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丙酸睾丸酮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0 03:01

  本文关键词:丙酸睾丸酮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影响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三阴性乳腺癌 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 丙酸睾丸酮 增殖 抑制 Cyclin D1 mTOR PTEN


【摘要】:目的:近年来,乳腺癌已经成为威胁女性生命与健康的头号“公敌”。虽然经过系统、正规的综合治疗使乳腺癌的生存率大大提高,但仍有一些特殊类型如三阴性乳腺癌生存获益不太显著。我们把ER、PR和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定义为三阴性乳腺癌。由于缺乏有效的靶向药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方法很少,复发率较高[1]。雌孕激素及其受体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甚至是治疗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抗雌激素一直是主要的内分泌治疗方向。而关于雄激素及雄激素受体在乳腺癌治疗方面的研究却鲜有报导。雄激素是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二氢睾酮与睾酮会和雄激素受体结合进而引起基因转录和细胞增殖,从而导致前列腺癌的发生[2]。因此抗雄激素受体成为了治疗前列腺癌的主要方向。不仅如此,很早以前就进行过关于雄激素对乳腺癌作用的研究。1958年就有报道每周肌内注射150-300mg的丙酸睾丸酮作为临床治疗乳腺癌的方法之一[3]。在二氢睾酮对乳腺癌细胞株ZR-75-1作用的研究中也发现了雄激素抑制管腔型乳腺癌细胞的增殖[4]。然而关于雄激素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作用的研究却还在探索阶段。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浓度的丙酸睾丸酮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作用不同时间后的增殖和抑制情况,以及相关蛋白表达含量的变化。分析丙酸睾丸酮对乳腺癌细胞株M D A-M B-2 3 1增殖的作用,并探索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培养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细胞的ER、PR、AR、HER-2表达情况。将培养好的乳腺癌细胞株接种到96孔板中,分为若干实验组,并设一对照组。将浓度为10-4mmol/L至10-12mmol/L的丙酸睾丸酮分别加入不同实验组中,培养24-72小时后运用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从中选取四个作用明显的浓度。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四个浓度作用下细胞的Cyclin D1、m TOR和PTEN表达情况,进一步探索丙酸睾丸酮对乳腺癌细胞蛋白水平的作用机制。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制成的载玻片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ER、PR、HER-2均为阴性表达;AR则为阳性表达。2不同浓度丙酸睾丸酮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作用不同时间后的影响。2.1通过MTT法检测同一时间内不同浓度丙酸睾丸酮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的影响:浓度为10-5mmol/L、10-7mmol/L、10-9mmol/L、10-11mmol/L的丙酸睾丸酮在24小时对MDA-MB-231细胞表现为促进增殖作用,其增殖率分别为1.86%±1.13%、4.70%±0.59%、7.14%±0.07%、9.26%±1.10%,且浓度越高,增殖作用越弱;在48小时对MDA-MB-231细胞表现为抑制增殖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9.73%±2.04%、4.47%±1.17%、1.92%±0.23%、0.35%±0.16%,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在72小时对MDA-MB-231细胞也表现为抑制增殖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17.69%±0.74%、15.41%±0.10%、6.38%±0.23%、1.57%±0.78%,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统计分析后显示同一时间内不同浓度丙酸睾丸酮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增殖率及抑制率均有差异。各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通过MTT法检测同一浓度的丙酸睾丸酮作用不同时间后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的影响:浓度为10-5mmol/L的丙酸睾丸酮对MDA-MB-231细胞作用24h、48h、72h后的抑制率分别为-1.86%±1.13%、9.73%±2.04%、17.69%±0.74%。10-7mmol/L的抑制率分别为-4.70%±0.59%、4.47%±1.17%、15.41%±0.10%。10-9mmol/L的抑制率分别为-7.14%±0.07%、1.92%±0.23%、6.38%±0.23%。10-11mmol/L的抑制率分别为-9.26%±1.10%、0.35%±0.16%、1.57%±0.78%。且作用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明显。统计分析后显示同一浓度丙酸睾丸酮作用不同时间后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增殖率及抑制率均有差异。且各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浓度(10-5mmol/L、10-7mmol/L、10-9mmol/L、10-11mmol/L)丙酸睾丸酮作用不同时间后的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Cyclin D1、m TOR及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到:Cyclin D1蛋白在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对照组培养24h、48h及72h后的表达率分别为99.82%±0.02%、99.90%±0.04%、99.91%±0.04%;m TOR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99.63%±0.03%、99.97%±0.02%、99.77%±0.06%;PTEN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98.90%±0.06%、98.30%±0.31%、97.35%±0.35%。四种浓度(10-5mmol/L、10-7mmol/L、10-9mmol/L、10-11mmol/L)的丙酸睾丸酮作用24h后Cyclin D1蛋白与m TOR蛋白的表达率为99.86%±0.04%、99.90%±0.06%、99.92%±0.05%、99.96%±0.03%;99.78%±0.10%、99.82%±0.11%、99.88%±0.08%、99.92%±0.09%。作用48h后Cyclin D1蛋白与m TOR蛋白的表达率为99.67%±0.06%、99.74%±0.10%、99.81%±0.11%、99.85%±0.10%;99.68%±0.16%、99.72%±0.15%、99.82%±0.13%、99.93%±0.03%。作用72h后Cyclin D1蛋白与m TOR蛋白的表达率为99.42%±0.18%、99.66%±0.16%、99.76%±0.12%、99.82%±0.15%;99.41%±0.11%、99.49%±0.15%、99.60%±0.10%、99.65%±0.13%。四种浓度(10-5mmol/L、10-7mmol/L、10-9mmol/L、10-11mmol/L)的丙酸睾丸酮作用24h后PTEN蛋白的表达率为98.80%±0.17%、98.76%±0.18%、98.61%±0.33%、96.18%±0.20%。作用48h后PTEN蛋白的表达率为99.59%±0.20%、99.46%±0.19%、99.42%±0.18%、98.86%±0.13%。作用72h后PTEN蛋白的表达率为99.76%±0.11%、99.51%±0.14%、98.93%±0.17%、98.46%±0.18%。统计分析后显示在三个不同时间组内不同浓度丙酸睾丸酮作用于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后Cyclin D1、m TOR及PTEN蛋白的表达均有差异,蛋白组内各浓度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ER、PR及HER2的表达均为阴性,AR的表达为阳性。2不同浓度(10-5mmol/L、10-7mmol/L、10-9mmol/L、10-11mmol/L)的丙酸睾丸酮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作用24小时后有促进增殖的作用,且浓度越高,增殖作用越弱。而同样浓度等级的丙酸睾丸酮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作用48、72小时后则表现为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不仅如此,同一浓度下丙酸睾丸酮作用时间越长,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抑制作用越明显。3丙酸睾丸酮在作用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 24h时细胞内的Cyclin D1蛋白及m TOR蛋白表达上调;PTEN蛋白表达下降。作用48h及72h时细胞内的PTEN蛋白表达上调;Cyclin D1蛋白及m TOR蛋白表达下降。因此丙酸睾丸酮可能通过调节增殖蛋白Cyclin D1、m TOR及凋亡蛋白PTEN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产生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Danny R.Youlden;Susanna M.Cramb;Cheng Har Yip;Peter D.Baade;;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female breast cancer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J];Cancer Biology & Medicine;2014年02期

2 Khurum H. Khan;Timothy A. Yap;Li Yan;David Cunningham;;Targeting the PI3K-AKT-mTOR signaling network in cancer[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2013年05期

3 何倩;潘跃银;;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耐药机制及对策[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年05期

4 蔡铭泉;陈强;施纯枚;;受体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9年03期



本文编号:12058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2058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1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