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甲壳素载体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和对角膜上皮损伤的修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23:04

  本文关键词:甲壳素载体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和对角膜上皮损伤的修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甲壳素 组织工程 角膜上皮细胞 损伤修复


【摘要】:目的:角膜是眼球的第一道屏障,对维持视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角膜上皮细胞的稳态对于维持眼表完整和视觉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角膜上皮受损会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尤其当角膜缘受损严重时,角膜上皮无法再生修复,因此需要选择合适而有效的方法重建角膜上皮层。目前常用组织工程的方法构建角膜上皮层,然而组织工程角膜载体支架材料的应用受到柔韧性、降解速率、免疫排斥反应等的限制,因此选择一种安全无毒性、柔韧性好、降解速率合适、免疫排斥反应低且易获取的材料成为目前组织工程角膜支架材料研究的热点。甲壳素具有抑菌性、能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而且无毒副作用,无免疫原性,在生物医用材料方面有很多应用。 方法:本研究以甲壳素为主要材料,主要进行了以下实验研究: 1、甲壳素性质、甲壳素混合膜制备及理化性质测定:对甲壳素分子量、脱乙酰度以及红外结构表征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将甲壳素与硫酸软骨素按一定比例制备甲壳素混合膜,并对其厚度、含水量、透光率、机械性能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 2、甲壳素混合膜生物相容性:将甲壳素混合曲率膜片贴附于新西兰大白兔眼表,通过对其眼部的定时观察来了解共混膜对兔眼的刺激反应;通过MTT法评价甲壳素混合膜的细胞毒性,并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混合膜上的生长贴附情况;将混合膜植入大鼠皮下和腿部肌肉观察其体内降解情况和组织相容性。 3、载细胞混合膜对角膜上皮损伤的修复作用:将载细胞甲壳素混合曲率膜移植到受损的兔角膜上皮层表面,定时进行荧光染色观察其修复情况,并对修复后的角膜上皮层进行病理学和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 1、本文主要研究材料为脱乙酰度相对较低的大分子量甲壳素,其脱乙酰度为19.33%,分子量为2×10~6KD,并确定了甲壳素混合平面膜和曲率膜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甲壳素混合膜厚度在0.2mm左右;在400-800nm之间的透光率均大于80%;含水量为81.59%,与人角膜基质含水量接近;干态下拉伸强度达到14.925MPa,湿态下拉伸强度为3.28MPa,与人眼角膜湿态抗张强度(4MPa)较为接近。 2、甲壳素混合膜对兔眼无刺激反应,,无细胞毒性,细胞相容性好,并能促进角膜上皮细胞在混合膜上的增殖生长。体内降解时间相对较慢,皮下为22w,肌肉处为18w,组织相容性好,炎症反应小,说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3、与对照组相比载细胞甲壳素混合膜能加速角膜上皮细胞的损伤修复速率,且修复后的角膜上皮层结构致密整齐。 结论:以甲壳素和硫酸软骨素为材料制备的组织工程角膜载体支架材料基本符合组织工程角膜材料的要求,为组织工程角膜载体支架材料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甲壳素 组织工程 角膜上皮细胞 损伤修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18.08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缩略词10-16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6-32
  • 1 角膜基本结构和功能概述16-19
  • 1.1 上皮层17
  • 1.2 前弹力膜17-18
  • 1.3 基质层18
  • 1.4 后弹力膜18
  • 1.5 内皮层18-19
  • 2 角膜病及角膜重建术19-22
  • 2.1 常见角膜病19-20
  • 2.1.1 角膜外伤19-20
  • 2.1.2 感染性角膜炎20
  • 2.1.3 其他20
  • 2.2 角膜重建术20-22
  • 2.2.1 治疗性角膜移植术21
  • 2.2.2 角膜上皮成形术和角膜缘移植术21
  • 2.2.3 羊膜移植术21-22
  • 2.2.4 筋膜囊成形术22
  • 2.2.5 穿透角膜移植术和板层角膜移植术22
  • 3 组织工程角膜研究进展22-28
  • 3.1 组织工程角膜种子细胞概述23-25
  • 3.1.1 干细胞诱导分化23-24
  • 3.1.2 角膜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24-25
  • 3.1.3 永生化角膜上皮细胞25
  • 3.2 组织工程角膜支架材料概述25-28
  • 3.2.1 羊膜26
  • 3.2.2 胶原26-27
  • 3.2.3 脱细胞角膜基质27-28
  • 3.2.4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28
  • 3.2.5 人工合成材料28
  • 4 甲壳素性质及其在医学方面的应用28-30
  •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30-32
  • 第二章 甲壳素混合膜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研究32-40
  • 1 材料与方法32-35
  • 1.1 实验材料和试剂32
  • 1.2 主要仪器32-33
  • 1.3 实验方法33-35
  • 1.3.1 甲壳素纯化33
  • 1.3.2 甲壳素性质测定33-34
  • 1.3.3 甲壳素混合膜的制备34
  • 1.3.4 甲壳素混合膜性质测定34-35
  • 2 实验结果35-38
  • 2.1 甲壳素的性质测定35-36
  • 2.1.1 甲壳素分子量35
  • 2.1.2 甲壳素脱乙酰度35
  • 2.1.3 甲壳素的红外结构表征35-36
  • 2.2 混合膜性质36-38
  • 2.2.1 厚度36
  • 2.2.2 含水量36
  • 2.2.3 透光率36-37
  • 2.2.4 机械性能37-38
  • 3 讨论38-39
  • 4 本章小结39-40
  • 第三章 甲壳素混合膜的生物相容性40-57
  • 1 材料与方法40-46
  • 1.1 实验材料和试剂40-41
  • 1.2 主要仪器41
  • 1.3 实验方法41-46
  • 1.3.1 甲壳素混合膜对兔眼刺激反应41-43
  • 1.3.2 兔角膜缘上皮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43
  • 1.3.3 角膜缘上皮细胞在甲壳素混合膜上的生长贴附情况43-44
  • 1.3.4 扫描电镜观察角膜缘上皮细胞在甲壳素混合膜上的生长情况44
  • 1.3.5 甲壳素混合膜的体外酶解性44
  • 1.3.6 甲壳素混合膜的组织相容性及体内降解性44-46
  • 2 实验结果46-55
  • 2.1 甲壳素混合膜对兔眼刺激反应46
  • 2.2 角膜缘上皮细胞的培养46-47
  • 2.3 角膜缘上皮细胞在甲壳素混合膜上的生长贴附情况47-49
  • 2.4 角膜缘上皮细胞在甲壳素混合膜上的扫描电镜观察49-50
  • 2.5 甲壳素膜片体外降解性50
  • 2.6 甲壳素混合膜的组织相容性50-55
  • 2.6.1 甲壳素混合膜植入后肉眼观察情况50-52
  • 2.6.2 甲壳素混合膜植入体内后的组织切片观察52-55
  • 3 讨论55-56
  • 4 本章小结56-57
  • 第四章 组织工程甲壳素载体膜片对角膜上皮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57-66
  • 1 材料与方法57-60
  • 1.1 实验材料和试剂57-58
  • 1.2 主要仪器58
  • 1.3 实验方法58-60
  • 1.3.1 兔角膜缘上皮细胞的原代及传代培养培养58
  • 1.3.2 载细胞甲壳素混合曲率膜的制备58
  • 1.3.3 载细胞混合膜对角膜上皮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58-60
  • 2 实验结果60-64
  • 2.1 兔角膜缘上皮细胞在甲壳素混合曲率膜上的培养60
  • 2.2 载细胞混合膜片对角膜上皮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60-64
  • 2.2.1 术后兔眼肉眼观察60-61
  • 2.2.2 荧光染色标记观察61-63
  • 2.2.3 损伤修复后角膜上皮组织切片观察63
  • 2.2.4 损伤修复后角膜上皮扫描电镜观察63-64
  • 3 讨论64-65
  • 4 本章小结65-66
  • 全文总结66-67
  • 参考文献67-74
  •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74-75
  • 致谢75
  • 个人简历75
  • 发表的学术论文75-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华,朱通伯,杜靖远,洪光祥,孙淑珍,徐小红;磁性多孔磷酸三钙陶瓷的生物相容性分析[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1992年01期

2 顾延;;聚乳酸在骨组织内的吸收、生物相容性和固定性能[J];国际骨科学杂志;1992年01期

3 徐大年;黄豪萍;金美英;吴军;;新型胶状基托树脂的研究[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1993年03期

4 刘阳,孙玉鹗,黄孝迈,江朝光,郭锦芳,成玉英;镍钛记忆合金气管内植入的医学基础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96年03期

5 文学军,严洪海,张宁,赵士芳,曹征旺;表面等离子渗氮处理钛的生物相容性评价──3.耐腐蚀性能评价[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1997年01期

6 王芹;汪竹平;戈扬;张冬梅;田月洁;刘修鑫;;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与生物活性骨水泥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1998年04期

7 梁卫东,石应康;细胞培养法评价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9年01期

8 刘敬肖,杨大智,王伟强,陈吉华,蔡英骥;表面改性在生物医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J];材料研究学报;2000年03期

9 郑斌,谢微加;透析膜生物相容性与透析低血压[J];今日科技;2000年07期

10 赵廷宝,范清宇,周勇,张殿忠,裘秀春,文艳华;复合骨形成蛋白骨修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巨勇;李研;张祯;胡君;李伟娜;李广涛;;新型含甾体/三萜骨架功能分子的合成与性能研究[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郑小龙;张西正;胡平;李瑞欣;张春秋;王贵林;;聚羟基丁酸酯/羟基磷灰石可吸收骨折内固定材料性能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张民;卫小春;王建生;;可注射性含硅磷酸钙骨水泥促进成骨的实验研究[A];第18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4 孙艳荣;张靠民;范涛;;羟基磷灰石形貌调控及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材料科学与图像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陈晓农;鹿浩;王雨生;魏小飞;苏志强;;PNIPAM-PEG微凝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6 吴爽;郭旭虹;;热控乳液聚合制备生物相容性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7 冯亚凯;赵海洋;郭锦棠;赵婵;孟繁茹;;生物相容性聚碳酸酯聚氨酯微纤维人工血管的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8 刘华;李红;朱敏鹰;韩媛媛;周长忍;;新型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的实验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9 赵谌;杨湘涛;;含碳酸盐氟羟磷灰石、纯羟磷灰石生物相容性和溶解趋势对比研究及兔胫骨内植入实验[A];中华口腔医学会成立大会暨第六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10 弋峰;陆建巍;郭朝霞;于建;;可溶性鸡蛋壳膜蛋白的制备及其在生物材料中的应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冯海波;医用镁合金极具发展前景[N];广东科技报;2011年

2 王镐;医学用钛量增长明显[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1年

3 民泾;EPCs捕获技术改善支架生物相容性[N];医药经济报;2003年

4 通讯员 姚春雨、钱勇 记者 范又;新型生物可降解性血管内支架研制成功[N];光明日报;2003年

5 凤慧;全球医药塑料产量5年内将达45亿公斤[N];中国包装报;2010年

6 刘霞;紧跟技术进步的脚印[N];科技日报;2010年

7 ;固定骨折“生物钉”成新宠[N];医药经济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王爱娥;“碧护”给农作物一把保护伞[N];农资导报;2009年

9 崔小明;聚磷腈要抓紧开发利用[N];中国化工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李晓;选择哪一种假牙?[N];苏州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勃;两性离子嵌段共聚物结构设计、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丁仲如;新型全镍钛合金室间隔封堵器的研制及动物实验[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3 杨春露;珍珠层人工骨骨诱导作用及相关机制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4 苗惊雷;多孔钽铌合金的制备与生物相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齐峥嵘;微弧氧化表面处理的ZK60镁合金在大鼠体内的降解行为及生物相容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3年

6 王嫦君;干眼症缓释泪道栓设计关键技术及其相关性能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陈鹏;PHEMA/SiO_2/n-HA凝胶膜的制备和生物相容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8 肖星;镁合金(AZ60)Ca-P涂层的生物相容性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陶运明;二羟基铁/肝素纳米颗粒-VEGF修饰促进去细胞血管基质的生物相容性和内皮化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周康;可携式人工泵肺的生物相容性评价[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隋鲜鲜;甲壳素载体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和对角膜上皮损伤的修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刘时兵;生物工程用新型低弹性模量钛合金材料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院;2005年

3 姜海英;氟处理AZ31B生物可降解镁合金的生物相容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4 贺亚敏;几种医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D];东南大学;2003年

5 白雪;磁感应肿瘤热疗用镍铜热籽生物相容性的研究[D];佳木斯大学;2007年

6 王涛;氰基丙烯酸酯在小梁切除术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7 段志广;类人胶原蛋白止血海绵的性能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8 王上元;载阿伦磷酸钠丙烯酸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马佳妮;仿细胞膜结构纳米聚合物胶束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孙秀娟;类人胶原蛋白—透明质酸血管支架的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31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631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e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