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内科胸腔镜联合免疫组化对恶性间皮瘤与胸膜转移性腺癌的诊断价值

发布时间:2017-11-11 03:15

  本文关键词:内科胸腔镜联合免疫组化对恶性间皮瘤与胸膜转移性腺癌的诊断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内科胸腔镜 免疫组化 胸膜间皮瘤 胸膜转移性腺癌 诊断


【摘要】:研究目的内科胸腔镜胸膜活检是诊断胸腔积液的重要方法,并证实引起恶性胸腔积液的主要病因是胸膜转移癌和胸膜间皮瘤。然而通过胸腔镜表现及常规HE切片的组织形态来鉴别两者常有较大困难。故本文旨在探讨内科胸腔镜检查联合一组免疫组化抗体在恶性间皮瘤与胸膜转移性腺癌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呼吸科住院确诊的胸膜转移性腺癌及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本院呼吸内镜室行内科胸腔镜检查,观察其胸腔镜下表现,并行胸膜组织活检。对组织切片行常规HE染色观察其形态学表现,然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对其行相关抗体染色,包括CR、MC、TTF-1、P63、Napsin A、D2-40、Ki-67、Vim, CK、CK7、CK5/6、 WT-1和CEA,并分析其在两种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共纳入研究对象120例,其中包括恶性间皮瘤49例,男30例,女19例,年龄在19-79岁之间,平均年龄56岁;胸膜转移性腺癌71例,男28例,女43例,年龄在31-82岁之间,平均年龄58岁。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P=0.0190.05),恶性间皮瘤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而胸膜转移性腺癌则恰恰相反,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两组患者的年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690.05)。2.所有患者胸膜在胸腔镜下的表现分为4种(将某种形式改变作为主要表现,以便于比较):①局部结节或肿块68例(56.7%),恶性胸膜间皮瘤27例(55.1%),胸膜转移性腺癌41例(57.7%);②胸膜明显增厚,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分隔或粘连带26例(21.7%),恶性胸膜间皮瘤15例(30.6%),胸膜转移性腺癌11例(15.5%);③胸膜明显充血、水肿4例(3.3%),胸膜转移性腺癌4例(5.6%);④胸膜弥漫性增厚、凹凸不平22例(18.3%),恶性胸膜间皮瘤7例(14.3%),胸膜转移性腺癌15例(21.1%)。根据行×列表卡方检验,两组疾病的胸腔镜表现无显著性差异(P=0.0980.05)3.免疫组化抗体CR、MC、TTF-1、Napsin A、D2-40、Vim、CK7、CK5/6、WT-1、CEA在两种疾病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CR、MC、D2-40、Vim、CK5/6、WT-1的阳性表达率恶性胸膜间皮瘤明显高于胸膜转移性腺癌(90.7% vs 5.5%, 57.6% vs 23.7%,50% vs 3.4%,86.8% vs 12.9%,61.3% vs 8.7%,58.8% vs 14.3%,P0.05);而CEA、TTF-1、Napsin A、CK7的阳性表达率则明显低于后者(0 vs 90.9%, 11.6% vs 95.5%,0 vs 86%,72.7% vs 100%,P0.05)。而P63、Ki-67、CK在两种疾病的阳性表达率均无显著性差异(14.3% vs 32%,25.1% vs 30.2%,89.7% vs 97.3%, P0.05)。4.间皮相关抗体CR, Vim对恶性间皮瘤的诊断均兼具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而MC、D2-40、CK5/6和WT-1对MPM的诊断虽具较高特异性,但敏感性较低。上皮相关抗体TTF-1、Napsin A、CEA对胸膜转移性腺癌的诊断均兼具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而CK7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是特异性较低。结论1.内科胸腔镜检查是目前诊断胸腔积液的一种准确性很高的方法,可以为胸腔积液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病理依据。2.免疫组化对恶性间皮瘤与胸膜转移性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以CR、Vim、TTF-1、Napsin A、CE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值得我们将其推广应用。3.内科胸腔镜胸膜活检联合免疫组化抗体检查可显著提高胸腔积液的诊断准确率,尤其是对恶性间皮瘤和胸膜转移性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慎,范锡兰;阑尾转移性腺癌一例[J];癌症;1984年01期

2 袁国衡;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与脾转移性腺癌二例报道[J];中国厂矿医学;1997年06期

3 王殿军,钟梅,吕亚莉,陈乐真;骨转移性腺癌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2年03期

4 周晓军,陈旭东;免疫组化在来源不明转移性腺癌鉴别诊断中应用[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5年05期

5 袁国衡;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与脾转移性腺癌二例诊治体会[J];腹部外科;1998年01期

6 刘秋红;左胸转移性腺癌误诊1例[J];大理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宋秀祖,毕志刚,葛以信;皮肤转移性腺癌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年01期

8 路鸥,周素荣;皮肤转移性腺癌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8年02期

9 刘志;;枕骨转移性腺癌误诊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年04期

10 徐廉;;精索转移性腺癌一例报告[J];江西医药;196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章万勇;张志威;张秀一;刘振波;;介入综合治疗腹腔转移性腺癌一例疗效分析[A];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肿瘤介入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周晓军;陈旭东;;免疫组化在来源不明转移性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方芳;杨丽;苏希来;贺青;刘冬戈;林凤如;;浆膜腔积液中转移性腺癌和间皮细胞的病理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肖龙英;李文红;曾兰英;;宫颈转移性腺癌临床病理分析[A];首届赣鄂湘中西医结合(生殖内分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汉鑫;29例原发灶不明转移性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2 王玉红;内科胸腔镜联合免疫组化对恶性间皮瘤与胸膜转移性腺癌的诊断价值[D];山东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1695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1695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1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