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酶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性肝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端粒酶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性肝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的恶性肿瘤,90%以上的原发性肝癌都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在中国,HCC居全部癌症发病率中的第2位。全球HCC为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HCC的预后较差,即使早期或者肿瘤3cm行手术切除的病人5年的生存率也只有47%到53%,2年的肿瘤复发率高达55%。随着肿瘤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的应用研究进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更加关注分子水平危险因素对恶性肿瘤转移、复发、生存时间等预后的影响,以期更早制定干预措施,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能利用自身RNA为模板从头合成DNA序列,弥补端粒DNA在复制中的丢失,解决末端复制问题,维持端粒长度的稳定,赋予细胞无限增殖的能力。端粒失功能或端粒酶激活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机制,端粒酶基因变异有可能参与到这些机制中,促进肿瘤发生或对肿瘤发生起保护作用。因此,可以假设:端粒酶基因变异可能导致端粒酶表达异常、表达调节异常或端粒酶活性异常,进而改变端粒长度与功能,影响肿瘤发展及预后。本研究目的为:通过对HCC患者癌组织样本中端粒酶基因5个SNP位点多态性的分析,探讨这些基因位点变异对肝癌患者手术治疗后转移、复发、死亡结局的影响,为肝癌患者预后分析与干预提供临床应用基础信息。方法1.研究对象的收集与随访:收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就诊并病理明确诊断的肝癌患者共84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家族史、乙肝病毒两对半、丙肝病毒抗体、巴塞罗那肝癌分期、治疗措施类型(包括手术切除、酒精注射/射频、化疗栓塞等)等基本信息,电话随访患者的术后转移、复发或死亡等情况,随访时间为2006年7月1日-2015年1月30日。2.选择AS-PCR方法进行HCC组织样本中端粒酶基因5个SNP位点多态性的检测。自主设计引物,组建并优化PCR反应体系及扩增条件,构建出适用于端粒酶基因5个SNP位点多态性检测的10个AS-PCR检测体系,并通过PCR产物测序分析验证其检测结果的正确性。3.用经验证后的AS-PCR方法,对HCC组织样本进行端粒酶基因5个SNP位点基因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其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分布规律。4.用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端粒酶基因5个SNP基因与多态性与预后相关性,探讨其在肝细胞性肝癌患者预后中的作用。结果1.84例研究对象中,男性69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为49岁,最大为77岁,最小为31岁。获得随访信息的病例有53例;其肝癌组织成功提取DNA病例有59例;既有随访病例也有基因多态性分析的病例有41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8例,到随访结束时,出现死亡的病例13例,术后复发5例,转移6例,删失值17例。2.AS-PCR优化结果,最适退火温度分别为:SNP位点rs2735940为53℃,rs2736100为61℃,rs2736098为63℃,rs35719940为62.8℃,rs2293607为66.3℃;采用浓度20μm作为最适引物浓度;选择TaqDNA聚合酶0.25μl(1.25U)为最适酶浓度,成功构建了分别针对野生型引物和突变型引物的AS-PCR反应体系和针对端粒酶基因每个SNP位点引物的退火条件。自主构建的AS-PCR方法对端粒酶基因5个SNP位点多态性检测结果与PCR扩增产物测序分析结果一致3.59例HCC组织成功提取DNA的患者中,其癌组织样本端粒酶基因5个SNP位点基因突变频率在42%-60%之间。野生基因型频率在2.4%-24.2%,杂合基因型占51.2%-97.6%;突变纯合基因型频率为0%-34.2%,其中位点rs2736098和rs35719940没有检测到突变纯合基因型患者。4.到随访截止期,既有随访病例也有基因多态性分析的41例HCC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4个月,生存率随着随访时间增加而逐渐下降。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死亡为结局时,SNP位点rs2735940基因突变对死亡的回归系数p为2.044,p=0.018(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Exp(B))为7.720,95.0% CI为1.427-41.757。5.端粒酶基因SNP位点rs2735940分别与性别、年龄、家族史、巴塞罗那分期和治疗措施进行两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①rs2735940位点突变与巴塞罗那分期同时分析时,其回归系数p分别为1.164和0.991,相对危险度(Exp(B))分别为3.204(95.0% CI为0.854-12.022)和2.693(95.0% CI为1.321-5.492),p值分别为0.084和0.006,仅巴塞罗那分期的回归系数p具有统计学意义;②rs2735940与治疗措施同时分析时,其回归系数β分别为1.882和-1.631,相对危险度(Exp(B))分别为3.651(95.0% CI为0.916-14.501)和0.196(95.0% CI为0.054-0.704),p值分别为0.067和0.013,仅治疗措施具有统计学意义。③rs2735940位点突变分别与性别、年龄、家族史的两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仅有rs2735940位点突变的回归系数(p分别为5.746、2.656、6.564)的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0、0.007、0.004),而性别、年龄、家族史回归系数(β分别为0.012、0.977、0.685)的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95、0.354、0.396)。结论1.本研究中自主构建的端粒酶基因5个SNP位点突变AS-PCR检测方法中引物是可用的,且有特异性的。2.本研究中自主构建的端粒酶基因5个SNP位点突变AS-PCR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可靠,经济适用,操作简便,有临床推广应用前景。3端粒酶基因启动子区域rs2735940 3677位点T→C突变增加了患者术后死亡的风险。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Tarantino L;Francica G;Esposito F. ;赵双;;经皮行肝细胞性肝癌消融后的种植转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2006年04期
2 孙文兵;;用先进理念引领肝细胞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08年12期
3 孟红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细胞性肝癌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09年12期
4 何淑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细胞性肝癌的临床关系[J];医药论坛杂志;2010年20期
5 邓卓霖,,潘朗星,马韵;肝细胞性肝癌P~(53)基因多态性定点突变[J];广西科学;1995年04期
6 苏卫贤;肝细胞性肝癌手术切除的预后分析[J];河南肿瘤学杂志;1995年02期
7 张冲,张金山,黄威权,苗继延;5-羟色胺及其受体与人肝细胞性肝癌增殖的关系[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年06期
8 陈立章 ,莫显昆 ,范学工;肝细胞性肝癌的危险因素[J];中国医师杂志;2002年12期
9 蔡秀军,洪玉才,王先法;人肝细胞性肝癌性激素受体的表达[J];肝胆外科杂志;2002年05期
10 沈正荣,彭淑牖;复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处理[J];浙江临床医学;200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满霞;徐辉雄;谢晓燕;吕明德;徐作锋;刘广健;谢哓华;陈立达;;肝细胞性肝癌超声造影参数成像临床应用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洪德飞;刘颖斌;彭淑牖;黄东胜;孙晓东;王知非;成剑;沈国梁;张远标;;肝尾状叶肝细胞性肝癌破裂出血的处理策略[A];2013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李龙浩;郑进方;刘秉彦;符少清;吴宁;;彩超观察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前后门静脉血供的变化[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钟红;陈胜利;杜薇云;黄子诚;吴戴红;;肝细胞性肝癌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瘤栓的超声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5 郭晓东;孟园;熊璐;周光德;赵雨来;刘树红;赵景民;;VEGF和p53在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与预后的关系[A];第八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6 彭传会;周琳;郑树森;;ZDHHC2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分析及其质粒构建和功能鉴定[A];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7 邱历伟;姚登福;吴信华;吴玮;苏小琴;邹黎;;肝癌组织IGF-Ⅱ表达与HBV DNA复制及病理学特征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黄建国;;乳腺癌肝转移与肝细胞性肝癌超声造影特性的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9 顾劲扬;丁义涛;;非肝细胞性肝癌肝移植的研究进展[A];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10 刘圣;施海彬;王杰;冯耀良;杨正强;戴曦;李麟荪;;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栓塞治疗肝细胞性肝癌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临床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崇义;ADAMTS5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李晓丽;不同葡萄糖、胰岛素水平对人肝细胞性肝癌生长作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3 刘宏;人内皮抑素基因转染治疗肝细胞性肝癌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李亮;循环miR-429在肝细胞性肝癌早期预警及诊断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5 花瞻;复发肝细胞性肝癌相关基因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6 张斌;蜈蚣提取液的分离纯化与治疗肝细胞性肝癌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华星;Kindlin-1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作用及其临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2 刘霖;端粒酶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性肝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3 黄涛;肝细胞性肝癌TACE术后影响疗效的多因素分析[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4 池俊萌;2型糖尿病对肝细胞性肝癌发病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5 周宁;高尔基蛋白73(Golgi protein 73)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D];中南大学;2011年
6 洪玉才;性激素受体在肝细胞性肝癌中表达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邹浩;靶向性融合基因对人肝细胞性肝癌治疗作用的体外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5年
8 李悦国;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9 孙磊;肝细胞性肝癌肝动脉门静脉分流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10 虞长春;肝细胞性肝癌中环氧化酶-2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73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173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