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相容:医保打包支付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机制设计
【部分图文】:
作为购买者,首先要明确“买什么”“如何购买”“买多少”“如何保证质量”等问题,结合基于医保基金“团购”谈判上的公共定价机制[14],合理确定医保支付总额。其次要尊重经济规律,精细测算重点疾病的医疗成本,合理确定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建立起激励相容机制的重点疾病打包支付标准。通过调整激励机制,扭转当前疾病就诊流向在各级医疗机构间的不合理分布,激励更多常见病在基层得到解决。4.2.2 复合式医保支付体系才能最终实现具有激励的战略性购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雅;徐美瑾;段玉玉;;南京G医院医保骗保行为的风险防控[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0年03期
2 孙梅;;医院医保骗保行为监管路径浅述[J];天津社会保险;2019年01期
3 罗小艳;刘鸣江;汤永红;;预警机制在医院医保总额预付费管理模式下的应用[J];现代医院;2020年01期
4 王晓玲;;医保联络员及其在医院医保管理中的作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9年12期
5 孙茜;;院士再发声,“体检入医保”又引热议[J];中国医院院长;2017年Z1期
6 沈凤;;惠民医保 情系民生[J];劳动保障世界;2017年04期
7 王海阳;严雪峰;;智能化提升医保监管效能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以无锡市为例[J];中国医疗保险;2017年09期
8 何继明;;借医保支付创新之力促替代医疗回归[J];中国社会保障;2017年08期
9 姚水龙;;德清县医保助推分级诊疗的实践探索[J];中国医疗保险;2020年07期
10 综合新民晚报、新浪网等相关报道;;医保电子凭证首发 证件电子化成趋势[J];今日科技;2019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苗豫东;医疗—医保协同管理模型与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2 樊世斌;医保与非医保患者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3 丁润康;基于医保数据的疾病预测和转诊行为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4 项耀钧;医保预付制的实施效果[D];复旦大学;2013年
5 王苏阳;医保与自费患者住院医疗费用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贾红英;住院费用控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7 王璐航;诚信体系:防控社会医疗保险道德风险的理性选择[D];吉林大学;2017年
8 黄韻宇;我国全民医保推进下城镇地区卫生筹资的效应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9 余红星;我国医疗机构分工协作动力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10 许金红;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的关系研究[D];深圳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相坤;医保预付制对上海三级医院医疗模式的影响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2 丁国栋;医院医保额度超支的风险预警与控制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年
3 田园;基于大数据的医保报销费用决策模型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党敏恺;新农合与居民医保衔接问题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5 戴子凯;医保审核系统中数据挖掘引擎设计初探[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6 陈微;基于总额预算的三甲医院医保指标核算管理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7 顾晔;试论医保中医患政关系构建和谐医疗[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李风琴;三所医院医保住院患者医疗质量评价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9 邸傲南;医保支付与合理控费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10 江嵩松;成都市医保付费总额控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74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874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