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介入医务人员隐性缺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0-12-26 10:18
目的:了解介入医务人员隐性缺勤现状,并从基本情况、身心健康状况、职业倦怠等角度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该职业人群隐性缺勤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齐齐哈尔市三级医院393名介入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结果:介入医务人员高隐性缺勤的检出率为5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龄6-10年、值夜班、自评健康状况差、高危心理障碍、高度情感衰竭是隐性缺勤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介入医务人员隐性缺勤问题突出,相关部门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隐性缺勤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
【文章来源】:医学与社会. 2020年04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2.2 不同基本特征调查对象隐性缺勤检出率比较
2.3 调查对象身心健康、职业倦怠水平与隐性缺勤
2.4 调查对象隐性缺勤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介入医务人员隐性缺勤问题突出
3.2 工龄、值夜班对隐性缺勤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3.3 身心健康状况差、职业倦怠者更易发生隐性缺勤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层医务人员隐性缺勤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唐楠,王艳红,马玉霞,赵延慧,韩琳. 护理学杂志. 2018(05)
[2]ICU护士职业倦怠与隐性缺勤的相关性研究[J]. 梁馨之,孙运波,尤薇,杨赛楠,王明雪,郝芳芳,柳文娟. 中国护理管理. 2017(07)
[3]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与健康生产力受损的关联[J]. 黄丽,戴俊明,张浩,程文红,傅华.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3(05)
[4]护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应对措施[J]. 黄玮. 医学与社会. 2012(06)
[5]工作倦怠评价标准的初步探讨[J]. 李永鑫,李艺敏. 心理科学. 2006(01)
[6]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调查[J]. 李超平,时勘,罗正学,李莉,杨悦.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3(03)
本文编号:2939508
【文章来源】:医学与社会. 2020年04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2.2 不同基本特征调查对象隐性缺勤检出率比较
2.3 调查对象身心健康、职业倦怠水平与隐性缺勤
2.4 调查对象隐性缺勤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介入医务人员隐性缺勤问题突出
3.2 工龄、值夜班对隐性缺勤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3.3 身心健康状况差、职业倦怠者更易发生隐性缺勤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层医务人员隐性缺勤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唐楠,王艳红,马玉霞,赵延慧,韩琳. 护理学杂志. 2018(05)
[2]ICU护士职业倦怠与隐性缺勤的相关性研究[J]. 梁馨之,孙运波,尤薇,杨赛楠,王明雪,郝芳芳,柳文娟. 中国护理管理. 2017(07)
[3]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与健康生产力受损的关联[J]. 黄丽,戴俊明,张浩,程文红,傅华.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3(05)
[4]护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应对措施[J]. 黄玮. 医学与社会. 2012(06)
[5]工作倦怠评价标准的初步探讨[J]. 李永鑫,李艺敏. 心理科学. 2006(01)
[6]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调查[J]. 李超平,时勘,罗正学,李莉,杨悦.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3(03)
本文编号:29395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939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