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医卫管理论文 >

基于个体敏感度与大众媒体影响力的多重网络传播模型

发布时间:2020-10-19 23:57
   信息扩散对疾病的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当疾病在人群中出现时,在线社交网络中就会有与疾病相关的意识信息扩散,这些意识信息的存在会让社会接触网络中的人们采取如戴口罩,打疫苗等一系列措施去抵抗病毒的侵袭,从而降低被病毒感染的概率。由在线社交网络与社会接触网络构成的多重网络中,由于不同个体敏感度的差异,敏感度高的个体更倾向于传播病毒存在的意识信息,敏感度低的个体往往会忽略相关意识信息的存在;同时大众权威媒体的存在,也会影响个体传播意识信息的概率。因此考虑个体敏感度与大众媒体的影响力,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研究病毒传播和意识信息扩散的多重网络模型。本论文的创新如下:(1)考虑个体敏感度和意识信息传播速率,提出了一种多重网络上信息与病毒交互的传播模型。利用连续时间马尔科夫过程,研究个体敏感度和意识信息传播速率对病毒传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线社交网络中疾病意识的信息扩散,能够提高多重网络中社会接触层的病毒传播阈值,同时病毒传播规模变小。当社会接触层的病毒传播率较低时,个体敏感度越高,最终的病毒传播规模越小。(2)在上述传播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考虑大众媒体影响力与节点遗忘概率的多重网络传播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大众媒体能够影响多重网络中社会接触层的病毒传播规模,加快了意识信息在在线社交网络中的传播,提高病毒的传播阈值,从而降低最终的病毒爆发规模。同时,遗忘概率延缓了与病毒相关的意识信息扩散,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病毒传播规模。(3)考虑了在实际生活中,在线社交网络与社会接触网络中存在同配和异配两种耦合方式。在考虑个体敏感度和大众媒体影响力的基础上,研究同配和异配耦合方式对多重网络中意识信息和病毒传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配耦合方式加快了在线社交网络中意识信息的传播速率,使意识信息传播规模更早到达稳态,同时扩大了意识信息的传播规模,降低了病毒爆发规模。同时,异配耦合方式促进了病毒在社会接触层中的传播。
【学位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05;O157.5
【部分图文】:

多层网络模型,例子,多层网络


图 2.1:多层网络模型的一个例子[42]的多层网络 有两个面,4 个节点: = {1,2,3,4},那么它的基本层集,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四层网络: , , , , , , , 。则, , 2, , , 3, , , 2, , , 3, , , 1, , , 3, , , 4, , , 1, , }。各个以相连。层间连边用虚线表示,层内连边用实线表示。科研论文合作,1表示不同的科研机构,2表示不同的论文。(Multiplex Networks):在文献[43]中,多重网络是一种特殊的多层网络下不同的层的节点代表相同的个体;②层间连边只能连接不同层上的

示意图,多重网络,示意图


图 2.1:多层网络模型的一个例子[42]的多层网络 有两个面,4 个节点: = {1,2,3,4},那么它的基,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四层网络: , , , , , , , , , 2, , , 3, , , 2, , , 3, , , 1, , , 3, , , 4, , , 1, , 可以相连。层间连边用虚线表示,层内连边用实线表示。科研论示,1表示不同的科研机构,2表示不同的论文。络(Multiplex Networks):在文献[43]中,多重网络是一种特殊的多上下不同的层的节点代表相同的个体;②层间连边只能连接不同

示意图,多重网络,示意图,超图


图 2.3:依存型多重网络示意图[45]etwork)[12]:一般来说一条边通常连接一个节点的超边就是存在于超图中的边。普通图只们可以表示共有 条超边的超图成一个 对应一个超图[13,46,47]示意图。图 2.4 (a)为超4表示一起发表过论文的作者组,1,2,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巧捷;林衡华;岳胜;;5G传播模型分析[J];移动通信;2018年10期

2 张頔;;互联网迷因传播模型的构建与仿真:以“友谊的小船”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7年03期

3 吕元海;孙江辉;杜程;;基于复杂网络的风险传播模型及有效算法[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6年02期

4 祁金佺;;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的分析与仿真[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年03期

5 王明清;;基于RFID系统的超高频室内传播模型研究[J];中国市场;2011年15期

6 戴鑫;王武;南平;徐丽玲;;社会责任传播模型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王志;杨鹏;;传播模型在WCDMA覆盖估算中的应用实例分析[J];广东通信技术;2006年05期

8 杨永和;欧阳沅;;150MHz传播模型分析及应用[J];电波科学学报;1989年Z1期

9 张峥;;科技阻断暴力[J];南方人物周刊;2010年06期

10 刘超;刘小洋;曹琼;杨宏雨;;基于接受差异性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模型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苏雅拉图;基于平均场理论的信息传播模型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8年

2 刘艳君;基于生物智能的社会网络信息传播研究[D];东华大学;2017年

3 韩兰胜;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模型及其求源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于凯;双层耦合网络上的信息传播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赵远萍;即时通信系统拓扑建模及消息传播模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6 韦相;双层耦合网络的传播模型及动力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7 潘新;基于复杂网络的舆情传播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胡庆成;基于复杂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9 杨茂斌;三种新型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理论研究与应用策略[D];重庆大学;2012年

10 牛儒;一种基于失效传播模型的安全分析方法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楚君;网络谣言溯源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

2 万继红;基于机会、信任和动机的信息传模型构建及预测分析[D];西华大学;2019年

3 王诗雪;海洛因毒品传播模型的动力学分析[D];西安工程大学;2019年

4 董江敏;基于个体异质性的不确定消息传播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5 张彬;基于个体敏感度与大众媒体影响力的多重网络传播模型[D];南京邮电大学;2019年

6 胡婧;湖南省结核病传播模型的构建和定性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

7 秦浩;一种基于传播模型和聚类的加权指纹定位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8 岑琛;安全分级病毒动力学模型及最优化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8年

9 熊健涵;基于动态网络的影响力传播模型改进[D];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

10 吕诚诚;基于生态系统的媒体智库传播模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478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8478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0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