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靶向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的新型免疫细胞因子的制备及抗肿瘤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9 19:22

  本文关键词:靶向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的新型免疫细胞因子的制备及抗肿瘤功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抗PD-L1单抗 免疫细胞因子 靶向治疗 IL-2


【摘要】:目的:靶向PD-L1的单抗具有免疫激活功能,并已显示出对多种肿瘤的良好治疗效果。其主要作用原理是通过阻止肿瘤细胞表面PD-L1分子与T细胞表面PD-1分子的结合,从而解除其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但由于临床上某些肿瘤细胞表面PD-L1低表达,应用抗PD-L1单抗治疗的疗效较差,病情易反复。因此需要开发新型抗肿瘤免疫制剂来提高单抗疗效,改善肿瘤愈后。IL-2因能激活体内多种免疫细胞而可以用来治疗肿瘤和炎症性疾病。但由于其受体广泛表达,系统性应用IL-2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我们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靶向PD-L1抗体的Fc段与IL-2分子融合,构建新型重组免疫细胞因子。其目的是使之能特异性靶向肿瘤区域,避免非特异性结合导致的的血管毒性;同时阻断PD-1/PD-L1结合,使机体的适应性免疫协同特异性免疫,激活T细胞,B细胞等多种淋巴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以期达到对抗原表达量低,单用抗体效果不明显肿瘤的更好治疗效果。方法:首先,利用全基因合成技术将抗PD-L1单抗的IgG1亚类抗体的Fc重链基因通过linker与突变后的IL-2基因融合,连接至表达载体pc3.1DNA,构建重链质粒。MPDL3280单抗的可变区基因连接至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轻链质粒,并与重链质粒共同转入CHO细胞中进行表达。经过细胞批次培养,纯化上清得到新型重组免疫细胞因子,简称BIPI。利用以下手段对其进行表征鉴定:SDS-PAGE分析其分子量;FCM测定BIPI的亲和力和抗原结合力;体外检测其对小鼠T淋巴细胞系CTLL-2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在小鼠的转移性结直肠癌预防性肿瘤模型中评估其抑瘤活性,并在治疗过程中监测小鼠体重,评估BIPI的安全性;利用抗体消除小鼠体内产生的CD8+T细胞,验证其在抑瘤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分离各治疗组小鼠脾细胞,用磁珠法从混合细胞中分离得到CD8+T细胞,测定并比较各组间CD8+T细胞数量上的差异和其IFN-γ分泌量的不同,验证BIPI对体内免疫系统的激活作用并分析免疫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结果:我们获得了新型免疫细胞因子,经分析其纯度大于99%。经SDS-PAGE、FCM等试验证实BIPI结构正确并且与抗原有较好的结合活性。体外实验中,含有与IL-2同等摩尔质量的BIPI与IL-2标准品有几乎相同的促进CTLL-2细胞生长的效能。在弱表达PD-L1的CT26转移性结直肠癌小鼠模型上,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了肺表面肿瘤结节的数量,证实了免疫细胞因子BIPI的抑瘤活性。在后续对其抑瘤机制研究的过程中发现,CD8+T细胞在BIPI的抑瘤效果发挥上有重要作用;消除CD8+T细胞后,小鼠的生存期显著缩短,并且生存状态不佳。在治疗结束后,将CD8+T细胞分离后培养,检测其IFN-γ分泌量,结果显示BIPI治疗组显著高于其他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体重监测过程中各组小鼠体重均未发生异常改变,说明治疗性药物并未对小鼠产生明显毒性,提示其安全性良好。结论:经过实验证实,我们所构建的新型重组免疫细胞因子BIPI具有较好的抑瘤活性,尤其针对PD-L1弱表达的肿瘤类型,达到激活体内淋巴细胞,促进细胞因子分泌的作用。有望将来在临床上应用于PD-L1低表达肿瘤,弥补由于抗原结合不足导致的单抗药物疗效差,易复发等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0.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晓丹;刘启发;;细胞因子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年03期

2 李晓红;盛光耀;;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项细胞因子测定价值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5期

3 曹雪涛;第二届国际细胞因子会议评介[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0年03期

4 曹雪涛,叶天星,杜平;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网络的基础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0年05期

5 曹雪涛,叶天星,杜平;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网络的临床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0年05期

6 史久华;细胞因子与疾病[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3年05期

7 刘卫京,吕秋军;细胞因子小分子模拟物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00年11期

8 孟宪钧;外科感染和细胞因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年12期

9 ;《细胞因子研究方法学》工具书出版[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0年03期

10 赵武述;细胞因子研究的临床意义及展望[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国;陈波;肖亮;张颢;展昭民;张伯龙;马军;;细胞因子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临床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窦永喜;景志忠;候俊琳;骆学农;才学鹏;;细胞因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窦永喜;景志忠;候俊琳;骆学农;才学鹏;;细胞因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窦永喜;景志忠;候俊琳;骆学农;才学鹏;;细胞因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凤蕴;吕雪莹;于伟玲;王丽群;王琳;李殿俊;;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几种细胞因子的检测[A];庆祝黑龙江省免疫学会成立十周年(1993—2003)论文集[C];2003年

6 邹峥;张淑华;柯江维;;小儿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因子产生及干预的研究[A];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邹峥;张淑华;柯江维;;小儿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因子产生及干预的研究[A];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邹峥;张淑华;柯江维;华学明;刘小惠;;小儿幼年特发性关节细胞因子产生及干预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万遂如;;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疗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占国;袁小彭;罗宇维;何懿;孙尔维;;通过细胞因子谱评估免疫抑制剂对人免疫状态的作用[A];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逸;口服细胞因子治疗肿瘤将获突破[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 通讯员 何育萍 记者 王玉华;我省细胞因子研究获重大突破[N];湖北日报;2001年

3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 张鲁勤;白介素18等细胞因子在非恶性血液病中的作用及临床研究[N];徐州日报;2005年

4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徐叔云 魏伟 王华 吴成义 李常玉;细胞因子是柄双刃剑[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本报特约通讯员 吴志军;向一个个“第一”冲击[N];解放军报;2002年

6 王振坤;人体的血液防线之一[N];家庭医生报;2007年

7 ;独辟蹊径 追根溯源[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新言;中医证的本质是细胞因子吗?[N];科技日报;2005年

9 王苏平;探究中医证本质[N];健康报;2004年

10 清华;世界多肽药物的研发概况[N];中药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军;白细胞介素-21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王婧瑶;卵巢癌患者髓源性抑制细胞、调节性T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3 徐金成;环意大利公路自行车赛中能量代谢与肌损伤及细胞因子相关变化[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4 关连越;胰蛋白酶抑制剂保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机制和影响肝移植物存活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王佳;抑制性细胞因子IL-35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6 杨彬珧;血浆细胞因子与心率变异性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7 石一宁;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炎前细胞因子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8年

8 牛忠英;三种细胞因子对牙周膜纤维细胞功能和基因调节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1年

9 夏红天;细胞因子与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10 陈力航;IL-18,IL-33对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调控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树玉;复方补筋片对绝经后膝骨关节炎血浆中性激素与细胞因子的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高雁怩;ALV-J感染后细胞因子变化规律及其促进IL-6产生的机制与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陈姣;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负调控分子PD-1和CTLA-4表达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黄琼;改良细胞因子鸡尾酒诱导肺腺癌细胞总RNA转染树突状细胞疫苗抗肿瘤效应的体内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5 于炳旗;恶性肿瘤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发病特点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6 牛小慧;双氢青蒿素联合顺铂对荷瘤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7 孙聪聪;骨髓增殖性肿瘤中JAK2V617F突变及IL-6、TNF-α、IL-32、IL-37的定量测定及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李少慧;乳酸杆菌对细胞因子及TLR-NF-κB途径的调节作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董杰;多肽及γ链细胞因子对慢性HBV感染者CD8~+T细胞上Tim-3的表达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10 李健;不同类型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模式及意义[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378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2378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9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