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医卫管理论文 >

医学生死亡教育教程编制和实施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4 19:56
【摘要】: 目的①调查临床、护理专家和医学生对死亡教育的态度;②综合运用文献查询法、专家咨询法和学生问卷调查法编制医学生死亡教育教程;③探究死亡教育对医学生生命意义感、死亡态度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属于类实验性研究。第一阶段,综合运用文献查询法,专家咨询法和问卷调查法初步编制医学生死亡教育教程。第二阶段,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06级护理、临床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将06级护理专业学生中所有自愿参加本研究的70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人。同时从06级临床专业学生中抽取实验对象70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人。剔除前后测缺席者和严重漏答之无效问卷,对照组65人,干预组60人。干预组参加为期10周,20学时的医学生专业性死亡教育课程,对照组进行照常的医学教育。两组均在课程实施前和实施后一周对死亡态度、生命意义感、自我效能感进行测量,以了解干预效果。同时,干预组在课程进行时和结束后分别用单元回馈表和课程总回馈表进行评估、以了解课程实施效果和不足之处。干预组在课程结束2月后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自我效能量表测量死亡教育对医护生死亡态度、生命意义感、自我效能感的后续影响。 结果1.多数医护专家和医学生(80%以上)对死亡教育持积极态度,并肯定其对死亡态度和医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且认为医学生更有必要接受死亡教育。 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医护生一般资料中,自觉目前生理状况(P=0.000)、自觉目前心理状况(P=0.000)两因素与生命意义感各维度得分差异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医护生个人背景资料中,有无和重症患者接触的经历(P=0.045)、接触印象最深的死亡时的感觉(P=0.022)两因素与生命意义感总得分差异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医护生性别与死亡态度趋近接受维度得分差异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医护生专业与死亡态度趋近接受(P=0.025)和逃离接受(P=0.004)两个维度得分差异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医护生自觉目前心理状况与死亡态度、死亡逃避维度得分差异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24);研究对象性别(P=0.001)、目前自觉生理状况(P=0.000)、自觉目前心理状况(P=0.021)和父亲教育程度(P=0.027)四因素与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相关有统计学意义。 3.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分别对干预前、后对照组和干预组的PIL各维度得分进行比较,结果:(1)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生活品质、生活目标维度得分比较,对照组低于干预组,且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干预组生活品质、生活目标维度得分较对照组低,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前、后的PIL得分进行比较,结果:(1)对照组干预前、后PIL得分分别为71.95±11.57和72.37±9.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干预前、后PIL得分分别为68.38±9.98和74.93±9.02,分值升高,且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干预组干预前、干预后两个月和干预后、干预后两个月的PIL四个维度得分进行比较,结果:(1)干预组干预前、干预后两个月生命意义感四个维度分值均在干预后两个月有所上升,且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干预后、干预后两个月四个维度的分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6.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分别对干预前、后对照组和干预组的DAP各维度得分进行比较,结果:(1)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死亡恐惧、死亡逃避维度得分,对照组低于干预组,且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干预组死亡恐惧、死亡逃避维度得分较对照组低,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7.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前、后的DAP得分进行比较,结果:(1)对照组干预前、后DAP五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2)干预组干预前、后DAP五个维度中,除自然接受和趋近接受两个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它三个个维度得分在干预后分值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8.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干预组干预前、干预后两个月和干预后、干预后两个月的DAP五个维度得分进行比较,结果:(1)干预组干预前、干预后两个月DAP五个维度的分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干预后、干预后两个月DAP五个维度的分值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9.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767),干预组干预后自我效能感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 10.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干预组干预前、干预后两个月和干预后、干预后两个月的GSES得分进行比较,结果:(1)干预组干预前、干预后两个月GSES得分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干预后、干预后两个月GSES得分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PIL-生活品质、PIL-生活目标和PIL-生活自由三个观察指标干预主效应有显著差异(P0.05),即不考虑时间的因素,不同干预水平的研究对象PIL-生活品质、PIL-生活目标和PIL-生活自由得分有差异;10个观察指标时间主效应均无差异(P0.05);10个观察指标中,PIL-生活目标、DAP-死亡恐惧、DAP-死亡逃避和DAP-逃离接受四个观察指标的时间因素与干预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说明在第一次测量和第二次测量间,干预组和对照组生活目标、死亡恐惧、死亡逃避和逃离接受随时间变化的幅度不同,其它观察指标的时间因素与干预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 12.本研究综合五个单元,对本研究死亡教育进行评价,课程评价分布图显示:课程总体满意度达到满意水平以上的占82%以上;学生对自我学习的评价高,76%的学生自我评分在7以上;60名研究对象在课程结束后表示愿意再接受此类课程的有58人,占96.7%。 结论1.医护专家和医学生对死亡教育的态度是积极、肯定的,且认为有课程开设必要。 2.死亡教育可显著提升医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且此作用有一定的延后效应。 3.死亡教育可显著改善医学生的死亡态度,虽然立即性效果明显,但延后影响较差。 4.死亡教育可明显提升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且延后效应较好。 5.有八成以上的干预组医学生对课程感到满意;有超过九成的干预组学生愿意再接受此类课程,说明本研究死亡教育课程编制比较成功。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4
【图文】:

架构图,架构,生命意义,医学生


以及课程单元回馈表和总回馈表,以检测死亡教育对医学生死亡态度、生命意义感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同时检验课程实施效果,以此作为依据对原教程进行修订。本研究架构图,如图2一2所示。瓢瓢黝 {{{图2一2研究架构图

分布图,满意度评价,教学目标,满意度


程满意度;2=教学目标完成情况满意度;3=本单元课程内容满意度;4=授课方式满意度);研究对象对五个单元课程总满意度、教学目标达到程度满意度、课程内容满意度和授课方式满意度评价的分布情况见图3一1、图3一2、图3一3、图3一4。表3一44干预组研究对象单元课程满意度项目单元一单元二单元三单元四单元五 13.92士 0.723.98士 0.624.08士 0.674.22士 0.743.93士0.94 23.45士 0.753.42士 0.793.82士 0.703.83士 0.723.65士0.99 34.05士 0.754.18士 0.774.27土 0.804.30士 0.724.00士0.99 43.78士 0.764.00士 0.764.20士 0.664.25士 0.703.85士1.01您对课程的总愉惫度是您时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看法袱价公篆砂琶.该不满念钧不满曦口一般I满惫口俊满老.很不满愈盆不满愈口·般.满愈口幸只满愈图3一1课程总体满意度评价分布图图3一2教学目标达至0程度满意度评价分布图

分布图,满意度评价,课程内容,分布图


口极满惫污5诫}图3一3课程内容满意度评价分布图图3一4教学方式满意度评价分布图3.9.2死亡教育课程总回馈当10周20学时的死亡课程结束后,用死亡教育课程总回馈表对课程进行评价,评价项目包括:整体课程满意度,死亡了解满意度,生命意义、人生价值满意度,课程对人生、职业价值满意度,课程内容总满意度,授课方式总满意度;记分方法为:数字1到5分别代表不同程度的感受,1为最低,5为最高。60名研究对象对死亡教育课程各项目总体评价见图3一5、图3一6、图3一7、图3一8、图3一9、图3一10。整体课程满愈艘月.亨毅不墓群j二狱j·般扫.满念一续i滋满,弥图3一5整体课程满意度评价分布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秀娜;罗羽;周娟;;医学院校开设死亡教育选修课的尝试[J];护理研究;2007年26期

2 岳长红;柏宁;任守双;孙福川;史也夫;马静松;李中华;;在医学生中开展死亡教育的意义及方式[J];医学与社会;2010年09期

3 米光明,郭清秀,赖建强;1393名居民死亡态度与死亡教育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1994年06期

4 ;死亡教育概述测试题[J];上海护理;2006年05期

5 ;全国临终关怀与死亡教育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年05期

6 卢锡芝,屠玉玲,章晓莉;临终关怀与死亡教育的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04年01期

7 陈小妹;;对护理人员进行死亡教育的探讨[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8年02期

8 熊万军;苏小霞;;死亡教育及其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18期

9 宗建芳;浅谈死亡教育的意义[J];卫生职业教育;2000年05期

10 赵登蔚;关于死亡教育[J];医学教育;199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嵇;戈欣;姚秋英;许建荣;;PDCA在影像系医学生教学管理中的应用[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庆宏;;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生SCL-90调查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三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李利生;曲瑞瑶;王伟;郭华;;医学生理课中应贯穿混沌等复杂性理论或思想[A];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吴汉荣;陈介清;;医学生性行为及有关因素分析[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徐云生;;浅谈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程佳;;医学生的素质教育与病理教学的“教”与“学”[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7 郑海华;陈峰;杨顺海;冯旺强;;生物医学信息学在医学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A];2008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吴英;谢晓丹;;医学生亚健康状态调查研究[A];2008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暨灾后心理救援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韩丹;;探索性生理实验中,注重医学生观察、学术表现与思维能力纬度训练[A];中国生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10 张盘德;冯志刚;周惠嫦;;1998年与2002年医学生的康复意识比较[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实习记者 陈晓曼;培养医学生的公共卫生视野[N];健康报;2010年

2 孟庆普 赵修娟;非典对医学生有何影响[N];健康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赖毅 实习生 洪泽鹏;“网医”掐架 患者抓瞎[N];厦门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仇方迎 通讯员 赵修娟 实习生 孟晓蕊;STS教育模式:让医学生走出象牙塔[N];科技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白毅;我国开建生物资源库[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孟庆普;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医学生[N];健康报;2001年

7 职员 黄素英;“医学生难就业”是违背医学教育规律的恶果[N];健康报;2010年

8 解伟;医学生“订单式”培养值得推广[N];健康报;2006年

9 马国川;背叛“医学生誓言”的理由[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10 赵修娟 本报记者 张林军;新时期高素质医学生的生命线[N];大众科技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小军;促进医学生合理用药处方行为宣教干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于红;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高继成;21世纪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肖琴;安徽省医学生儿童期不良经历与相关风险行为的关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5 宫福清;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彭红;医患博弈及其沟通调适[D];中南大学;2008年

7 李高峰;生命与死亡的双重变奏:国际视野下的生命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威;中世纪英国医疗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9 邓旭林;医科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参与社区卫生建设的模式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10 王蕾;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医学生“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俊;在校医学生阿尔茨海默病知识测评及其健康教育效果评价[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董正宇;对医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郭巧红;医学生死亡教育教程编制和实施效果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肖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建芬;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林富安;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7 曾武;医学生心理健康对学习成绩影响的统计技术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2年

8 黄t雯;广州中医药大学在校医学生亚健康状况分析及穴位埋线干预[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王贵勤;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刘娜;我国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69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769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9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