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体系:基于中国情景的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3 00:08
人类踏入21世纪20年代初,新冠疫情骤然在全球爆发,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政府举全国之力战疫,快速阻断了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向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迈进。本文旨在基于文本数据、爬虫数据、访谈数据,复盘中国防疫模式,本研究贡献主要为:率先对疫情管理活动分为基础活动与支持活动,并构建了由基础活动与支持活动的不同关键要素共同组成的疫情管理框架;疫情之下生命重于泰山的举国体制、政府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以及数字化平台是中国成功控制疫情的"法宝"。本研究结论不仅从微观动态层面为深入研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有利于从常态化视角重构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体系,并对各国遏制疫情全球蔓延,提供重要的管理启示与借鉴意义。
【文章来源】:管理世界. 2020,36(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浙江省疫情管理的时间线
案例复盘:新冠疫情在湖北省的起点可以追溯到2019年12月1日(5),从第一阶段错失最佳防控时机使疫情扩散至全国,到第二阶段“封城”初期效果不佳、本土新增病人有增无减。伴随着2月12日省领导调换和诊断标准调整,全面收治、排查清零逐步落实,新增确诊病例在2月19日降至3位数,疫情基本得到控制。随后在武汉解封、患者清零、全省进入低风险的基础上,秉持“四个不放松”原则(6)做好精准防控,将新冠肺炎检测信息纳入健康码。于5月14日起开展武汉市全民核酸检测工作且未发现一例确诊患者。在坚持“内防反弹”的同时落实“外防输入”各项措施(7),贯彻常态化防控和重点应急处置相结合。案例分析:本文基于传染病防控三大原理,结合应急管理文献中提到的社区、信息、物资保障等重要因素(储大建,2003),对湖北省的文本数据和爬虫数据进行梳理,整理出一系列关键事件。其中,基于文本分析识别出并通过爬虫数据验证的关键事件包括分级分类就医制度、4类人员集中收拾或隔离、机场火车站测温筛查、地毯式拉网清查、基层网格化管理、举办万家宴、迎新春晚会、“封城封小区”、疫情通报缺失、建设医院等。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类归纳,本文尝试挖掘事件的本质,发现传染病防控最核心的是关卡前移,通过早发现(监测排查)、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来控制传染源;通过管制聚集性活动、关闭人员密集型场所、限制人员流动来切断传播途径;而小区封闭式管理、网格化管理等社区防控是此次疫情管理的基础;另外信息舆情、医疗床位物资等方面内容也是疫情管理的重点。由此本文提炼出表3中编码为1~8的关键活动。
第二,控制疫情需要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快速遏制以武汉市为主战场的疫情扩散,需要发挥全国跨部门跨区域的强大组织动员能力,共同为控制疫情提供支持活动保障,重点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物资生产运输方面。2020年1月29日中央指导组赶赴相关企业部署复工复产,并提出湖北省内挖潜、国家调配、国际采购的防护服、口罩等医疗物资调度供应思路。主战场武汉市需要的医疗与生活物质,在中央指导组、国家工信部等政府协调下源源不断输入,以帮助武汉共同防疫。其次,医疗力量集结方面。在国家卫健委的组织下,建立16个省支援武汉市以外湖北地市的一一对口支援关系,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全力支持湖北省加强病人的救治工作;同时集结全国340多支医疗队共42000余名医护人员先后驰援湖北。最后,注重科技攻关,病毒溯源、药物研发、疫苗研发、检测试剂等多个应急攻关项目正在推进;钟南山、李兰娟、张伯礼等40余位院士专家通过综合研判,提炼形成防控策略、疾病诊治等多条重要建议。由此可见中国在举国体制的“统”下,各“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具有独特而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正如谭德塞所说,除了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用这样速度动员各种资源,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第三,先进的数字化平台有利于支持活动配合基础活动的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在战役之际强调“要统筹各方面科研力量,提高体系化对抗能力和水平”。数字化平台作为重要媒介在“体系化防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能对各方疫情管理予以数字化、平台式的监督,保证权力在合理范围内发挥疫情防控的最大作用。如黄冈卫健委主任的撤职一案,首先该主任关于疫情一问三不知,反映出其自身未利用数字平台及时关注本市疫情进展,其次这一事件从被曝出到做出撤职不过2天,可见数字平台对官员履职情况发挥了强有力的监督。另一方面也能优化各项疫情管理活动的功能,如在线诊疗、远程会诊等数字平台的搭建,有利于提高医疗救治中资源的可及性,保证资源紧缺地区的医疗救治成效,各类电商物流平台更是为此次医疗物资运输和供应提供了重要保障。由此可见,数字化平台在以防为主、防救相结合、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的应急管理实践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后,需要不断优化数字化平台的开发、开放、共享等机制,为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提供长效动态支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灾害应急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考[J]. 佘廉,曹兴信. 管理世界. 2012(07)
[2]地方政府灾害应急管理问题研究——以灾区某市政府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为例[J]. 滕五晓.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7(02)
[3]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责任、信息与制度[J]. 宋旭光. 财经问题研究. 2006(11)
[4]国家与地方的公共卫生——以1918年山西肺鼠疫流行为中心[J]. 曹树基. 中国社会科学. 2006(01)
[5]公共危机管理和政府责任——以SARS疫情治理为例[J]. 张国清. 管理世界. 2003(12)
[6]SARS事件与中国危机管理体系建设[J]. 薛澜,张强.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7]建立基于系统控制的应急管理模式[J]. 诸大建.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3)
本文编号:3261451
【文章来源】:管理世界. 2020,36(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浙江省疫情管理的时间线
案例复盘:新冠疫情在湖北省的起点可以追溯到2019年12月1日(5),从第一阶段错失最佳防控时机使疫情扩散至全国,到第二阶段“封城”初期效果不佳、本土新增病人有增无减。伴随着2月12日省领导调换和诊断标准调整,全面收治、排查清零逐步落实,新增确诊病例在2月19日降至3位数,疫情基本得到控制。随后在武汉解封、患者清零、全省进入低风险的基础上,秉持“四个不放松”原则(6)做好精准防控,将新冠肺炎检测信息纳入健康码。于5月14日起开展武汉市全民核酸检测工作且未发现一例确诊患者。在坚持“内防反弹”的同时落实“外防输入”各项措施(7),贯彻常态化防控和重点应急处置相结合。案例分析:本文基于传染病防控三大原理,结合应急管理文献中提到的社区、信息、物资保障等重要因素(储大建,2003),对湖北省的文本数据和爬虫数据进行梳理,整理出一系列关键事件。其中,基于文本分析识别出并通过爬虫数据验证的关键事件包括分级分类就医制度、4类人员集中收拾或隔离、机场火车站测温筛查、地毯式拉网清查、基层网格化管理、举办万家宴、迎新春晚会、“封城封小区”、疫情通报缺失、建设医院等。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类归纳,本文尝试挖掘事件的本质,发现传染病防控最核心的是关卡前移,通过早发现(监测排查)、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来控制传染源;通过管制聚集性活动、关闭人员密集型场所、限制人员流动来切断传播途径;而小区封闭式管理、网格化管理等社区防控是此次疫情管理的基础;另外信息舆情、医疗床位物资等方面内容也是疫情管理的重点。由此本文提炼出表3中编码为1~8的关键活动。
第二,控制疫情需要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快速遏制以武汉市为主战场的疫情扩散,需要发挥全国跨部门跨区域的强大组织动员能力,共同为控制疫情提供支持活动保障,重点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物资生产运输方面。2020年1月29日中央指导组赶赴相关企业部署复工复产,并提出湖北省内挖潜、国家调配、国际采购的防护服、口罩等医疗物资调度供应思路。主战场武汉市需要的医疗与生活物质,在中央指导组、国家工信部等政府协调下源源不断输入,以帮助武汉共同防疫。其次,医疗力量集结方面。在国家卫健委的组织下,建立16个省支援武汉市以外湖北地市的一一对口支援关系,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全力支持湖北省加强病人的救治工作;同时集结全国340多支医疗队共42000余名医护人员先后驰援湖北。最后,注重科技攻关,病毒溯源、药物研发、疫苗研发、检测试剂等多个应急攻关项目正在推进;钟南山、李兰娟、张伯礼等40余位院士专家通过综合研判,提炼形成防控策略、疾病诊治等多条重要建议。由此可见中国在举国体制的“统”下,各“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具有独特而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正如谭德塞所说,除了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用这样速度动员各种资源,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第三,先进的数字化平台有利于支持活动配合基础活动的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在战役之际强调“要统筹各方面科研力量,提高体系化对抗能力和水平”。数字化平台作为重要媒介在“体系化防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能对各方疫情管理予以数字化、平台式的监督,保证权力在合理范围内发挥疫情防控的最大作用。如黄冈卫健委主任的撤职一案,首先该主任关于疫情一问三不知,反映出其自身未利用数字平台及时关注本市疫情进展,其次这一事件从被曝出到做出撤职不过2天,可见数字平台对官员履职情况发挥了强有力的监督。另一方面也能优化各项疫情管理活动的功能,如在线诊疗、远程会诊等数字平台的搭建,有利于提高医疗救治中资源的可及性,保证资源紧缺地区的医疗救治成效,各类电商物流平台更是为此次医疗物资运输和供应提供了重要保障。由此可见,数字化平台在以防为主、防救相结合、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的应急管理实践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后,需要不断优化数字化平台的开发、开放、共享等机制,为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提供长效动态支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灾害应急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考[J]. 佘廉,曹兴信. 管理世界. 2012(07)
[2]地方政府灾害应急管理问题研究——以灾区某市政府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为例[J]. 滕五晓.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7(02)
[3]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责任、信息与制度[J]. 宋旭光. 财经问题研究. 2006(11)
[4]国家与地方的公共卫生——以1918年山西肺鼠疫流行为中心[J]. 曹树基. 中国社会科学. 2006(01)
[5]公共危机管理和政府责任——以SARS疫情治理为例[J]. 张国清. 管理世界. 2003(12)
[6]SARS事件与中国危机管理体系建设[J]. 薛澜,张强.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7]建立基于系统控制的应急管理模式[J]. 诸大建.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3)
本文编号:3261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3261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