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与现状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6 14:25
【摘要】:目的:为适应现代社会对健康需求新变化,21世纪国际医学教育全球独立委员会于2010年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21世纪医学教育展望报告》,报告指出全球正经历着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并提出开展“以胜任能力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为适应这种社会健康需求格局的改变,世界医学课程模式正在逐步由以知识结构和过程为基础的模式转向以胜任力为基础的方向发生演变。2014年11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深化开展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作为我国医学教育的主体和基础,对保障“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顺利开展具有重要基础意义。如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岗位胜任力模型,将国内、外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和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框架融入到本科阶段的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中,并找出目前本科临床医学毕业生胜任力和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建立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对提升医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材料和方法:在综合国内、外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和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框架标准的文献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24名本科临床医学毕业生进行行为事件访谈,优秀组12名,普通组12名,结合学生访谈结果,经过专家讨论后,初步编制的《中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胜任力调查问卷》(教师版),选取国内不同区域18所医学院校450名专业及教学管理教师为研究对象,对本科毕业生胜任力标准进行重要性和可行性评价,构建中国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岗位胜任力模型框架。在全国不同区域选取六所医学院校1620名本科毕业生对毕业生胜任力模型标准的重要性、胜任力现状及本科教学现状进行评价。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等方法进一步验证和修订胜任力模型。并在辽宁省范围内邀请住院医师(890名)、临床教师(150名)、护士(140名)、管理人员(50名)对本科毕业生胜任力的现状进行评价,结合毕业生胜任力自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了解毕业生胜任力不足。最后,通过调查了解我国目前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果:450名专业教师参与中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胜任力重要性评价,发放问卷450份,回收372份,回收率93.3%。量表总体信度0.921,各维度信度均大于0.7。经因子分析得出KMO值为0.87,Bartlett球型检验的χ2值为9686.93。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经正交旋转,提取特征值大于1,因子载荷大于0.5的因子。可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6个,累计方差贡献率达68.14%。删除因子载荷小于0.35的条目8个,专家组讨论后决定再删除一个条目,最终模型包含6个维度,51个条目。6个维度分别命名为“医学及相关知识”、“临床技能与疾病预防”、“学术科研与终身学习能力”、“信息技术与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职业素质、伦理和团队合作”。24个访谈样本中,剔除了2个未全部完成访谈。优秀组与普通组毕业生胜任力在访谈长度和访谈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编码小组编码的一致性可接受。两编码小组访谈结果分析得出7项基准胜任力,5项鉴别胜任力。在全国范围内,邀请不同区域的1620名毕业生,利用《中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胜任力模型调查表》(学生版)进行胜任力重要性和现状评价,回收1585份,经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KMO值为0.91,Bartlett球型检验的χ~2值为12321.77。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正交旋转后可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6个,6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69.33%。经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χ~2=4238.364,p=0.12,结果不显著,χ~2/df=3.571,CFI为0.902,AGFI为0.812,RMSEA为0.07,这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是可以接受的模型。本科毕业生胜任力在各维度总体水平不高,特别是“人际沟通能力”、“职业素质、伦理和团队合作”两大领域培养不足,部分能力培养存在缺失。结论:1.与国内、外医学教育标准和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相比,中国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岗位胜任力模型与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接轨,胜任力模型涉及内容和领域基本一致,仍需进一步根据国内教育实际进行补充或修订。2.中国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胜任力模型构建过程,方法科学,数据可靠,基本符合中国国情。3.中国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胜任力现状不容乐观,总体水平不足,特别是需加强医学生人际沟通、职业精神与素质培养等薄弱环节的培养。4.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在培养目标、教育方法、教育资源和评价方法存在诸多不足,需进一步适应新的社会健康要求,积极开展以岗位胜任力为基础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4;G642
【图文】:
建模方法某项工作,建构胜任力模型,判断员工哪些个人特点是必需称为胜任力建模 为了满足组织中对胜任力建模方式的特法得到了发展,产生许多方法 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方法 情景判断测验法 问卷调查法 德尔菲法和工作分析法访谈法(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BEI)访谈法是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最传统 最精确方法,是解释这种方法结合了关键事例法(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TAT)的访谈方式,究其行为故事探索技术 它要求被访谈者列出他们在工作中发生功事件和不成功事件各三项,让被访者详尽地描述整个事件相关人物 时间 设计的范围以及影响层面 同时要求被访法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4;G642
【图文】:
建模方法某项工作,建构胜任力模型,判断员工哪些个人特点是必需称为胜任力建模 为了满足组织中对胜任力建模方式的特法得到了发展,产生许多方法 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方法 情景判断测验法 问卷调查法 德尔菲法和工作分析法访谈法(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BEI)访谈法是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最传统 最精确方法,是解释这种方法结合了关键事例法(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TAT)的访谈方式,究其行为故事探索技术 它要求被访谈者列出他们在工作中发生功事件和不成功事件各三项,让被访者详尽地描述整个事件相关人物 时间 设计的范围以及影响层面 同时要求被访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和芳;陈四国;陈实;;临床医学生对循证医学课程的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J];才智;2015年25期
2 张贵海;王章琴;岳国军;李冉;
本文编号:2782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782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