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毒介导RNAi沉默GTPBP4基因表达对结肠癌RKO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慢病毒介导RNAi沉默GTPBP4基因表达对结肠癌RKO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GTPBP4基因 RKO细胞 RNAi 细胞生物学行为
【摘要】:目的:根据GTPBP4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相应GTPBP4-si RNA,研究GTPBP4-si RNA对人结肠癌RKO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上海吉凯基因化学技术有限公司的GTPBP4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LV-GTPBP4-RNAi及阴性病毒载体CON053,RNAi序列为GCGTAGTCTTGGTGTTGACAT;培养RKO细胞,待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并达到对数生长期时,于转染前一日接种于6孔板,设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加入慢病毒LV-GTPBP4-RNAi 5ul,滴度为2×108 TU/ml,阴性对照组加入阴性病毒载体CON053 5ul,滴度为2×108 TU/ml。慢病毒感染RKO细胞3天后,因慢病毒上携带报告基因GFP,故GFP的表达情况,判断感染效率,待细胞长满培养板时收集细胞用于后续实验。(1)判断靶点的干扰效果可用Real-time PCR法检测GTPBP4基因m RNA的表达情况:慢病毒感染5天后,立即抽提实验组及对照组的RKO细胞的总RNA,并逆转录合成c DNA,并经PCR反应扩增,采用2-ΔΔCt分析法分析Real-time PCR数值。(2)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TPBP4蛋白质的表达情况:慢病毒感染5天后,提取实验组及对照组RKO细胞的总蛋白,以BCA法来测定蛋白浓度,以GAPDH蛋白为内对照进行SDS-PAGE电泳,免疫印迹(湿转),抗体杂交,X光显影分析结果。(3)感染5天后,用Annexin V-APC单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检测各组RKO细胞凋亡率。(4)用MTT法于分板后24 h、48 h、72 h、96 h、120 h 5个时间点检测各组RKO细胞的增殖情况。(5)用PI-FACS细胞周期检测来检测GTPBP4基因与RKO细胞周期分布的相关性。(6)通过感染后细胞在细胞培养板上的克隆形成能力来提示慢病毒感染后细胞的成瘤能力。结果:(1)用荧光显微镜在慢病毒感染3天后观察,根据发绿色荧光的RKO细胞所占比率判断慢病毒感染RKO细胞的效率达80%以上。(2)Real-time PCR法检测结果:数值分析采用2-ΔΔCt分析法,实验组2-ΔΔCt平均值为0.208,对照组的2-ΔΔCt平均值为1.002,显示实验组RKO细胞中GTPBP4的m 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western blot结果:X光显影后,可见各组内对照GAPDH蛋白灰度相似,而实验组GTPBP4蛋白灰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显示si RNA对目的基因的表达有敲减作用,根据灰度分析结果,敲减效率达到72.9%。(4)凋亡检测显示:慢病毒感染后,对于凋亡峰值实验组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峰值出现时间早于对照组,表明实验组RKO凋亡细胞增加。(5)MTT法检测结果:在24 h、48 h、72 h、96 h、120 h 5个时间点对照组OD值均值分别为1.00、1.54、2.61、4.15、8.09,实验组分别为1.00、1.49、2.23、3.12、6.33,显示慢病毒感染后,实验组RKO细胞MTT值比值(即增殖倍数)减小,提示GTPBP4基因与RKO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相关。(6)PI-FACS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慢病毒感染后,处于G1期及G2/M期的实验组细胞显著增多,而处于S期的明显减少,提示GTPBP4基因与RKO细胞的周期分布相关。(7)细胞克隆形成检测结果:实验组细胞集落数目平均值为63,对照组为106,显示慢病毒感染后,实验组RKO细胞集落数目与对照组细胞集落数目相比减少,提示GTPBP4基因与RKO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相关。结论:1.慢病毒介导的RNAi能高效感染RKO细胞,并有效抑制RKO细胞中相应基因的表达。2.沉默GTPBP4基因能抑制RKO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及增殖能力,同时诱导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周期阻滞。3.GTPBP4可能是结肠癌新的治疗靶点。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5.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素英;慢病毒感染[J];山东医学院学报;1979年03期
2 徐鸿贞;慢病毒与慢病毒感染[J];江苏医药;1980年10期
3 谈延德;慢病毒感染——一种新的疾病概念[J];自然杂志;1981年10期
4 欧海龙;雷霆雯;李红梅;王筑婷;莫晓川;;慢病毒介导的重组人α1-抗胰蛋白酶在小鼠体内的表达[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年19期
5 闻玉梅;慢病毒感染(综述)[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77年04期
6 D C Gajdusek;王见南;;慢病毒病及非寻常因子[J];国外医学情报;1984年05期
7 朱华宇;张翔;张晓;张瑞;杨安钢;;miR-203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重组慢病毒的制备及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3年06期
8 沈鼎烈;中枢神经系统慢病毒感染[J];新医学;1979年02期
9 王天宝;林维浩;石汉平;韩方海;董文广;;慢病毒Lenti-CXCR4-siRNA载体的构建[J];中华全科医学;2012年10期
10 李晨;张斌;王军;孔维霞;王瑞平;刘婷;陈虎;;慢病毒表达双报告基因载体系统的构建及病毒制备[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琳;谢小燕;袁红丰;裴雪涛;;以慢病毒为基础的flt3干涉表达载体的构建[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降风;王雪贞;卜碧涛;张苏明;张e,
本文编号:1299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299663.html