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结合论治的文献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8 16:22
为了揭示病证结合论治模式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对病证结合论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启发,以促进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推动中医学术的发展,有必要对病证结合论治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文献研究。 研究发现,病证结合论治思想萌芽于《黄帝内经》,为东汉张仲景所继承,并开创了病证症三位一体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宋金元明清时期,辨证论治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疾病诊治的核心,于是形成了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近代西医东渐,既冲击了中医传统辨病论治的地位,也启发了中医辨病思维,汇通派医家由此而创造性地探索出衷中参西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随着现代医疗科技的发展,中西医交流和合作日益密切,在中医临床实践中逐渐发展出中西医结合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它吸收了西医辨病思想和理论,并将其与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起来,具有中西医各取所长的优点。然处理不当也会有不足的一面,如满足于西医诊病结合中医治证的思维方式,会阻碍中医自身辨病能力的发展;过分强调辨病论治,一味追求专病专药特异治疗的倾向,将导致辨证论治水平的退化。由此笔者试图将现代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与张仲景将病证症有机融合的优点结合起来,构想了“中西医结合的病证症三位...
【文章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病证概念的探讨
1.1 疾病概念探讨
1.2 证概念探讨
2 病证结合论治模式的创立与发展
2.1 病证结合论治思想的萌芽
2.2 病证症三位一体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的创立
2.2.1 依症辨病
2.2.2 据病辨证
2.2.3 随症加减
2.3 辨证论治为核心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的形成
2.3.1 杂病病证结合论治
2.3.2 温病病证结合论治
2.3.3 专科疾病病证结合论治
2.4 衷中参西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的开创
2.4.1 专药为主,结合辨证
2.4.2 把握病机,分期证治
2.4.3 药融中西,扬长避短
2.4.4 西法断病,中药治病
2.4.5 新创病名,据病立方
2.5 中西医结合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的确立
2.5.1 西医诊断疾病与中医辨证论治的结合
2.5.2 中西医辨病与辨证论治的结合
2.5.3 西医辨病论治与中医辨证论治的结合
3 关于病证结合论治模式的构想
3.1 "中西医结合的病证症三位一体的论治模式"的提出
3.2 "中西医结合的病证症三位一体的论治模式"的特点
3.2.1 重视疾病基本病机的探索
3.2.2 突出辨证论治的主导地位
3.2.3 注重症状的辨识治疗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西医的不可通约性[J]. 李致重. 中医药学刊. 2001(06)
[2]试论干燥综合征以燥毒为本[J]. 孙素平,潘文萍,周翠英. 山东中医杂志. 2001(10)
[3]中医优势病种专家调查及其理论探源[J]. 烟建华. 江苏中医. 2001(09)
[4]辨证与辨病论治临证结合优势探析[J]. 刘宏潇. 中医药学刊. 2001(05)
[5]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优势评析[J]. 吴整军. 中医药学刊. 2001(05)
[6]奚九一治疗周围血管病学术经验举要(上)[J]. 杨云柯,滕颖,李萍. 江苏中医. 2001(08)
[7]功能性疾病的再认识[J]. 邓云龙,杨德森. 医学与哲学. 2001(09)
[8]朱良春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经验和用药特色——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临床经验系列之二十[J]. 邱志济,朱建平,马璇卿. 辽宁中医杂志. 2001(08)
[9]浅谈现代中医辨病论治的思维模式[J]. 郝淑然,赵海滨,沈承玲. 河南中医. 2001(03)
[10]中药的“三对”治疗功效[J]. 苏洁贞,刘明平. 中医研究. 2001(03)
本文编号:2964915
【文章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病证概念的探讨
1.1 疾病概念探讨
1.2 证概念探讨
2 病证结合论治模式的创立与发展
2.1 病证结合论治思想的萌芽
2.2 病证症三位一体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的创立
2.2.1 依症辨病
2.2.2 据病辨证
2.2.3 随症加减
2.3 辨证论治为核心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的形成
2.3.1 杂病病证结合论治
2.3.2 温病病证结合论治
2.3.3 专科疾病病证结合论治
2.4 衷中参西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的开创
2.4.1 专药为主,结合辨证
2.4.2 把握病机,分期证治
2.4.3 药融中西,扬长避短
2.4.4 西法断病,中药治病
2.4.5 新创病名,据病立方
2.5 中西医结合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的确立
2.5.1 西医诊断疾病与中医辨证论治的结合
2.5.2 中西医辨病与辨证论治的结合
2.5.3 西医辨病论治与中医辨证论治的结合
3 关于病证结合论治模式的构想
3.1 "中西医结合的病证症三位一体的论治模式"的提出
3.2 "中西医结合的病证症三位一体的论治模式"的特点
3.2.1 重视疾病基本病机的探索
3.2.2 突出辨证论治的主导地位
3.2.3 注重症状的辨识治疗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西医的不可通约性[J]. 李致重. 中医药学刊. 2001(06)
[2]试论干燥综合征以燥毒为本[J]. 孙素平,潘文萍,周翠英. 山东中医杂志. 2001(10)
[3]中医优势病种专家调查及其理论探源[J]. 烟建华. 江苏中医. 2001(09)
[4]辨证与辨病论治临证结合优势探析[J]. 刘宏潇. 中医药学刊. 2001(05)
[5]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优势评析[J]. 吴整军. 中医药学刊. 2001(05)
[6]奚九一治疗周围血管病学术经验举要(上)[J]. 杨云柯,滕颖,李萍. 江苏中医. 2001(08)
[7]功能性疾病的再认识[J]. 邓云龙,杨德森. 医学与哲学. 2001(09)
[8]朱良春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经验和用药特色——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临床经验系列之二十[J]. 邱志济,朱建平,马璇卿. 辽宁中医杂志. 2001(08)
[9]浅谈现代中医辨病论治的思维模式[J]. 郝淑然,赵海滨,沈承玲. 河南中医. 2001(03)
[10]中药的“三对”治疗功效[J]. 苏洁贞,刘明平. 中医研究. 2001(03)
本文编号:29649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964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