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药物发现新策略的发展及在白血病靶标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12-16 17:06

  本文关键词:药物发现新策略的发展及在白血病靶标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优势结构 药物清除率 白血病 NHR2抑制剂 虚拟筛选 生物活性


【摘要】:本论文主要通过三部分科学研究的论述,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药物发现新策略的发展以及在白血病靶标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对药物开发的传统方法提供了新的有效的启示。论文的第一部分是有关优势结构(Privileged Structure)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药物先导化合物是药物研发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目前药物开发的关键所在。对于药物先导化合物的研究越来越成为药物开发中的热点。自从1988年Evans等人提出有关优势结构(Privileged Structure)的概念后,优势结构对于现代药物开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具有重大的科学指导意义。优势结构是指某一类化合物所共同拥有的片段,而基于这种片段衍生出的化合物分子对于多种生物受体靶标,如蛋白,都会产生良好的生物学功能。所以在现代药物研发过程中,基于优势结构的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活性分子的命中率。从某种优势结构出发,衍生出一系列类药性分子,这类分子都具有与靶标之间良好的亲和性。同时,目前别构药物(Allosteric Drug)也成为药物开发中的一个热点。别构药物(Allosteric Drug)可以通过改变目的受体蛋白的结构进而影响其生物学功能而产生一定的生物学效应,从而抑制疾病的发生。本文通过对别构数据(mdl.shsmu.edu.cn/ASD)中活性别构有机小分子优势结构的提取与分析,发现活性别构有机小分子中的优势结构与作用方式,为进一步的别构药物开发提供优质药物母核和结构规律。论文的第二部分是有关人类药物清除率的预测。药物清除率是一种药代动力学的重要属性,对药物清除率进行预测的方法有很多,本论文第二章节主要使用种间异速生长法进行预测。种间异速生长法将基于动物得出的药物清除率数据外推到人上,从而得到人类的药物清除率。一般而言,种间异速放大法都是基于一些物理参数以及一些相关因子而进行预测。所以,物理参数和相关因子可以反映一种药物在人类和动物之间的种间差异,与此同时一些药物的分子描述符也会对它的清除率产生巨大影响,所以我们将使用动物药物清除率实验数据与分子描述符一起进行研究,利用遗传算法来行进分子描述符的选取,同时使用基于三个物种的清除率数据来进行SVM模型的建立以及后期相关分析。从我们得到的实验结果可以证明我们所采用描述符与动物数据来共同预测人类药物清除率的方法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论文的第三部分主要发现了一系列可以抑制NHR2的小分子抑制剂。NHR2是近年来发现的又一个白血病致病因子,它存在于急性白血病中产生的融合蛋白AETFC中,而AETFC与基因的表达与活化有关,它具有多个DNA结合结构域,它可以定位在不同的靶基因上,从而调节基因的转录,进而引起白血病的发生。首先我们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方法,基于2014年解出的NHR2-N2B复合物共晶结构,选择了较为准确的位点,从SPECS公司(http://www.specs.net)和Chemdiv公司(http://www.chemdiv.com)提供的近150万个化合物数据库中挑选出了一系列小分子抑制剂,然后通过生物活性测试,选出了对于NHR2-N2B复合物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小分子先导化合物,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具有良好抑制效果的小分子与NHR2的相互作用机制,并且从构效关系方面解释了NHR2的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蛋白活性的原因,从而提供了对于恶性白血病的作用靶标与小分子抑制剂,这种方法可以进一步为后续白血病的研究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更好的为白血病发生做出解释。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附属瑞金医院中法联合实验室探究白血病发生机制新思路[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8期

2 王凤文;;国内白血病研究概况[J];广西卫生;1979年04期

3 陆华中;;白血病治愈的可能性与前景[J];医学与哲学;1990年03期

4 梁实;雷国学;;对白血病发生发展及其治疗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1992年11期

5 褚建新;白血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5年03期

6 ;白血病[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7年05期

7 赵成会;;白血病最爱袭击儿童[J];医药与保健;2009年03期

8 萍蓉;关于白血病的话题——访北京协和医院血液专家李蓉生教授[J];百科知识;1997年06期

9 宁兆民;;白血病的地域分布[J];祝您健康;2000年03期

10 徐锦华,张永平,张晓春,乔慧,吴晓东;265例成人白血病危险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秀敏;郇天笑;白增亮;;基因多态性对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影响[A];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郑春荣;彭映;徐东升;孙铭阳;;青少年白血病流行病学分析[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张晶;施旭光;蓝绍颖;;南通市成人白血病危险因素的1:2病例对照研究[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4 罗静;曾东风;梁雪;孔佩艳;;供者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马军;;白血病的治疗进展[A];第15届全国肿瘤内科治疗学习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段峗;开金龙;夏小军;李雪松;姚金华;;庆阳市中医院10年276例白血病发病情况分析[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李冬云;陈信义;田劭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诊断与治疗[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苏伟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颅内浸犯一例报导[A];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陈开澜;刘新月;杨海燕;;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初步研究[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高力;陈幸华;张曦;高蕾;刘耀;张诚;彭贤贵;司英健;王庆余;;肝细胞生长因子在白血病患者血清中的浓度及其临床意义[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建新;白血病并不偏爱儿童[N];大众卫生报;2004年

2 褚建新;白血病不偏爱儿童[N];健康报;2003年

3 武汉协和医院 石威 (医学博士);白血病和装修房子的关系[N];家庭医生报;2009年

4 童春容 北京市道培医院血液科主任;三种因素或致白血病[N];大众科技报;2011年

5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银春林 肖杨(专家指导);哪些因素可致白血病[N];家庭医生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郭静 通讯员 陈飒 崔伟历;白血病面面观[N];广东科技报;2006年

7 岳阳;我国科学家在白血病 研究领域获突破性进展[N];中国医药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王峰;让孩子远离白血病的阴影[N];中国消费者报;2002年

9 记者 胡德荣;我国学者发现白血病新致病基因[N];健康报;2011年

10 河北省秦皇岛市肿瘤医院放疗科 赵成会;谨防“血癌”袭击儿童[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明;转录调控分子RBP2和YAP1在成人白血病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李寿芸;1.APL新融合基因TBLR1-RARα的致白血病作用及其治疗策略的研究 2.西达本胺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3 耿珊;当归多糖调控CML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抑制白血病干细胞增殖的机理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4 张国基;微波在白血病无损探测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9年

5 张伶;VEGF反义寡核苷酸抗白血病血管新生和增强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功能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6 胡晓霞;白血病环境对正常造血干/祖细胞功能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7 赵月莹;白血病NASCT患者CTL克隆细胞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8 刘新月;白藜芦醇抗白血病效应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张琨;氯化甲基汞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严匡华;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体外衍生的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自身白血病特异性T细胞反应[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材;白血病危险因素及住院费用变化趋势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连雪琪;多壁碳纳米管体内应用对小鼠免疫应答和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5年

3 安瑞;Nras突变引起小鼠白血病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4 温影;四平市某医院126例初诊白血病病例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5 李敏;造血调控分子PPP2Cβ参与红系分化及EDAG在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6 谢晓丽;多壁碳纳米管对白血病进程的影响及其与慢性炎症的关系[D];苏州大学;2016年

7 耿律;药物发现新策略的发展及在白血病靶标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8 靳容;某核设施周围人群白血病发病调查[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9 陈东周;安徽省涡阳县1992~2001年白血病流行病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4年

10 蔡学瑜;小鼠微小残留白血病模型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96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296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2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