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的临床意义
本文关键词:结直肠癌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的临床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结直肠癌 病理分期 淋巴结转移 SOD SA
【摘要】:目的:为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mxide dismutase,SOD)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生、发展及诊疗中的作用,对165例CRC患者血清SOD进行了检测,对其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探讨,旨在为CRC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①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初诊的CRC病例共165例,其中晚期CRC64例。160例正常对照病例来自2013年在甘肃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且标本采集1年后未发现恶性肿瘤。②采用比色法对165例初诊CRC患者进行血清T-SOD检测,判定血清T-SOD与CRC各病理学指标(包括分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③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T-SOD的预测价值及确定最佳预测分界点及相应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④检测CRC患者血清SA,分析血清T-SOD是否与SA存在相关性。⑤观察64例晚期CRC患者化疗前后血清T-SOD值动态变化。⑥使用统计软件SPSS22.0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血清T-SOD表达的一般状况:血清T-SOD在CRC组的表达要低于健康对照组,CRC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血清T-SOD与CRC病理学指标的关系:①血清T-SOD与不同病理分期的关系:血清T-SOD总体上是随着病理分期的升高而降低,但II期和I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III期和I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IV期和I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III期和II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IV期和II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血清T-SOD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有淋巴结转移组、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血清T-SOD均值分别为119.25±31.58 U/ml和147.27±27.66 U/ml,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清T-SOD与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高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之间的血清T-SOD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血清T-SOD对CRC的诊断价值:根据ROC曲线分析,血清T-SOD曲线下面积为T-SOD=0.797,与Az=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有诊断价值。根据Youden指数测定最佳分界点为血清T-SOD=136.50U/ml,灵敏度是70.3%,特异度是84.4%。4.CRC患者血清T-SOD与SA的相关性:根据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CRC患者血清T-SOD与SA呈负相关。r=-0.474,P0.05。5.血清T-SOD与化疗的关系:64例晚期CRC患者化疗经1周期后,血清T-SOD水平和化疗前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第2、3、4周期化疗后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RC患者血清SOD降低,提示血清SOD的降低可能参与了CRC的发生。2.血清T-SOD水平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提示血清SOD的降低可能参与了CRC的进展。3.ROC曲线分析提示血清T-SOD可能对CRC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5.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汉涛 ,Kraemer M.;随访危险因素分析:复发和非复发结直肠癌的比较[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年12期
2 苏森;患结直肠癌妇女后代癌症的危险性增加[J];中国肿瘤;2001年06期
3 汪一虹;在确定的法国人群中年龄<45岁结直肠癌病人与≥45岁结直肠癌病人的比较[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2年01期
4 李会晨;结直肠癌解剖位置的连续性右向迁移[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3年03期
5 李志霞;结直肠癌复发及转移的综合治疗[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3年06期
6 何建苗,蒲永东,曹志宇,刘卫平;老年人结直肠癌186例的外科治疗[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3年05期
7 保红平,方登华,高瑞岗,李奎,张雪松,刘天锡;青年人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4年01期
8 章江;;监测结直肠癌非常必要[J];国外医学情报;2004年04期
9 郜文秀,杨艳芳,梁小波,李耀平,李佩珍;细胞粘附分子变异体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预后[J];中国公共卫生;2005年07期
10 Nozawa T. ,Enomoto T. ,Koshida Y. ,M. Kuranami,王志宇;人结直肠癌黏膜下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特异性增强表达[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树;;结直肠癌预后与转移相关因素分析[A];2005年浙江省肿瘤学术会议全国大肠癌转移与复发的诊治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2 邹一峰;吴小剑;兰平;;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新进展[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郁宝铭;;结直肠癌治疗的进展及其新理念[A];2006年浙江省肛肠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王锡山;;结直肠癌治疗的困惑之我见[A];第九届全国肿瘤转移学术大会暨2011年黑龙江省医学会肿瘤学年会报告集[C];2011年
5 秦建平;;未病思想中的结直肠癌预防[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学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暨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6 高文庆;陈会林;童蕾;陆松春;;老年梗阻性结直肠癌诊疗体会(附42例报告)[A];首届“之江中医药论坛”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启远;周长江;高云飞;徐岩;李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结直肠癌[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八届组稿会暨急诊医学首届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8 巴一;;结直肠癌靶向治疗进展[A];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C];2009年
9 何超;朱洪波;;结直肠癌的生物治疗[A];2009年浙江省肿瘤外科学术年会暨肿瘤外科规范化诊治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10 万德森;;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疗效的思考[A];2009年浙江省肿瘤学术年会暨肿瘤诊治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顾晋;分期不精确 致结直肠癌过度治疗[N];健康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贾岩;跨线治疗成结直肠癌最后防线[N];医药经济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贾岩;跨线治疗构筑结直肠癌最后防线[N];医药经济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林琳;结直肠癌:可以治愈的癌症[N];医药经济报;2013年
5 记者 张妍 通讯员 熊静帆 朱品磊;深圳结直肠癌发病高于全国[N];深圳商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孙刚;预防结直肠癌:请管住嘴[N];解放日报;2013年
7 上海市中医医院肿瘤科 侯凤刚 副主任医师;中医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和特色[N];上海中医药报;2014年
8 李华虹 孙瑜淼 记者 李丽云 实习生 阴浩;专家呼吁:结直肠癌应多学科规范化诊疗[N];科技日报;2014年
9 ;降低结直肠癌复发有新疗法[N];人民日报;2003年
10 韩自力;新化疗方案可高效治疗结直肠癌[N];健康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涛;MicroRNA-31/FIH-1调控关系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任翡;MYBL2基因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机制的初步探讨[D];复旦大学;2014年
3 吴朋;结直肠癌中microRNA-615基因甲基化及其生物学特性探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李泽武;MicroRNA-203靶向ZNF217基因调控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徐兴远;低分子肝素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梁洪亮;miR-454在结直肠癌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D];山东大学;2015年
7 金鹏;MMR蛋白在雌激素致结肠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SEPT9检测结直肠癌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8 珠珠;云南省Lynch综合征候选基因标志物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4年
9 周智航;SEMA3F通过下调ASCL2-CXCR4轴而抑制结直肠癌转移的分子机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10 王林;MiRNA-300对结直肠癌肿瘤侵袭和增殖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斐斐;术后结直肠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与影响因素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2 李斌;结直肠癌患者就诊延迟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3 叶建杰;慈溪市结直肠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赵波;结直肠癌危险因素及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的调查与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5 宋艳敏;PAQR3基因甲基化水平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6 黎江;Oct4B1在结直肠癌干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Twist的相关性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5年
7 杨文婷;PD-L1、SIRT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8 罗佳;二代测序分析散发性结直肠癌和息肉的基因突变[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9 崔慧鹏;精氨酸琥珀酸合成酶(ASS1)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恶性进展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10 崔娟娟;p53和nm2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779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277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