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刺激响应型生物医用聚合物纳米粒子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07-27 18:15

  本文关键词:刺激响应型生物医用聚合物纳米粒子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聚合物 刺激响应 纳米粒子 药物载体 细胞成像


【摘要】:近十几年来,纳米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纳米材料在生物医用领域的应用.聚合物纳米粒子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在药物传递、医学成像等医用领域备受关注.其中,刺激响应型聚合物纳米粒子是一类可以在外界信号刺激下(包括pH、温度、磁场、光等)发生结构、形状、性能改变的纳米粒子.利用这种刺激响应性可调节纳米粒子的某种宏观行为,故而刺激响应型聚合物纳米粒子也被称为智能纳米粒子.因为其特有的"智能性",刺激响应型聚合物纳米粒子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几类重要的生物医用刺激响应型聚合物纳米粒子,侧重介绍双重及多重刺激响应型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同济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生物医学研究院;
【关键词】聚合物 刺激响应 纳米粒子 药物载体 细胞成像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05CB6239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50633020) 同济大学青年优秀人才培养行动计划 上海市2009年度纳米科技专项(编号:0952nm04800)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编号:10ZR1432100)资助
【分类号】:R318.08
【正文快照】: 1引言目前纳米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是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随着生物医用纳米材料表现出越来越诱人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全世界纳米技术的研究热点正由半导体芯片领域转向生物医学领域,纳米生物医学技术已经被列入各国的优先科研计划,越来越多的研究经费正在投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Stimulus-responsive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J];Science China(Chemistry);2010年03期

2 陆彬;;作为载药系统的聚合物胶束和泡囊的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1期

3 张翠梅;李银莲;;微粒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19期

4 徐洪燕;邵伟;;TAT介导的几种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概况[J];药物生物技术;2012年01期

5 施伟杰;毕丽伟;许瑞安;;联合细胞穿膜肽的肿瘤靶向载体[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瑞;功能化两亲性多重刺激响应性聚醚胺粒子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张婵;叶酸靶向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物载药纳米粒缓释给药系统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3 刘丽;丙烯酸酯系聚合物的亲水化改性及其性质与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何月英;羰基官能团化聚己内酯共聚物合成、表征及其体外释药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春喜;多功能自组装纳米载体的构建及其细胞内过程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磊;酸敏感聚环氧乙烷—接枝—阿霉素前药的合成和表征[D];苏州大学;2010年

2 刘朋;肿瘤弱酸性微环境响应壳聚糖基给药载体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松,马娟,陈秀梅,李惃;聚苯乙烯为模板制备CdSe纳米粒子[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2 郭振福;刘海平;袁光耀;;纳米粒子增强PP纤维的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孙文兵;;水分散性纳米SiO_2的制备、表面修饰及性能[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安利民,单桂晔,刘益春,孔祥贵;不同粒径的SiO_2纳米粒子与PVK分子复合体系的发光性质研究[J];微纳电子技术;2003年09期

5 盖轲,李锡恩,刘文君;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简介[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6 姜传福;TiO_2纳米粒子的软化学研制与应用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7 孙伟,尤加宇,江宏,焦奎;纳米粒子标记DNA探针的制备与检测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年08期

8 杨留中,孙岚,张英鸽;生物隋性纳米粒子的体内分布、移行和排泄[J];生物技术通讯;2005年05期

9 王琼生,王世铭;纳米CaCO_3粒子对PMMA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郝顺利;王新;崔银芳;王永明;;纳米粉体制备过程中粒子的团聚及控制方法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文红;章明秋;容敏智;;牵伸诱导纳米粒子分散及其对聚合物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2 金峰;陈卫强;段宣明;;光学透明的硒化镉/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白松浩;;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工业摩擦学大会暨第七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章明秋;容敏智;;纳米无机颗粒/聚合物复合材料[A];中国复合材料学会2003年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束树军;张新歌;王tq;李朝兴;;具有磁靶向功能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15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预印集[C];2010年

6 陈云华;王朝阳;刘新星;童真;;Pickering乳液表面ATRP方法接枝PHEMA聚合物刷的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7 关卜源;池方丽;霍启升;;单胶束模板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合成与机理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郑亚萍;宁荣昌;李郁忠;;纳米粒子对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9 韩晓晶;黎广;王云伟;杨恒权;;SBA-16组装钯氮杂卡宾用于Suzuki反应:从分子配合物到纳米粒子[A];第七届全国催化剂制备科学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刘益春;刘玉学;吕友明;张吉英;申德振;钟国柱;范希武;孔祥;;Zn离子注入SiO_2薄膜后退火形成球型ZnO纳米粒子的结构和紫外发光[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连琪 编译;水涨船高[N];中国包装报;2006年

2 记者 冯卫东;美科学家制成聚合物纳米纤维反应器[N];科技日报;2009年

3 李莉;聚合物扩能工程平稳运行[N];黑龙江日报;2010年

4 赵俐;纤维脊梁上的创新[N];中国纺织报;2007年

5 周祺 译;黏土艺术:让设计随性而为[N];中国黄金报;2006年

6 通讯员 高俊敏;105%负荷保聚合物扩能[N];大庆日报;2010年

7 田丽君;巴斯夫又完成两大业务收购[N];中国化工报;2006年

8 顾永强;水射流技术进入聚驱领域[N];中国石化报;2007年

9 顾永强 解保双;水射流聚合物分散装置的特点[N];中国石油报;2006年

10 何木;亚洲聚合物生产蓄势待发[N];中国商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冠男;磁性荧光复合纳米粒子的合成及生物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2 田野;聚合物微机械的飞秒激光加工及驱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小明;直接甲酸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徐洪波;基于自组装单层纳米粒子构筑抗反射结构[D];吉林大学;2011年

5 贺永强;纳米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D];天津大学;2010年

6 罗晓刚;再生纤维素微球的制备、结构和功能[D];武汉大学;2010年

7 龙学颖;靶向生长抑素受体的磁共振分子探针的制备、表征及体外细胞实验[D];中南大学;2010年

8 成永强;利用滚环扩增和纳米粒子均相无标记检测核酸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9 程元荣;原位聚合法制备半导体纳米粒子/聚合物杂化光学材料[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张普;CO在贵金属电极表面吸附及氧化的电化学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莽;钼化物与聚合物的加合作用及其表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孙莉;纳米Fe_3O_4表面磁性壳层制备及SiO_2包覆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3 张文星;具有磁性和光学特性的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4 吴霞;乳液技术可控制备银、聚苯乙烯纳米粒子及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雷;弱外磁场下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制备及磁液稳定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季玉玄;水溶性纳米磁共振造影剂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铎;铜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面等离子共振特性[D];暨南大学;2010年

8 李强;表面引发“活性”自由基聚合法改性SiO_2纳米粒子[D];苏州大学;2010年

9 薛丽娜;二氧化硅荧光纳米pH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姜项福;基于压电和电化学技术的细胞生物传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82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582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7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