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构建产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
发布时间:2020-10-20 21:17
研究目的:在系统循证的基础上,运用改良德尔菲(Delphi)技术对产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进行研究,使其兼具重要性、量化和可操作性,为产科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制定严密的检索策略,采用美国霍普金斯证据等级与质量评价方法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进行等级与质量评定,总结出产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及其计算公式与资料收集方法,利用专家组讨论初步拟定适合中国国情的产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采用改良Delphi技术,按照5分级Likert标度法,对初步形成的指标条目的重要性、计算公式的合理性、收集资料方法可操作性进行评价。由省内外43名专家进行咨询论证,确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产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及其计算公式与资料收集方法。运用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变异系数等指标,对专家咨询的可靠性和代表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构建了包含专业人员陪伴分娩比例、阴道分娩健康新生儿比例等16项产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其包含了指标意义、计算方法、资料收集方法。2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87.8%和97.7%(60%),专家的权威系数均为0.88和0.90(≥0.7),2轮专家咨询后各项指标重要性的变异系数为0.04-0.17,计算公式合理性变异系数为0.00-0.20,收集资料方法可操作性变异系数介于0.06-0.22,均小于0.3。研究结论:构建了一组包含16项指标的产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确立了各指标的内涵、计算公式及资料收集方法。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变异系数等结果证明专家咨询代表性和可信度高。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R473.71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产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相关概念
2.2 循证护理相关概念与理论
2.3 改良德尔菲(Delphi)技术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3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产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
3.1 制订检索策略,查找文献
3.2 用霍普金斯循证理论进行证据等级与质量评价
3.3 循证结果
4 应用改良德尔菲法确立产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
4.1 改良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的特征与步骤
4.2 根据专家条件确认专家组
4.3 确定第一轮函询问卷
4.4 统计学方法
4.5 函询结果及处理
4.6 函询结果可靠性分析
5 讨论
5.1 本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分析
5.2 对新确立的本土化的产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讨论与分析
5.3 本土化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意义与价值
6 结论及后续研究建议
6.1 结论
6.2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后续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研究论文
附录1 产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原始表
附录2 产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函询表(第一轮)
附录3 产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函询表(第二轮)
附录4 约翰霍普金斯证据等级与质量评定表
附录5 最后确定的产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本文编号:2849159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R473.71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产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相关概念
2.2 循证护理相关概念与理论
2.3 改良德尔菲(Delphi)技术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3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产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
3.1 制订检索策略,查找文献
3.2 用霍普金斯循证理论进行证据等级与质量评价
3.3 循证结果
4 应用改良德尔菲法确立产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
4.1 改良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的特征与步骤
4.2 根据专家条件确认专家组
4.3 确定第一轮函询问卷
4.4 统计学方法
4.5 函询结果及处理
4.6 函询结果可靠性分析
5 讨论
5.1 本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分析
5.2 对新确立的本土化的产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讨论与分析
5.3 本土化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意义与价值
6 结论及后续研究建议
6.1 结论
6.2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后续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研究论文
附录1 产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原始表
附录2 产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函询表(第一轮)
附录3 产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函询表(第二轮)
附录4 约翰霍普金斯证据等级与质量评定表
附录5 最后确定的产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卫东,何建军;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2002年09期
2 钱竹珍;产科护理行为与法律法规[J];护理研究;2003年20期
3 臧丽娜;产科护理质量几个重要环节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3年03期
4 陈涛花;产科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4年10期
5 刘效勤,王信芳;产科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与管理[J];中原医刊;2004年17期
6 曹佩玉;浅析产科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青海医药杂志;2004年09期
7 方秀莲;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年05期
8 袁素娴,郭学莉,徐芳,石均;沟通技巧在产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9 李彦春;;关于产科护理安全的探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10 杨秀瑾;徐海凌;万欣;匡国芳;王大伟;;影响产科护理质量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6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苹芳;基于Servperf模型的住院孕产妇感知护理服务质量的现况调查[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祝志梅;基于循证构建产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D];浙江大学;2015年
3 于秀荣;产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491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849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