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医卫管理论文 >

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健康城市试点政策效应评估

发布时间:2020-11-21 22:30
   健康城市建设是推动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关键抓手。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尚未对健康城市试点政策效果进行系统性评估。基于1991-2016年我国23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健康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合成控制法对我国首批健康城市试点政策效应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试点政策促进了健康城市建设,良好的健康环境是促进健康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一线城市的试点政策效应最为显著,沿海城市的政策效应较弱,西部欠发达城市的政策效应不明显。认为注重对欠发达城市的政策引导与激励、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模式是全面推动健康城市建设的关键。
【部分图文】:

趋势图,综合指数,趋势


图1显示了健康试点城市综合指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从结果来看,六个试点城市的综合指数整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说明城市变得越来越“健康”。上海市和北京市作为直辖市,经济、健康程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在2012年之前,上海市的综合指数连续几年排名第一,到2012年,北京市的排名超过上海市。大连、杭州和苏州的综合指数排在北京和上海之后,但也呈现出平稳上升态势。克拉玛依市由于实力和基础稍弱,其健康程度不如其他五个城市,但其间差距在逐渐拉近。通过分析发现,综合指数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健康环境水平的提高。在健康城市试点政策实施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的大幅提升是健康城市综合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许多城市的相关指数甚至持续保持在100%。健康城市试点的良好发展势头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经验,环境的持续改善是实现健康城市建设目标需重点关注的方面。除了分析试点城市的综合指数趋势外,还需对其排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健康城市的综合指数反映了城市自身的增长变动情况,是绝对量的比较,而指数排名反映的是某城市相对于其他城市的情况,属于相对意义上的比较,其结果更具可比性。图2反映了健康试点城市综合指数的排名变化情况,数值大致呈现出下降趋势(说明排名提升)。其中,上海、北京的排名变化不大,而杭州、苏州、大连等城市的排名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

趋势图,综合指数,趋势


除了分析试点城市的综合指数趋势外,还需对其排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健康城市的综合指数反映了城市自身的增长变动情况,是绝对量的比较,而指数排名反映的是某城市相对于其他城市的情况,属于相对意义上的比较,其结果更具可比性。图2反映了健康试点城市综合指数的排名变化情况,数值大致呈现出下降趋势(说明排名提升)。其中,上海、北京的排名变化不大,而杭州、苏州、大连等城市的排名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从健康城市的四个评价指标来看,近年来,克拉玛依、大连、苏州、杭州的文化指数有了显著提高,北京、上海的社会指数增加十分明显。由于一线城市的人口密度较高,城市交通拥挤,其在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量和人均道路面积方面付出较大。除此以外,在环境方面,六个试点城市的得分均显著增加。

真实值,北京


在一线城市中,真实北京与合成北京的健康城市综合得分有明显差异。2006年,卫生部针对北京下达《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的通知》,自此,真实北京的健康得分开始高于通过“反事实”构建的合成北京的分值,且2012年后其差距逐渐拉大。依托首都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实施健康城市试点工作对北京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上海来说,该政策实施之初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2012年后政策效果逐渐减弱。自1994年8月起,上海市嘉定区便启动健康城市试点工作,2003年底发布的《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03-2005年)》进一步推动了健康城市改革。上海作为中国第一个开展健康城市建设的超大型城市,为中国其他超大型、特大型、大型城市开展健康城市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实践基础。但是,随着健康城市建设的日益完善,其发展空间也近于饱和,因此,近年来上海的政策效应逐步减弱。对于大连、苏州、杭州等沿海城市,其真实值与通过“反事实”构建的合成值之间均出现了分离,且真实值都高于合成值。辽宁沿海经济带、长江三角洲经济带依靠临海的优势及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彰显出一定的发展潜力,由于相比于上海、北京等城市起步较晚,其政策效应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因此,该类城市健康城市政策效应的提高程度不如一线城市明显。相比之下,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且缺乏地理优势,克拉玛依在健康城市试点工作实施之后的政策效果不明显,需进行更深入的改革,以便进一步观察其政策效果。4.稳健性检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仲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健康社区建设中的作用[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8年03期

2 陈霄;何志辉;刘文华;;健康城市的概念、现状与挑战[J];华南预防医学;2019年01期

3 徐媛;李林;魏仁敏;;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城市建设的发展实践与启示[J];卫生软科学;2019年04期

4 靳娟;张瑛;;我国健康城市健康村建设的思考[J];华南预防医学;2019年03期

5 武占云;单菁菁;;健康城市的国际实践及发展趋势[J];城市观察;2017年06期

6 高俊岭;傅华;戴俊明;叶博;;健康促进的综合评价:一种主客观相结合的构建健康城市指数的方法[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8年05期

7 马静;;关于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行动的实践与发展分析[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8年05期

8 李婉;王荣荣;韩彩欣;;韩国健康城市实践经验及启示[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9年01期

9 何志辉;陈霄;赵旭钦;孙倩;;国内外健康城市建设实践进展与启示[J];华南预防医学;2019年04期

10 华忆迪;丁镭;;宁波市城镇化与健康城市耦合协调关系测度[J];当代经济;2018年1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芳;上海市健康城市建设及其健康促进能力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顾沈兵;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行动评估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许明超;成都市健康城市建设进展综合评估[D];西南财经大学;2019年

2 方文倩;健康城市指数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3 张少勇;我国地方政府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年

4 黄文杰;重庆市健康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93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893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0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