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医卫管理论文 >

医学硕士研究生亚健康状态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8 08:58
   目的调查扩招形势下医学硕士研究生亚健康状态的现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医学院校研究生身心健康的维护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湖南省四所医学院校的689名医学硕士研究生,采用一般情况问卷、亚健康状态自评表(SRSHS)、研究生心理压力源量表(PP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RS)进行统一问卷调查。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处理,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非参数秩和检验、t检验、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 结果1.医学硕士研究生亚健康状态自评量表总分为44.15±13.71,三个维度的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心理维度(1.52±0.51)、躯体维度(1.47±0.55)、社会维度(1.40±0.43)。其中363名SRSHS总分≥40分,52.69%的医学硕士研究生处于亚健康状态。 2.医学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源量表总均分为1.81±0.54,七个维度的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学业(2.02±0.66)、就业前途(2.01±0.73)、经济(1.90±0.80)、人际交往(1.65±0.68)、爱情婚姻(1.63±0.64)、其他(1.60±0.66)、家庭关系(1.59±0.66)。 3.医学硕士研究生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95±0.51,高于国内成人常模(P0.01);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24±0.57,低于国内成人常模(P0.01)。 4.男医学硕士研究生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得分低于常模(P0.01),支持利用度得分高于常模(P0.01);女医学硕士研究生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低于常模(P0.05),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得分高于常模(P0.01)。 5.亚健康状态心理压力源及各维度的得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健康状态(P0.01);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低于健康状态(P0.01)。亚健康状态与心理压力源各维度、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社会支持各维度、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1)。 6.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学业压力、经济压力、消极应对、人际交往压力、积极应对、主观支持、早餐次数、经常熬夜、上网情况是医学硕士研究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1.亚健康状态在医学硕士研究生中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心理亚健康和躯体亚健康,教育相关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 2.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压力源主要是学业、就业、经济方面;在面临应激事件时,采取以积极的应对方式为主;社会支持总体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对情感支持的主观体验较差,但利用支持的程度相对较好。 3.亚健康状态的产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医学硕士研究生亚健康状态与心理压力源、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4.加强健康教育、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减轻心理压力、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主观支持度,对医学硕士研究生亚健康状态的防治具有积极的作用。
【学位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R-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远飞;;走出亚健康的捷径——饮食平衡[J];科学养生;2001年11期

2 萧玉;;您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J];科学养生;2001年12期

3 温海辉,黄飞雁,陈思东,汪保国;深圳市龙岗区坪地外来工亚健康状态的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何永生;杨艾祥;姚春燕;蒋熔;;警惕亚健康 走出亚健康[J];健康博览;2003年05期

5 黄民杰;;莫等闲,亚健康非健康[J];科学与文化;2003年06期

6 俞旭红,胡福山;解析亚健康状态之科技压力综合征[J];中国社区医师;2004年12期

7 徐磊 ,徐莉 ,王德信 ,吴鸿利;疗养院亚健康状态的预防保健工作[J];中国疗养医学;2004年02期

8 付金明;预防亚健康 提高生存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5年03期

9 雷龙鸣;庞军;;亚健康状态的自我检测与调护[J];双足与保健;2005年06期

10 任传云;苏惠萍;;亚健康的综合干预方式[J];中国临床医生;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天成;;亚健康调理康复对策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李虹遐;;亚健康论文[A];2009人民大会堂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高峰论坛暨首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曹田梅;;重视潜临床状态亚健康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张福昌;;自由基肠道菌群失衡和亚健康的关系与“治未病”——三论亚健康状态与微循环障碍的关系[A];2009年全国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及论文集[C];2009年

5 张保春;赵宜军;李爱科;;整肤疗法干预亚健康状态的机理探讨[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寇建民;王崇喜;苏静;;我国知识分子亚健康状态现状及预防对策[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7 王天芳;;亚健康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方向与思路[A];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孙光荣;;关于调理亚健康状态的几个问题的思考[A];2009人民大会堂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高峰论坛暨首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业先;;剖析亚健康与人体保养[A];经典荟萃——纪念建国六十周年中华反射疗法优秀论文选编[C];2009年

10 王志成;富德;吴莹;李晓蕊;;亚健康状态的自我康复[A];第五次全国创伤康复暨第七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胡琳瑛 单宇;关注亚健康,跟疾病说“拜拜”[N];唐山劳动日报;2005年

2 通讯员 胡跃进邋张文明;亚健康虽不是病态却不容忽视[N];家庭医生报;2007年

3 裴淑艳(研究生);辨质论治走出亚健康状态[N];上海中医药报;2006年

4 孙梨;对抗亚健康应多睡午觉[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5 吴沛田;亚健康状态的中医治疗[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6 吴沛田;亚健康状态的中医治疗[N];人民政协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李振辉;警惕“亚健康”正在困扰都市人[N];广东科技报;2006年

8 刘光强;电脑也有亚健康[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9 郭诗涵;专家教您应对亚健康[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10 见习记者  彭璐;上班族,别让亚健康困扰你[N];扬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兴华;香港地区亚健康现状的初步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叶芳;改进德尔菲(Delphi)法研究亚健康的描述性定义及评价标准[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3 霍云华;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脾气虚证唾液代谢组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4 王学良;亚健康状态流行病学调查及其肾阴虚证的蛋白组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5 林本荣;军人亚健康分型、诊断与干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6 陈晶;亚健康自评量表的编制与大学生亚健康中医体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7 马寰;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D];天津中医学院;2004年

8 岑o

本文编号:2813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813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5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