,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并且能够大大的提高核磁成像效果,其T1弛豫率(r1)为8.65mM~(-1)·s~(-1),约为临床中使用的核磁造影剂的两倍,另外,这种新型的硫化铜纳米粒子能够在近红外光的介导下定点的杀伤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光热治疗效果和突出的光热稳定性。 本论文工作通过将核磁造影剂和光敏材料的灵巧结合,,将光热治疗和核磁共振成像有机的结合起来,把两者的优势融合在一起,并且弥补了各自的不足,这种同时具有稳定的光学特性、突出的核磁成像效果和良好的光热治疗效果的新型硫化铜纳米粒子,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硫化铜纳米粒子 光热治疗 钆螯合物 核磁共振成像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18.0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第1章 绪论7-24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7-8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8-22
  • 1.2.1 近红外光热治疗剂研究进展9-15
  • 1.2.2 硫化铜纳米粒子应用于肿瘤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15-18
  • 1.2.3 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研究进展18-22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2-24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24-30
  • 2.1 实验材料24-25
  • 2.1.1 实验试剂24-25
  • 2.1.2 实验所用细胞系25
  • 2.2 实验仪器25
  • 2.3 实验方法与步骤25-29
  • 2.3.1 基于钆螯合物的新型 CuS 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25-27
  • 2.3.2 基于钆螯合物的新型 CuS 纳米粒子生物相容性的研究27-28
  • 2.3.3 基于钆螯合物的新型 CuS 纳米粒子核磁共振成像效果的研究28
  • 2.3.4 基于钆螯合物的新型 CuS 纳米粒子光热性能的研究28-29
  • 2.4 本章小结29-30
  • 第3章 基于钆螯合物的新型硫化铜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30-39
  • 3.1 引言30-31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31-38
  • 3.2.1 CuS@DPG 纳米粒子的制备31-32
  • 3.2.2 CuS@DPG 纳米粒子粒径分布与 Zeta 电位表征32
  • 3.2.3 CuS@DPG 纳米粒子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32-33
  • 3.2.4 CuS@DPG 纳米粒子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表征33-35
  • 3.2.5 CuS@DPG 纳米粒子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35-36
  • 3.2.6 CuS@DPG 纳米粒子螯合钆离子含量测定36
  • 3.2.7 CuS@DPG 纳米粒子稳定性考察36-38
  • 3.3 本章小结38-39
  • 第4章 基于钆螯合物的新型硫化铜纳米粒子核磁共振成像与光热性能的研究39-48
  • 4.1 引言39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39-47
  • 4.2.1 CuS@DPG 纳米粒子生物相容性的研究39-41
  • 4.2.2 CuS@DPG 纳米粒子核磁成像效果研究41-42
  • 4.2.3 CuS@DPG 纳米粒子体外光热升温效果考察42-43
  • 4.2.4 CuS@DPG 纳米粒子光热稳定性考察43-45
  • 4.2.5 CuS@DPG 纳米粒子光热细胞杀伤效果考察45-47
  • 4.3 本章小结47-48
  •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6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60-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资力;;廉价高效纳米疫苗[J];技术与市场;2008年03期

2 ;纳米医学遭遇新挑战 粒子蛋白层可被人体降解[J];纳米科技;2009年05期

3 唐胜利,刘志苏,艾中立,郑从义,姚相杰,朱忠超;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年10期

4 ;美科学家用纳米技术治疗毒瘾[J];纳米科技;2009年02期

5 周如梅;付爱玲;李晓荣;;靶脑型载药纳米粒子[J];生命的化学;2011年03期

6 杨菁;宋存先;王彭延;李拥军;管珩;;载反义MCP-1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应用[J];医学研究杂志;2002年04期

7 董晶莹,刘宁;纳米微粒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5年04期

8 陈钟;戴新征;;壳聚糖及其纳米粒子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6年01期

9 龙莉莉;肖波;;纳米粒子——协助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靶向载体[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6年04期

10 丁茹茹;张英鸽;;纳米粒子在肝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卜源;池方丽;霍启升;;单胶束模板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合成与机理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郑亚萍;宁荣昌;李郁忠;;纳米粒子对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3 韩晓晶;黎广;王云伟;杨恒权;;SBA-16组装钯氮杂卡宾用于Suzuki反应:从分子配合物到纳米粒子[A];第七届全国催化剂制备科学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益春;刘玉学;吕友明;张吉英;申德振;钟国柱;范希武;孔祥;;Zn离子注入SiO_2薄膜后退火形成球型ZnO纳米粒子的结构和紫外发光[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5 娄长春;石梦然;杨红;刘贻尧;;多功能硅纳米荧光粒子的制备、表征及应用[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杨菁;武莉;唐丽娜;朱振峰;孙洪范;宋存先;王彭延;曾勇;朱文玲;;提高载基因纳米粒子包埋率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生物材料学术会议(CBMS-9)论文集[C];2002年

7 杨菁;宋存先;郎晓讴;;p27kip1基因纳米粒子在动物模型上的应用[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吴清洲;袁明永;;ZrO_2纳米粒子在BaSO_4沉淀过程中的应用研究[A];第四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9 王瑞娟;李敏;郑红梅;沈明;;Au@Ag纳米粒子的绿色合成及SERS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罗志辉;陈坤;吴宝林;原弘;陆冬莲;韩鹤友;;金银复合分子层纳米粒子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研究员、科技处处长 毛军文;关于纳米粒子生物效应的系统专著:《纳米毒理学》[N];科技日报;2009年

2 刘霞;美研制出新型纳米粒子药物递送系统[N];科技日报;2009年

3 水吉;美发现新型纳米粒子药物递送系统[N];医药经济报;2009年

4 刘霞;新纳米粒子技术可有效攻击癌细胞[N];科技日报;2011年

5 常丽君;新技术能快速描绘“双面”纳米粒子属性[N];科技日报;2011年

6 余 名;纳米粒子 涂在脸上的危险[N];大众科技报;2004年

7 记者 葛进;日开发新型低成本荧光纳米粒子[N];科技日报;2008年

8 记者 刘霞;美用纳米粒子治疗药物上瘾[N];科技日报;2009年

9 记者 葛进 陈超;日开发出制造纳米粒子新方法[N];科技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刘海英;纳米粒子回收再利用有新法[N];科技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明;直接甲酸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徐洪波;基于自组装单层纳米粒子构筑抗反射结构[D];吉林大学;2011年

3 贺永强;纳米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D];天津大学;2010年

4 王冠男;磁性荧光复合纳米粒子的合成及生物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5 罗晓刚;再生纤维素微球的制备、结构和功能[D];武汉大学;2010年

6 龙学颖;靶向生长抑素受体的磁共振分子探针的制备、表征及体外细胞实验[D];中南大学;2010年

7 成永强;利用滚环扩增和纳米粒子均相无标记检测核酸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8 程元荣;原位聚合法制备半导体纳米粒子/聚合物杂化光学材料[D];吉林大学;2010年

9 张普;CO在贵金属电极表面吸附及氧化的电化学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孙秀晶;有机玻璃/TiO_2复合材料改性及其三阶光学非线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莉;纳米Fe_3O_4表面磁性壳层制备及SiO_2包覆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2 张文星;具有磁性和光学特性的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吴霞;乳液技术可控制备银、聚苯乙烯纳米粒子及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郭雷;弱外磁场下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制备及磁液稳定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季玉玄;水溶性纳米磁共振造影剂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铎;铜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面等离子共振特性[D];暨南大学;2010年

7 薛丽娜;二氧化硅荧光纳米pH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8 姜项福;基于压电和电化学技术的细胞生物传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晓文;基于DNA寡聚核酸链和纳米粒子体系对目标物的免标记比色测定[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华;硅藻土和纳米粒子混合填充牙体修复复合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集核磁共振成像与光热治疗于一体的硫化铜纳米粒子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7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447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0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