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医卫管理论文 >

中国近代报刊传播西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6 09:29
  中国近代大规模的西医东渐发端于19世纪初,传教士具有首创之功。传教士传播西医的初始目标是引领中国人皈依基督福音,但是其结果却造成另一种历史图景:大批传教医生掀起“福音婢女”的神秘面纱,开始把医院作为撒播西医仁爱精神的初始阵地。此后,大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西医学校、成立西医社团、译述西医书籍和创办西医报刊,这些现代性传播工具在将西医传播到中国的同时,也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传承方式注入崭新的现代性因素,特别是报刊这种新型传播工具的采用,以其特有的魅力和价值打破普通人际传播的局限,不仅揭开中国近代报刊史的序幕,将大众传播工具和传播模式引入中国,标志着中国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的颠覆,而且大大提高西医传播的效果。如果说传教士拉开报刊传播西医的序幕,那么,晚清时期,早期的本土西医群体和留日医学生群体创办的启蒙报刊,则打破外国人操控西医传播权的局面,开创国人主动接受和自觉传播西医的历史新篇章。当然,从其规模和影响上看,自办启蒙报刊尚不足以与传教士报刊相抗衡,但客观上加速了西医传播的本土化进程,对启迪民族精神、谋求救国良策、祛除教会医学的毒魅,起到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特别是陈垣,在学生时代就将个人前途和民族安危...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8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一) 关于近代报刊、西医报刊、西医传播和报刊传播西医的研究
        (二) 相关近代医学史研究
    三、主要研究内容
    四、本文努力的方向和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第一章 传教士开创中国近代报刊传播西医之先河(1807-1911年)
    一、动机与路径:西医跨文化传播的策略选择
        (一) 藉医传教: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的艰难博弈
        (二) 传播路径:从医疗空间到舆论空间的多维渗透
    二、传教士:报刊传播西医之发端
        (一) 报刊:一种面向中国人的新型传播媒介
        (二) 西医传播:从综合报刊到专业报刊的嬗变
    三、近代传教士传播西医的历史作用
第二章 国人自办启蒙报刊传播西医之早期动员(1886-1911年)
    一、尹端模:第一份自办医刊的创办者
    二、青年陈垣的医学救国思想与实践——以《医学卫生杂志》和《光华医事卫生杂志》为中心
        (一) 从革命报人到著述医:陈垣的医学救国思想与实践
        (二) "著述医"陈垣的医学著述及其历史影响
    三、赴日留学:德日西医体系的传入
        (一) 留学日本:国人留学习医的"终南捷径"
        (二) 日本:留学生报刊传播西医的域外努力
        (三) 上海:留学生报刊传播西医的域内探索
    四、自办西医启蒙报刊的示范意义
第三章 以城市为中心西医传播网络的形成与发展(1912-1949年)
    一、民国时期西医报刊历史传承的特点
        (一) 时空分布
        (二) 阶段性顿挫和持续性发展
        (三) 地域性分异和网络化扩散
    二、上海:西医传播全国中心的确立及其动因
        (一) 经济繁荣的拉动
        (二) 西学东渐的推动
        (三) 西医群体的努力
        (四) 租界卫生的示范
        (五) 政府决策的导引
    三、抗战时期传播中心的西移及其影响
        (一) 抗战时期传播中心西移的原因
        (二) 传播中心西移的重要意义
        (三) 传播中心西移后西医传播内容的拓展
第四章 革命根据地卫生宣教事业的勃兴(1931-1949年)
    一、土地革命时期卫生报刊的萌芽及其防疫宣传
        (一) 卫生专业报刊的萌芽
        (二) 综合性报刊的防疫动员
    二、抗日战争时期卫生报刊的发展及其卫生宣教
        (一) 新四军二、三师的《医务生活》与《先锋医务》
        (二) 山东军区的《军医杂志》、《山东医务杂志》和《胶东医刊》
        (三) 陕甘宁边区的《国防卫生》及其它综合性报刊
    三、解放战争时期卫生报刊的拓展
        (一) 《山东卫生》
        (二) 《健康报》(复刊)
        (三) 《野战卫生》与《中南卫生》
    四、革命根据地卫生宣教的历史经验
        (一) 党政部门高度重视,各级领导身体力行
        (二) 强化组织保障,确保政策跟进
        (三) 因陋就简,充分利用党报专刊
        (四) 目标明确,突出重点
        (五) 科学实用,务求实效
第五章 多主体传播格局下中国近代医学的走向(1912-1949)
    一、多元主体传播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一) 医校报刊蓬勃发展
        (二) 社团报刊脱颖而出
        (三) 专科报刊异军突起
        (四) 卫生副刊异彩纷呈
    二、教育传播的国家化与西医群体的成长——以校办报刊为中心
        (一) 教育体制的转换及其对西医教育的影响
        (二) 医校报刊的繁荣
        (三) 医校报刊成为西医群体成长的舞台
    三、现代医学体制的移植与再造——以专业社团的学术期刊为中心
        (一) 中华医学会与西医体制的构建
        (二) 中华护士会与中国护理学的发展
        (三) 中国生理学会与中国生理学的奠基
        (四) 中华民国药学会与中国药学的肇兴
    四、传统卫生模式的颠覆与超越——以民间社团的普通报刊为中心
        (一) 政府施为与社会参与:现代公共卫生之滥觞
        (二) 让公众理解传染病:以中国防痨协会和中华麻风救济会为例
        (三) 妇女与儿童的发现:以节育运动和慈幼运动为例
本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抗战期间贵州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J]. 李娇娇.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2]近年来中国红十字运动研究综述[J]. 杨红星,池子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3]英国牛痘接种术传入中国的桥梁——斯当东与《英吉利国新出种痘奇书》[J]. 侯毅.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9(03)
[4]中国现代转型悲壮进程中的重庆抗战新闻与文化传播史[J]. 张育仁.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5]“新史学”视野中的近代中国城市公共卫生研究述评[J]. 李忠萍.  史林. 2009(02)
[6]国民政府时期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论略[J]. 黄庆林.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7]抗战时期国人对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评议——以抗战时期卫生期刊上的言论为例[J]. 张玲.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8]兼容与并行:清末民初中国医界之二元格局[J]. 郝先中.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9]抗战时期四川公共卫生事业述论[J]. 张玲.  史学集刊. 2009(01)
[10]从传播西教到传播西学——传教士中文报刊办刊宗旨的演变[J]. 赵晓兰.  学术月刊. 2008(12)

博士论文
[1]民国时期城市生育节制运动的研究[D]. 俞莲实.复旦大学 2008
[2]近代生理学在中国:1851~1926[D]. 袁媛.上海交通大学 2006
[3]中日接受西方解剖学之比较研究[D]. 牛亚华.西北大学 2005
[4]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研究(1912-1949)[D]. 慕景强.华东师范大学 2005
[5]基督教在华医疗事业与近代中国社会(1835—1937)[D]. 李传斌.苏州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留学生与中国近代科学期刊的创办[D]. 孙毅.山西大学 2006
[2]医学与国家[D]. 胡一峰.清华大学 2005
[3]清末民初基督教在东北施医布道探析[D]. 邱广军.东北师范大学 2005
[4]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与近代山东西医科学(1860-1937)[D]. 刘春华.山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52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3052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a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