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实践逻辑与路径再选择——基于全国养老服务业典型案例的分析
【部分图文】:
选择性编码是指选择核心范畴,将其系统地和其他范畴建立联系,验证其相互间关系,把尚未发展完备的范畴补充完整,并以“故事线”的形式将支离破碎的概念重新聚拢在一起的过程[34]。本文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践逻辑”确定为核心范畴,故事线梳理如下: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基于“主体互动”,实现“价值共生”,主体互动存在于共同生产的各个环节并对其产生影响。其本质上是医养服务的共同生产,实践过程包括共同设计、共同提供与共同评估,以及贯穿于前三个环节的共同管理。由此,本文构建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践逻辑模型”,“共同设计”这一主范畴共获得3级20个编码,“共同提供”主范畴共获得4级24个编码,“共同评估”主范畴共获得3级10个编码,模型如图2所示。4.4 饱和度检验
通过上述编码和逻辑模型构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但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具体实践过程与机制尚不明确。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以“基于主体互动、实现价值共生”为主体行为逻辑,即以主体间资源的交换和整合为基础,最终实现多方利益共生。多层次复杂的主体互动贯穿医养服务生产的整个过程,多方主体通过交流和利用一系列理念、知识、规则和资源促进并达成利益共生,同时这一过程又包括多个环节。因此,本部分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践逻辑解释分为两大部分:医养结合多元主体互动逻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生产过程逻辑,即模式的具体环节与机理。5.1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主体互动逻辑
(3)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复杂适应系统的“流”。医养结合各主体拥有不同类型与不同数量的资源,扮演不同角色;各个主体合作使其相互连接,形成交互路径,各种资源以“流”的方式在系统内运动,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运行提供了资源互补的途径。例如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为了自身利益与公共利益,鼓励吸引能够提供更低成本医养服务的主体参与合作,吸纳其服务、技术、人才资源;同时,医养机构接受政府、社会组织等政策规则的支持与引导,以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4)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复杂适应系统的多样性。复杂性造就多样性,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复杂适应系统中多样性的含义包括主体的多样性、互动的多样性、资源交换的多样性和环境的多样性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梦妮;;阜阳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探究[J];南方农机;2018年05期
2 吉琨;周鹏飞;;农村医养结合实施中的困境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05期
3 滕长利;;促进医养结合立法支持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8年02期
4 潘义民;;实施联合体型养老模式的探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年15期
5 胡茜茜;;“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6年34期
6 刘妍;吕雅琴;胡颖;徐波;;西安市城镇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创新探索[J];山西农经;2019年03期
7 冯湘楠;吕世军;谷朝霞;赵春阳;赵金龙;卲岚庭;;医养结合难点及策略分析[J];中国市场;2019年05期
8 陈葳;吴长海;;新时代“医养结合”模式视角下养老产业发展探究[J];中国市场;2019年29期
9 李军海;丛日坤;丁波;;医养结合的法律问题研究[J];医学与法学;2019年04期
10 郭丽君;鲍勇;黄春玉;张瑾;王海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国际成功制度与政策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万瑜;哈尔滨市机构“医养结合”的发展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年
2 曾超平;浙江省苍南县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年
3 张维嘉;“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模式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赵艳红;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9年
5 杨志伟;我国医养结合模式的现状和对策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
6 王林;不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成本及效用比较分析[D];南京医科大学;2017年
7 邓诺;健康老龄化背景下江苏省部分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8 朱淑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法律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年
9 时小喻;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10 刘腾;滕州市医养结合发展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85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885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