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中microRNA-126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

发布时间:2017-10-15 19:34

  本文关键词: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中microRNA-126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


  更多相关文章: MicroRNA-126 聚酰胺-金-银 肽核酸 石墨烯 电化学传感器


【摘要】:MicroRNA已经成为癌症早期筛查中的一种主要生物标志物,因其存在于患者的唾液,尿液和其他分泌液中,便于早期,稳定,无创性检查。尿液中microRNA-126的浓度变化和膀胱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因此,寻找一种理想的方法检测尿液中microRNA-126的浓度,对早期诊断膀胱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microR-12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microR-126可能作为重要的抑癌基因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可能是膀胱癌转移的潜在标志。目前用于microRNA的方法操作繁琐,灵敏度低,且不能进行定量检测。本研究利用玻碳电极表面修饰石墨烯,聚酰胺-金-银纳米材料制成的生物传感器直接检测尿液中的microRNA-126。并对传感器的重复性,稳定性和选择性进行分析。1.电极表面材料的修饰:壳聚糖分散的石墨烯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增强了传感器的导电性,促进电极进一步修饰聚酰胺-金-银纳米材料的稳定性。2.发夹结构的捕获探针的固定:聚酰胺-金-银(PAMAM-Au-Ag)纳米材料提供充足的表明结合位点和发夹结构的捕获探针(肽核酸PNA)结合,从而进一步和目标链杂化固定。3.酶催化底物反应和信号放大:捕获探针和目标链结合后,打开的发夹结构的另一端和信号探针结合,信号探针末端修饰有地高辛,当加入anti-digoxin/HRP时,HRP可以催化底物过氧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产生电子传递信号。4.传感器检测的条件优化:捕获探针和信号探针的浓度;酶的浓度比例;过氧化氢的浓度。5.传感器的性能考察:标准曲线制定;重复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分析。本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紫外可见光分析聚酰胺-金-银纳米材料的性能,并比较PAMAM-Au纳米材料、PAMAM-Ag纳米材料和PAMAM-Au-Ag纳米材料的导电性质。扫描和透射电镜证实传感器的修饰成功。循环伏安曲线和电化学阻抗图谱表征传感器的修饰过程,表明导电材料对玻碳电极的修饰增加了氧化还原过程中电子的传递效率。2.差分脉冲法用于检测目标物加入后,酶催化下最后产生的电流变化,根据电流随浓度的变化从而制定标准曲线。此传感器检测的目标物浓度是1.0 fM到10 nM范围内呈现线性相关,回归方程式为I(μA)=5.336 log[C/M]+99.102 (R2=0.985),计算得到检测下限为0.79 fM(S/N=3)。3.该传感器性能优越:批间差异小于3.0%;选择性好,最大干扰差异仅为2.8%;稳定性好,储存2个月后,相应电流仅下降了8.0%。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分散的石墨烯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增加了电子传递能力,聚酰胺-金-银纳米材料可以大大增加捕获探针的结合位点并提高电子传递效率。因此,和传统的传感器相比,本实验设计的传感器具有更宽的检测范围,低检测限,高灵敏度。有望在临床实际标本中检测尿液中的microRNA-126,从而为临床诊断膀胱癌提供可信的辅助支撑。
【关键词】:MicroRNA-126 聚酰胺-金-银 肽核酸 石墨烯 电化学传感器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14
【目录】:
  • 符号说明5-7
  • 中文摘要7-10
  • 英文摘要10-14
  • 前言14-16
  • 1 实验部分16-18
  • 1.1 试剂与仪器16-17
  • 1.2 纳米复合物PAMAM-Au-Ag的合成17
  • 1.3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17-18
  • 1.4 生物传感器对microRNA-126的检测18
  • 2 结果与分析18-29
  • 2.1 不同纳米材料的表征18-20
  • 2.2 不同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20-22
  • 2.3 生物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22-24
  • 2.4 生物传感器对microRNA-126的电化学检测24-25
  • 2.5 生物传感器的性能评价25-26
  • 2.6 实际样品检测26-29
  • 全文总结29-30
  • 参考文献30-34
  • 文献综述34-51
  • 参考文献45-51
  • 致谢51-52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及发表的论文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辉;刘超;;纳米材料毒理学研究进展[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7年03期

2 田志环;;纳米材料的毒理学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18期

3 李淼;金义光;;纳米材料毒性的体外评价[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0年01期

4 王翔,闫蕾,贾光,王生;纳米材料潜在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卫生毒理学杂志;2005年01期

5 黎燕;卢伟;;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7年03期

6 张静姝;乔珊珊;;纳米材料风险评价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7年04期

7 夏萍萍;郭新彪;;纳米材料安全性的国内外研究动向[J];中国职业医学;2007年05期

8 贾光;郑玉新;;充分认识纳米材料安全性研究的重要意义[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9 刘扬;高愈希;吴刚;陈春英;;典型纳米材料生物效应及其毒理学研究的进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10 王虎中;乔学亮;王翔;郭家平;石咏梅;唐瑛;王早堂;;脱钙牙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细胞毒性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少强;邱化玉;;纳米材料在造纸领域中的应用[A];'2006(第十三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宋云扬;余涛;李艳军;;纳米材料的毒理学安全性研究进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3 ;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4 钟家湘;葛雄章;刘景春;;纳米材料改造传统产业的实践与建议[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5 高善民;孙树声;;纳米材料的应用及科研开发[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6 ;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1年

7 金一和;孙鹏;张颖花;;纳米材料的潜在性危害问题[A];中国毒理学通讯[C];2001年

8 张一方;吕毓松;任德华;陈永康;;纳米材料的二种制备方法及其特征[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古宏晨;;纳米材料产业化重大问题及共性问题[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10 马玉宝;任宪福;;纳米科技与纳米材料[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周建人;我国出台首批纳米材料国家标准[N];中国建材报;2005年

2 记者 王阳;上海形成纳米材料测试服务体系[N];上海科技报;2004年

3 ;纳米材料七项标准出台[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4 通讯员 韦承金邋记者 冯国梧;纳米材料也可污染环境[N];科技日报;2008年

5 廖联明;纳米材料 利弊皆因个头小[N];健康报;2009年

6 卢水平;院士建议开展纳米材料毒性研究[N];中国化工报;2009年

7 郭良宏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江桂斌 中国科学院院士;纳米材料的环境应用与毒性效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记者 任雪梅 莫璇;中科院纳米材料产业园落户佛山[N];佛山日报;2011年

9 实习生 高敏;纳米材料:小身材涵盖多领域[N];科技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李军;纳米材料加速传统行业升级[N];中国化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杨;功能化稀土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生物成像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艳丽;基于氧化钛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能量存储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3 吴勇权;含铕稀土纳米材料的功能化及其生物成像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曹仕秀;二硫化钨(WS_2)纳米材料的水热合成与光吸收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廖蕾;基于功能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催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胥明;一维氧化物、硫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功能化与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7 李淑焕;纳米材料亲疏水性的实验测定与计算预测[D];山东大学;2015年

8 范艳斌;亚细胞水平靶向的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9 丁泓铭;纳米粒子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理论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10 骆凯;基于金和石墨烯纳米材料的生物分子化学发光新方法及其应用[D];西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芸颉;卟啉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刘武;层状纳米材料/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与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小芳;基于纳米材料/聚合膜材料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应用于生物小分子多组分的检测[D];西南大学;2015年

4 王小萍;基于金纳米材料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郭建华;金纳米材料的修饰及其纳米生物界面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6 魏杰;普鲁士蓝纳米粒子的光热毒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华艳;改性TiO_2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8 胡雪连;基于纳米材料的新型荧光传感体系的构筑[D];江南大学;2015年

9 黄樊;氧化钴基催化材料形貌、晶面控制与催化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10 周佳林;新型核壳结构金纳米材料用于肿瘤的近红外光热治疗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38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038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2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