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类本草古籍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20-08-03 19:03
【摘要】: 关于食疗的起源,自古就有“药食同源”之说。古人在寻求食物的过程中,不仅了解到了药物的功效,应该说对于食物的了解更为深入,进一步发现了一些食物也具有疗病的作用,便形成了最初的食疗。伴随着医药学、饮食学、哲学的发展,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的互动作用下,食疗本草专著萌芽于先秦,正式产生于唐代,初步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 从周朝开始,中国人重食的思想理念产生,之后逐渐形成的重食文化便成为了推动食疗学发展的恒定驱动力。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可谓食疗理论的奠基作,该书虽未设专篇以论食疗,但散在于各个篇章有关食疗之理论已经比较全面而系统,不仅包括食饮有节、五味与人体的关系、饮食温度、饮食宜忌、饮食调养等理论,还涉及一些具体的食疗方法。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哲学理论中不乏有关食疗、食养者,其中尤以提倡饮食有节之说最为突出和普遍。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很多异域的食物,第一次比较大规模的扩大了食谱和药谱。到了魏晋时期,政治残酷,很多士大夫逃避现实,兴起清谈之风,追求放达的生活,同时也把精力寄托于养生,从而推动了养生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多养生学著作,如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嵇康《养生论》、张湛《养生集要》等。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此时期虽未见食疗本草专著,但经本人研究,认为《神农黄帝食禁》一书作为食疗本草专书之萌芽是合理的。其内容应该是从《神农本草经》中辑录了部分食物,又附以《黄帝食忌》中相关的饮食禁忌而成。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兴盛的王朝,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具备了食疗本草专著产生的条件。孙思邈的《千金食治》,即《备急千金要方》卷26“食治”部分,虽为食疗本草专篇,然其内容丰富,最早专门论述了食物养生和疗病之医药价值,以本草的形式记载下来,并首次以文字形式提出了“食治”、“食疗”的概念。在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食疗学”这门独立的学科。书中尤其讲究合理的膳食搭配及“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的食疗原则。 作为现存第一部食疗本草专著,《食疗本草》是孟诜对自己所积累经验、见解、唐代食疗学成就以及发展情况的融汇。该书内容广泛,关于动物脏器的食疗方法有进一步阐述,藻菌类食物的应用也有所扩展,食物宜忌所涉及的方面更加广泛。书中注重多个细节对食物疗效的影响,强调正确食用方法和产地的重要性,以及食药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同时对于采收时节的考察也详细而具体。作者不仅重视食物的功效,而且记载了很多食物的烹调和加工储藏方法,讲究味道的可口。《食疗本草》总结了唐以前的食疗学成就,并为后世食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南唐陈仕良的《食性本草》在分类上较唐代食疗本草更加详尽。饮食宜忌、食物形态、食物品种之间的差异是书中着重论述的部分。 宋元时期,饮食文化交流活动的空前活跃,一方面促进了人们对食物的探讨,从而推动着食疗的发展,一方面也丰富了食疗的内容,在整个食谱得以扩大的同时,用以食疗之食药数量也在逐渐增加。此时期,人们对医学的普遍重视,以及印刷术的发明等因素,共同促使了大量医药学著作的出版,在医药学著作丰富的同时,饮食方面的书籍也大量涌现,内容广泛,包括饮食烹饪类的各种食谱、食经、各种饮食学方面的综合性著作、记载饮食资料的笔记小说、设有饮食门类的大规模类书等。 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是元代一部重要的食疗学专著,成书于公元1330年。书中收载食物范围广、品种多。既有宫廷珍馐,也有普通百姓常食之物。某些食品在其他食疗类本草甚至本草书中都是罕见的。《饮膳正要》不仅增加了多种本草之未收者,对本草之认识也更加深入。此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研究元代蒙古族食疗及医药之重要资料。创造了蒙汉食疗学相互融合的典范,也反映了元代各民族医学交流的史实。 食疗本草从产生到兴盛需要经过一个过程,宋元时期,是其发展最为缓慢的阶段,著作很少,相对也没有太多成就。经过这样一个过渡时期,到了明代,方逐渐兴盛起来。 明清两代,商业经济的繁荣,促进了饮食业的发展,人们以研究饮食为时尚,很多文人都积极撰写饮食著作,所以无论在数量还是内容的丰富程度上都超过了以前,很多著作也反映了比较高的饮食水平,于是,食疗本草也随着本草著作的丰富、医药学的进步、饮食学的发展而兴盛起来。明代食疗本草的兴盛主要表现在:数量上较前代大量增多,如单单以《食物本草》为名者就有九个不同的版本;内容上更加丰富,侧重点不只在于食物禁忌这一方面,对于食物功治及其他的方面同样重视,并有更深入的认识,另外大量救荒类本草的出现也丰富了食疗本草的内容。虽然这些著作中互相引用,甚至抄袭的情况比较严重,但其成就和影响并不因此而消弱,此时期的食物类本草和救荒类本草在食疗本草史以及食疗史上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食物本草》是明代影响最大的食疗本草类著作。《食物本草》系列著作有九个不同的版本,其中有八个版本的内容基本相同,只是极个别条文和卷数不完全一致。由此可见,这八部著作乃出于一个原著者。但关于作者以及成书年代,目前尚无定论,略有三种不同说法。另有一部原题元·李杲编辑、明·李时珍参订之《食物本草》,约成书于公元1621年,共22卷。收集饮食物约1679种,分为16部,各部之后又分若干类。书中尤其注重水部,载水750种。可谓一部内容最为丰富的《食物本草》。 明代的食疗思想中比较重视“淡”和“鲜”之味。不只食疗养生著作,很多普通著作中都有所反映。在医药学方面,李时珍《本草纲目》的问世是本草史上的一个辉煌成就,收载多种食物药。之后陆续出版的一系列食疗本草方面的著作很多是以《本草纲目》为参考而集成的,总体来说,内容平平,没有较多创新之处和有成就的著作。如吴文炳的《药性全备食物本草》,主要记述了食物的性味、功用及饮食宜忌,也包括形态、产地、食用方法等内容。卷中还附有一些有关饮食养生、禁忌、食物加工处理以及食治诸方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并论述了百余种汤、酒、粥的功用及做法。穆世锡的《食物辑要》,文字简明,便于实用,内容比较充实,引用了很多文献。在本书所引诸多文献中,有很多已经亡佚,据此,可以或多或少地了解这些佚书之内容。 此时期,作为食疗本草的一个独特分支——救荒类本草,以朱槁之《救荒本草》为代表,书中多数植物为作者亲自种植,并由画工据实物所绘,因此图谱真实而精致。此书之目的不在于治病,而在于救饥,故论述治病的内容很少。作为一部专为救荒而著之食物本草,有关食物形态的描述比一般食物本草更加详细,便于人们辨别应用。另外,书中一些对植物的加工处理方法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科学的。自从《救荒本草》出版后,此时期很多文人纷纷投入到了研究野生可食植物的兴趣之中,并陆续出版了一系列的此类专著。对野生可食植物的研究便成为这个时期的一股风潮。救荒本草的影响一直延续至清代,并惠及了很多百姓。 到了清代,对于食疗的重视有增无减,食疗本草的数量继续大规模的增加。食疗本草的发展状况既与当时的政治、社会环境、经济条件有关,更受到同时期本草学成就和饮食文化水平的影响。清代本草学著作在数量和内容上都有新的发展,并产生了不少有价值的著作,如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吴其o臁吨参锩低伎肌贰⑼舭骸侗静荼敢贰⑽庖锹濉侗静荽有隆返取G宕恍┮逞矫娴闹鞅冉戏岣
本文编号:2780065
本文编号:27800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780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