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修复中厚皮供皮区创面
本文关键词: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修复中厚皮供皮区创面
更多相关文章: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 凝胶类 外科纱布 生物材料 缓释材料 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 中厚皮供皮区创面 临床观察 自身对照
【摘要】:背景:将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应用于中厚皮供皮区创面的报道不多,采用自身对照分不同厚度的研究目前尚未检索到。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促进中厚皮供皮区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选择需自体中厚皮片移植的烧伤及瘢痕增生患者60例,其中男47例,女13例,年龄18-65岁,供皮区为大腿部位,根据供皮区创面深度分为0.40 mm组和0.55 mm组,每组各30例,采用自身对照,选择两处面积相等、深度一致,部位对称的创面,或同一深度创面一分为二,根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对照组外用凡士林敷料。术后3,7,10,14 d换药,观察创面外观、愈合时间、愈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术后14 d时,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创面相对光滑,色素沉着轻;治疗组不同时间点换药时创面疼痛刺激轻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0,14 d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所有病例在治疗期间未发现全身不适及过敏现象,也未见局部组织过度增生。表明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能缩短中厚皮供皮区创面的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
【作者单位】: 菏泽市立医院烧伤整形科;
【关键词】: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 凝胶类 外科纱布 生物材料 缓释材料 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 中厚皮供皮区创面 临床观察 自身对照
【分类号】:R318.08;R641
【正文快照】: 文章亮点:1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多应用于难愈创面及烧伤创面,但在新鲜供皮区创面应用报道不多。2实验创新是用在中厚皮供皮区创面,采用自身对照分不同厚度研究,希望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3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能刺激机体合成和分泌多种促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放;唐洪泰;王广庆;张梅;黄毅;王亮;胡晓燕;夏照帆;;含银亲水纤维敷料封闭中厚皮供皮区创面的临床观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11期
2 陈保国;乔群;黄渭清;戚征;王友彬;;高压氧治疗促进供皮区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0年05期
3 杨柳;张友群;刘娟娟;陶文俊;;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4年04期
4 杨苓山;王光毅;江榕;黄剑伟;;三种敷料应用于供皮区的临床对照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4年10期
5 邱学文;王甲汉;杨磊;任加良;;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07期
6 许腊梅;刘宸;;两种敷料用于中厚皮片供皮区创面处理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学;2015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明华;外用rhGM-CSF凝胶治疗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龙;吴双喜;沈贤友;;烧伤合并糖尿病患者40例治疗分析[J];安徽医药;2011年11期
2 刘继松;方勇;姚敏;俞为荣;杜娟;;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及新生血管化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黄在委;柴可夫;宋光明;金怡;;加减防己黄芪汤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血清NO、ET-1水平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4 郭敏;黄宏;徐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与创面愈合[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陈杰翔;安宏元;;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纳米银护创液作用于糖尿病溃疡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张兰;;纳米银无菌敷料在小儿烧伤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年06期
7 马琴;闫芳;冯艳玲;;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加红外线治疗在烧伤创面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年10期
8 吴继禹,王志强,黄学荪;紫草喷雾剂的研制及药效学观察[J];福建中医药;2004年05期
9 秦益民;周晓庆;;羧甲基甲壳胺纤维的吸湿性能[J];纺织学报;2008年08期
10 范子锋,邱学文,王甲汉;烧伤后海水浸泡对机体基本病理生理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昭洪;曾涛;;复方地黄软膏治疗烧伤893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王昭洪;曾涛;;复方地黄软膏治疗烧伤893例[A];四川省药学会第七次全省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昭洪;曾涛;;复方地黄软膏治疗烧伤893例[A];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22分会场——“中医药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袁学刚;谭信菊;杨向东;;超声刀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26例临床分析[A];第十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萃[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闫书芹;用于真皮重建的丝素/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共混支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杨磊;IGF-I和HSV-tk联合基因转移优化创面愈合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3 郭蔚莹;低剂量辐射联合多种干预因素促进糖尿病皮肤创面修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王少云;转染bFGF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SIS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治疗兔2型糖尿病早期皮肤缺损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5 黄国宝;藻酸盐敷料与hGM-CSF联合治疗难愈皮肤慢性溃疡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6 李宇飞;纳米银聚氨酯敷料在骨科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探讨[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7 王一;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IL)-1β在慢性肠炎恶性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喜莉;血管紧张素Ⅱ对创伤愈合中成纤维细胞增殖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刘思隽;增生性瘢痕组织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郭敏;小鼠急性皮肤缺损创面GMCSF表达特点及其作用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4 张江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小鼠皮肤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毛庆龙;电动磨痂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4年
6 黎洪棉;深Ⅱ度烧伤早期磨痂对机体炎症反应及创面愈合影响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5年
7 李亮;早期磨痂术对猪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影响的电镜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肖文明;P物质对脂多糖诱导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9 石健林;苯妥英钠对随意皮瓣成活影响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岳海岭;微电流影响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反应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母瑞红;曹红英;王春仁;奚廷斐;;纳米银抗菌凝胶细胞毒性的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8年06期
2 孙永华 ,常致德 ,张仲明 ,汪昌业 ,曹大鑫 ,张明良 ,王学威 ,沈祖尧;削痂疗法治疗深度烧伤的体会[J];北京医学;1983年01期
3 李娟,沈兴平,舒昌达;NO与巨噬细胞抗菌作用[J];重庆医学;2000年06期
4 郭敏;崔文慧;黄宏;徐祥;简华刚;;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创面愈合[J];创伤外科杂志;2011年03期
5 胡晓燕;周华;王广庆;贲道锋;夏照帆;;系统性湿性疗法治疗Ⅱ~Ⅳ度压疮的临床观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6 罗肇林;梁自乾;;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面部Ⅱ度烧伤创面修复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07年06期
7 孙幸福;王学文;;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皮肤顽固性溃疡的临床研究[J];东南国防医药;2007年02期
8 李志清;王甲汉;王颖;任加良;;组织工程全层皮肤在烧伤患者深度难愈创面的应用[J];广东医学;2006年05期
9 周岳平;李志清;张春新;陈静;;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冲洗液冲洗在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2年08期
10 王世岭,郭振荣,周亮,周一平,刘锡麟,周和平,严霜;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促进烧伤创面的愈合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耀华;施学忠;杨恿利;;不同干预因素对供皮区愈合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7年06期
2 金汉宏;刘丹;冯国友;凌晨;;即时带蒂皮片修复烧伤小面积中厚供皮区28例[J];浙江实用医学;2008年03期
3 黎冠瑜,许赛英,刘捷;供皮区的一期缝合[J];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4 陈恩济;缝合取皮法——消灭供皮区创面的取皮方法[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5年04期
5 张银红;小儿烧伤头部供皮区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1988年10期
6 何俊;;供皮区感染溃疡[J];湖南中医杂志;1991年04期
7 饶敬忠;;头皮可作为供皮区[J];武警医学;1991年04期
8 李旭春,王荔;灯烤法与传统包扎法对烧伤者头部供皮区处理的对比观察[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刘剑毅,李世荣,毋巨龙,王珍祥,杨东运,曹川;表皮生长因子不同用药方法对供皮区治疗的作用[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3年02期
10 刘军,徐刚,姜海;供皮区回植方法的临床应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汉宏;刘丹;冯国友;凌晨;;即时带蒂皮片修复烧伤小面积中厚供皮区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张国森;;供皮区拉网回皮紧缩缝合术32例37次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3 范锟旣;杨鸿明;李国辉;;中厚皮片供皮区的处理[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4 赵耀华;查新建;谭秀丽;吴兰草;娄季鹤;夏成德;阚云珍;;提高供皮区愈后质量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5 杨艳清;秦巍;杨光喜;江昌艳;林海涛;;密闭敷料与凡士林纱条在供皮区运用的临床比较[A];第十一次湖北省整形外科学术会议第四次湖北省医学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孔祥伟;杨占东;王会兰;;针对供皮区选择不同覆盖物对其愈合影响的研究[A];全国危重烧伤患者早期复苏对策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梁延军;;418例烧伤植皮供皮区并发症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8 姜会庆;袁斯明;汪军;解伟光;胡心宝;孙东燕;;背部供皮区在大面积皮肤缺损中的应用(附40例)[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金汉宏;刘丹;冯国友;凌晨;;即时带蒂皮片修复烧伤小面积中厚供皮区的应用[A];浙江省第十七届烧伤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赵贤忠;孙记燕;吴红飞;沈洪;朱国栋;;供皮区创面皮肤再生疗法的临床应用[A];第九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唐修俊 魏在荣 王达利;应用美宝创疡贴治疗供皮区创面的临床体会[N];健康报;2012年
2 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唐修俊 魏在荣 王达利;美宝创面速愈贴在供皮区创面的临床应用体会[N];健康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文豪;伤科黄油纱对中厚皮片供皮区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15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615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