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2008-2018年户籍居民脑卒中死亡变化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21 13:38
目的了解沈阳市户籍居民脑卒中死亡特征,为制定脑卒中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依据ICD-10编码提取沈阳市户籍居民全死因数据库中的脑卒中死亡数据,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性别、年龄别死亡率,死亡构成比及相关指标,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08-2018年沈阳市户籍居民脑卒中死粗死亡率为173.11/10万(男性206.88/10万、女性139.81/10万),标化死亡率为117.42/10万(男性140.69/10万、女性94.99/10万),男性粗死亡率(X~2=5 158.701,P0.05)、标化死亡率(X~2=8.977,P0.05)均高于女性;脑卒中粗死亡率随年份变化呈现上升趋势(X~2=1 102.135,P0.05),标化死亡率呈现波动性变化趋势(X~2=2.521,P0.05);脑卒中粗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X~2=326 362.844,P0.05),除5~岁组外,其他各年龄组男性粗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缺血性脑卒中(χ~2=1 347.661,P0.05)、失血性脑卒中(X~2=38.604,P0.05)粗死亡率随年份变化呈上升趋势,缺血性脑卒中(X~2=0.471,P0.05)、失血性脑卒中(X~2=3.508,P0.05)标化死亡率呈现波动性变化趋势,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死亡的64.51%。结论沈阳市2008-2018年户籍居民脑卒中死亡率居高不下,应以男性、老年人群为重点防控对象,加强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干预工作,针对性地开展重点防控和早期筛查工作。
【部分图文】:
2008-2018年沈阳市户籍居民脑卒中粗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50岁以下人群脑卒中粗死亡率上升幅度较小,维持在较低水平,55岁以后增速提升,60岁及以上人群陡然上升,且无下降走势。6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死亡构成比为83.35%,其中男性为79.40%,女性为90.35%。男性和女性脑卒中粗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均呈现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除5~组外,其他各年龄组的粗死亡率均高于女性。详见表1、图1。2.4 不同类型脑卒中死亡率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本文编号:2850186
【部分图文】:
2008-2018年沈阳市户籍居民脑卒中粗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50岁以下人群脑卒中粗死亡率上升幅度较小,维持在较低水平,55岁以后增速提升,60岁及以上人群陡然上升,且无下降走势。6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死亡构成比为83.35%,其中男性为79.40%,女性为90.35%。男性和女性脑卒中粗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均呈现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除5~组外,其他各年龄组的粗死亡率均高于女性。详见表1、图1。2.4 不同类型脑卒中死亡率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卫,王旭善,孙曰快,李永超;赣榆县1996~1998年脑卒中死亡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00年04期
2 王文志,姜永安,王惠,王敏,董丽;102例脑卒中死亡病例统计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00年04期
3 马瑞花;岳文;黄一峰;;2004-2012年高密市脑卒中死亡变化趋势[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年06期
4 王文志,吴升平,杨期东,洪震,杜晓立,刘运海,黄茂盛,江滨;我国三城市社区人群开展干预9年脑卒中死亡率的变化[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年02期
5 赵连成,周北凡,武阳丰,李莹,杨军;体重指数与死亡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年01期
6 邓惠鸿,刘邹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思路初探[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9年04期
7 孙祯;张帆;孙纪新;曹亚景;史卫卫;李玫;寻鲁宁;崔泽;;河北省死因监测点居民2014—2017年脑卒中死亡状况及疾病负担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20年06期
8 陈玉,徐优芬,黄春华,付旻,董坚,江少花,江雪芬,何穗萍;心脑血管疾病社区综合防治试点的效果评价[J];华南预防医学;2002年02期
9 刘水平,马毳,宋丽君,张茁;中青年与老年人脑卒中死亡原因分析[J];北京医学;2002年02期
10 杨军,张红叶,周北凡,武阳丰,李莹;我国10组人群全死因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前瞻性研究的初步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6年05期
本文编号:2850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850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